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為何將自己親姐姐等一千多人凌遲活剮?

抬頭笑笑咯J

皇太極不顧手足之情,將自己的親姐姐處以活剮極刑!



皇太極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第一位皇帝是努爾哈赤,他統一散落的女真族,建立後金!也算是一位雄主,可這位雄主生前沒來得及確定培養繼承人就死了,這就涉及到兒子們的奪嫡之爭了!

古今中外奪位之爭向來殘酷,不講親情!努爾哈赤死後,夠資格有實力爭奪汗位的有四個人,分別是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阿敏!最後皇太極憑藉過人手段心機登上汗位!

不過,皇太極覺得汗位不穩,於是想除掉最有實力的莽古爾泰,藉口他作戰不利,貶低其官職,罰款剝奪人口,來減少其實力!莽古爾泰更加不滿,於是和自己的姐姐莽古爾濟商量,效仿項羽劉邦,設鴻門宴殺死皇太極!不料莽古爾泰的姐夫瑣諾木,也就是莽古爾濟的丈夫,為人太膽小懦弱,害怕失敗,偷偷把謀殺計劃透露給皇太極!


皇太極得知,勃然大怒,決定殺雞儆猴,給族中不滿之人看看,將莽古爾泰、莽古爾濟及其所有親信全部處死,更是將莽古爾濟凌遲處死!而莽古爾濟的丈夫瑣諾木因為告發有功,得以免死!


夢話很幽默

題幹中的“皇太極”就是後金大汗、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出生,他是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生母葉赫那拉·孟古哲哲是海西女真葉赫部首領葉赫那拉·楊吉努的女兒。

明朝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葉赫那拉·孟古哲哲因病去世,12歲的愛新覺羅·皇太極失去母親。

明朝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軍政合一的八旗制,愛新覺羅·皇太極被任命為管正白旗的貝勒。

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大金”稱大汗,史稱後金。

隨後,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任命次子愛新覺羅·代善為大貝勒、侄子愛新覺羅·阿敏為二貝勒、五子愛新覺羅·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為四貝勒,是為四大貝勒。

明朝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病逝,四貝勒愛新覺羅·皇太極在經過一系列運作後,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佈次年為天聰元年。

愛新覺羅·皇太極登基後,權勢過大的三大貝勒勢力,成為他必須除之而後快的桎梏。

明朝崇禎四年,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三貝勒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在大淩河戰役期間,因遭愛新覺羅·皇太極詰問,多次拿起佩刀,並怒視愛新覺羅·皇太極,被愛新覺羅·皇太極議處大不敬之罪,奪去和碩貝勒爵位,降為多羅貝勒,削五牛錄。

同年,二貝勒愛新覺羅·阿敏因怯戰殺降,被愛新覺羅·皇太極議定十六條罪狀,囚禁了起來。

大貝勒愛新覺羅·代善為了免遭厄運,主動要求放棄自己與愛新覺羅·皇太極平起平坐的特權,愛新覺羅·皇太極同意。

明朝崇禎五年,後金天聰六年(1632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突出汗位獨尊地位。

同年十二月,愛新覺羅·莽古爾泰抑鬱成疾,暴病身亡,他的弟弟愛新覺羅·德格類繼掌正藍旗。

明朝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愛新覺羅·皇太極以“暴戾讒譖”為由,將姐姐哈達公主愛新覺羅·莽古濟削號為民,並禁止她與親屬往來。

愛新覺羅·莽古濟是愛新覺羅·莽古爾泰的同母妹妹,愛新覺羅·德格類的同母姐姐。

明朝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九月,愛新覺羅·代善因私自與哈達公主來往,遭到愛新覺羅·皇太極當面斥責,並險些被削爵奪祿。

同年十月,愛新覺羅·德格類病死。

同年十二月,哈達公主的屬下納喇·冷僧機控告愛新覺羅·莽古爾泰與愛新覺羅·德格類、哈達公主等人曾盟誓怨望,將危及愛新覺羅·皇太極。

愛新覺羅·皇太極立即下令搜查,結果在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家中搜出十幾塊刻有“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

隨後,哈達公主被殺,牽連被誅者達一千多人,愛新覺羅·莽古爾泰與愛新覺羅·德格類的後代都被削去宗籍。

愛新覺羅·皇太極為何要對親人下如此狠手,悅史君認為,至少有以下3個原因:

第一,三大貝勒雖然遭到打擊,但餘威尚存。

大貝勒愛新覺羅·代善領有正紅旗、鑲紅旗兩旗,二貝勒愛新覺羅·阿敏領有鑲藍旗,三貝勒愛新覺羅·莽古爾泰領有正藍旗,這些勢力不經過重大打擊,沒法收為己用。

第二,哈達公主的性格缺陷。

親哥哥愛新覺羅·莽古爾泰抑鬱而死後,哈達公主對弟弟愛新覺羅·皇太極很有意見,甚至口不擇言,這就讓她成為靶子中心,而且可以把其他勢力的頭頭腦腦牽涉進來。

第三,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集權需要。

這一點也是最根本的,雖然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後金大汗,但後金仍然是八旗分立,並不利於集權。

愛新覺羅·皇太極作為一個有魄力的君王,自然不甘心這樣的地位,因此,徹底打破分權桎梏,也就勢在必行。

明朝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哈達公主等人死後不到一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在愛新覺羅·代善和諸貝勒的勸進下,即皇帝位,建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

綜上,悅史君認為,哈達公主等一千多被愛新覺羅·皇太極下令處死的人,其實是皇權的犧牲品。


歷史這樣說

伴君如伴虎,親姐不例外,她被凌遲是因為謀逆造反!攤上這個罪名,親兒子都不能放過!但問題在於她死的冤不冤?謀反是否屬實?

