順豐王衛:快遞業未來對手是Google,讓科技做速運業務的“老闆”

順豐王衛:快遞業未來對手是Google,讓科技做速運業務的“老闆”

為了讓順豐向科技公司轉型,王衛改革了公司架構,讓科技管理速運;同時打破了自己的執念,這包括沉下心聽技術人才講話,轉向更開放、更平等、更公平。

文 | 全天候科技 張少華

作為國內快遞物流企業的龍頭,順豐正努力向科技公司轉型。

近日,順豐創始人、總裁王衛在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直言,未來快遞業要面對的競爭,不是來自同行,而是像Google一樣的高科技公司。

順豐如何向科技公司轉型呢?王衛的選擇是改革企業架構,同時打破自己的執念。

改革公司架構

王衛認為,發展科技的核心是人才,一家科技公司肯定比一家公司的IT部門更能吸引人才,因此成立了順豐科技公司,並在2015年與集團進行了合併,開始管理順豐速運,從此科技成了速運的老闆。

“這個關係帶來的最大改變是,集團有一套科技激勵機制、管理機制和科技文化。我們請懂科技的人來管理。”王衛說。

通過科技對系統的優化,順豐從結構上降低了成本。王衛舉例稱,通過人工智能下單系統對呼叫中心進行改革,2017年順豐就節省了2萬名人力。

打破執念

王衛所說的打破執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沉下心聽別人講話;2、擁抱更開放、更平等、更公平的理念。

所謂沉下心聽別人講話,主要指的是對科技人才要有真正的尊重和信任,王衛表示:

做了20多年的老闆,你要把心沉下去,聽另外一個人去講話,有的時候可能還未必聽的懂。這是一種決心,是一種敢於否定自己的態度和能力。以前的成功是未來更成功的一個壁壘,如果不打破自己的成功,你不會得到更大的成功。

關於對待技術人才,他還指出,“哪怕今天錯了,你也要相信他,你要給人這種信心,才有可能背對背合作。”

向更開放、更平等、更公平轉變是王衛打破的第二個執念,他認為,這表現在兩件事情上。其一,自己放棄了對順豐的絕對控股,2013年引進招商局進行股份制改革,2017年2月正式上市敲鐘。王衛表示:

這個過程中最大挑戰就是自己,以前我不用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自己回去想一想,戰略就定了。但在股份制改制以後,股東大會上會突然有人問“王衛你為什麼會這樣”。他有權提問,我也有責任回答。

全天候科技此前文章提到,王衛在2016年前曾多次明確表態順豐不會上市,但面對競爭對手的衝擊和快遞行業格局的變化,順豐最終撕掉了“不上市”的標籤。

其二,順豐近期聯合8家公司,共同打造國內最有影響力的供應鏈大數據平臺,順豐只佔約10%的股份。對此,王衛稱,“順豐要表達更開放、更平等、更公平的理念,互相合作,取得長期共贏的局面,這才是未來。”

核心競爭力與全球化佈局

順豐自2010年開始拓展國際業務,如今公司的物流網絡已覆蓋225個國家與地區。不過王衛透露,順豐目前收入的90%以上還是來自國內。

對於順豐今後全球化佈局的思路,王衛表示,希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根據“一帶一路”政策,跟客戶一起“走出去”,是順豐接下來重點投入的方向。他同時指出,全球化佈局是“0到1”的變化,這需要一個週期,企業發展步伐要更穩健。

在採訪中,王衛還談到了順豐的核心競爭力。他表示,順豐25年一路在打造一個真正務實的企業。企業的發展,是按照客戶、員工、股東、王衛這樣的順序來排布。企業的文化是充分尊重底層,追求人跟人之間的平等。“你如果不願意去吃虧,或者分享利益給人家,你永遠都不會做大。”

本文核心內容來自南方日報文章《獨家|順豐王衛罕見接受專訪:快遞業未來競爭對手是Google》,作者戴曉曉、胡良光、魯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