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尾声,是什么在逼迫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手机用户95861258078

我是军事妹子,日本人搞得什么“一亿玉碎”是美国人痛下杀手的主要原因。

在冲绳战役结束之后,美国就制定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小王冠计划”以及“奥林匹克行动”。然而,在当时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使用登陆是解决日本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冲绳战役统计伤亡和收集报告时美国就已经发现,美国的触手离得的日本越近,日本的抵抗就要越强烈。

图为没落行动

为此,美国海军以及陆军航空兵都主张使用战略打击摧毁日本的生产能力,切断日本的海外补给并消磨日本的意志使其投降。这样,美国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为此,美国海军第38特混舰队已经临时扩大到了96艘航母的庞大规模以对日本进行彻彻底底的封锁作战。

图为美国第38特混编队

与此同时,冲绳前线机场的建立也使得美国的战术侦察机可以对日本本土的军力部署有着更直观的了解。在当时,美国已经有很多情报显示日本将不惜一切代价的动员1亿国民和美国决战,侦察机多次拍摄到的日本民众修筑掩体工事也印证了这一情报。日本本土的铁桶防御足以让美国付出高达50万的伤亡代价,这使得战略打击派逐渐占了上风。

图为美国投下原子弹

然而,长时间对日本的封锁也同样会使得美国很难在亚洲分出精力用来解决欧洲苏联崛起的问题。所以,美国在无法承受伤亡,又无法接受长时间封锁所消耗精力的情况下。最终放弃一系列的登陆计划和战略摧毁计划而选择使用原子弹解决就并不奇怪了。


军事新观察

人类历史唯一两次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就是在二战后期的对日战争中。但是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都非常后悔创造出这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为在核爆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均无法幸免于难,而很多人和生物都是无辜的。所以奥本海默这种想法完全是出于人道主义,他也劝诫美军高层和总统杜鲁门,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使用原子弹。

而此时,美国海军航空兵已经训练投弹半年之久,他们的训练很单调而且乏味。每一次出航,只携带一枚炸弹,定点投放,要求投弹点精度极高而且要求炸弹在一定高度必须引爆。参与训练的航空兵,必须高度保密这些训练内容,甚至每一次都是跟着其他航空兵混出去执行训练任务。

另一方面,随着塞班岛的失陷,南云忠一自杀,日本大本营制定的绝对防御圈也已被美军撕开了数道口子。源源不断的士兵和物资向东亚涌来,在中国战场,日本陆军依旧深陷泥潭无法自拔。联合舰队的实力也已不堪一击,几乎名存实亡了。日本大本营却还在鼓动民众参与本土防卫作战,并且日军在太平洋与美军岛屿争夺对抗时,让美军吃尽了苦头,每一寸岛屿都会有很多生命因此牺牲。

另外在硫磺岛战役中,天才陆军中将栗林忠道放弃了日本自杀式冲锋那种二到家的打法,要求每个日军士兵必须杀死十个敌人才能去死。他们躲在坑道内,匍匐在灌木丛里,放弃了滩头阵地,把美军一点一点引入伏击圈。虽说美军胜了,但是伤亡与日军不相上下。美国人是很在乎人的,而最雪上加霜的是,在冲绳岛战役中,巴克纳中将被日军一炮轰死。美军最高参谋部推断,如果照此打下去,进攻日本本土,死亡的士兵将会达到一百万人。杜鲁门把这些情况说明给奥本海默,才说服他,使用原子弹。

所以,美国使用原子弹是因为爱惜人力,不愿意让本国士兵与日本精神病拼命。后来还有那么一种说法,说苏联准备轰炸富士山,让富士山这座活火山猛烈喷发,毁灭日本本土。但是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因为苏联当时的国力已被纳粹德国打残了,虽然有所恢复但是经过大清洗和苏德战争后,苏联是否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利用。而且,在后来的冷战中,苏联再没有叫嚣使用此战术让日本甚至美国屈服。炸翻富士山需要的TNT当量是非常大的,而当时的核武器体型非常庞大,轻量化做的不好。使用轰炸机投放,危险系数也是很大的。即使今天的朝鲜已经掌握了核武器轻量化技术和火箭助推技术,也没有敢叫嚣轰炸富士山,毁灭日本。最重要的一点,苏联随着苏德战争的演变,已然把所有国力投入到了T34坦克的制造,你觉得斯大林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去这样做吗?

以上纯属交流,欢迎补充指错。


代号镰刀

以史为镜,换个角度看历史,我是小潘看历史。(配图为中国应该派兵驻扎的地方,可惜!可惜啊!)逼迫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肯定有多重考虑,那些说为珍珠港什么的报仇之类的话,可以刹住了。

我觉得最大的因素只有两个字“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日本当时的失败,是必然的,已经看出了趋势,但是日本作为当时的强国,临死反扑,自杀式袭击,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而广岛和长崎这两个地方是重要的军事基地。

另外一点就是,如果美国再拖下去的话,还有一个超级大国就要进入日本了,到时候你怎么办?

二战后按照规定,中国是可以在日本常驻兵的,只是,可惜,可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