皇太極的這個親姐姐,何許人也?

皇太極是滿清第二位皇帝,廟號清太宗,他的姐姐不止一個,這裡說的是他同父異母的姐姐莽古濟,也稱哈達公主。

莽古濟是努爾哈赤的繼妃富察氏所生,長大後嫁給了地處建州北部的哈達首領瑣諾木,後來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又娶了瑣諾木(也就是皇太極的姐夫)前房所生的女兒為妻。

這樣來算,莽古濟既是豪格的姑姑,又是他的丈母孃,真是親上加親,而莽古濟實際上一定程度也是承擔了監視丈夫瑣諾木的責任,因此她弟弟皇太極的關係是不錯的。

既然如此,皇太極為何和親姐姐翻臉?

這裡面涉及到另外一個男人,莽古濟同父同母的親哥哥莽古爾泰,他碰觸了皇太極的底線——至高無上的皇權。

皇太極為何和親姐姐翻臉?

努爾哈赤曾設四個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也就是清初著名的四大貝勒。

四大貝勒中,皇太極是庶出,莽古爾泰是嫡出,努爾哈赤把皇位傳給皇太極,引起莽古爾泰的不滿,也成為他和皇太極的矛盾點。在一次爭執中,激動的莽古爾泰竟然抽出佩刀抽,險些刀兵相向,徹底惹怒皇太極,治了莽古爾泰大不敬之罪,撤了他的大貝勒封號。

一年後的天聰六年(1632年),莽古爾泰暴病而亡;三年後的天聰九年(1635年),莽古爾泰和莽古濟同胞的親弟弟德格類病死。有傳聞說這都是皇太極在背後搞的鬼。

最後,皇太極又把矛對準了僅存的莽古濟。

皇太極打敗蒙古共主林丹汗後,曾把林丹汗的一個老婆賜給兒子豪格,莽古濟聽聞此事十分生氣,便找到皇太極公開質問,為何不讓豪格娶自己的女兒?還藉機向皇太極發飆,一點不留面子,結果惹得皇太極很不高興,指責她“惡虐讒佞”,還把她軟禁起來。

很快,莽古濟格格屬下一個叫冷僧機的人突然跳出來,控告莽古濟曾經與同父同母的莽古爾泰、德格類的哥弟倆秘密盟誓,要謀殺皇太極,以莽古爾泰取而代之。

這個事情十分蹊蹺,莽古爾泰已經死去三年之久,這個時候才跳出來揭發不嫌太晚了嗎?不得不讓人懷疑此人是受了皇太極指使,看來滿清人搞起厚黑學也是相當厲害。

可憐哈達公主,被凌遲300刀處死

皇太極收到舉報後,立刻抄了莽古爾泰家,結果搜出“大金國皇帝之印”16枚,大逆不道之罪屬實,立刻追奪莽古爾泰爵位,曾與之密謀的莽古濟自然難逃罪責。

莽古濟是否真正參與了密謀很難查證,因為當事人莽古爾泰、德格類都已死無對證,只靠冷僧機一張嘴,換做其他人,很可能會放過莽古濟一馬,不再追究,畢竟她沒有任何威脅。

但這件事極有可能是皇太極的長久謀劃,莽古濟絕不可能獨善其身,最後她被定了一個“謀危社稷,逆跡彰著”的罪名,判凌遲處死,另有一千多名涉案人員也被處死。

據傳,在凌遲莽古濟之前,有高人推算大清將有300年國運,建議皇太極凌遲哈達公主300刀,100刀保君泰,100刀保國強,100刀保民安,皇太極當即批准。

這樣看來,皇太極還是蠻有人情味的,因為凌遲至少要1000刀,他大發慈悲,念及姐弟之情,給減去了700刀,不知道莽古濟能不能體會到皇太極這一番苦心?

有清一朝,凌遲之刑經常使用,但以此刑處死的大清公主只有一位。縱觀這起案件始末,莽古濟很可能只是一個皇權鬥爭的犧牲品,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


狄飛驚

勢力清洗,這類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雖然·未必是同樣的場景和事件,但相同的是-朝代、集權或權利更迭的過程中,所必然會產生的多方勢力角逐。成王敗寇之下,弱者則必然成了政治犧牲品。而其他則只是藉口罷了,誠然,皇太極也是人,對於莽古濟·他也是有類似普通人的恨意,但皇太極所綢繆的卻絕不只限於私人恩怨。

莽古濟參與謀反這件事的巧合成分很多:

莽古爾泰“中暴疾,不能言而死”

德格類“中暴疾,不能言而死”

莽古濟家奴冷僧機的適時告密。

莽古濟的第二任丈夫“自首”成為“汙點證人”

皇太極打敗林丹汗得其八大福晉。將八大福晉中最漂亮的伯奇福晉賜給豪格。莽古濟很生氣,質問皇太極:“你給豪格娶妻,那我的女兒怎麼辦?”皇太極好言相勸,莽古濟一腳將營帳門踢開,上馬奔離。(莽古濟與皇太極是同父異母姐弟,後嫁給瑣諾木,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則娶了瑣諾木前房所生的女兒為妻,莽古濟對豪格來說是丈母孃+姑姑的雙重身份

一、所謂“四大貝勒”的“營盤”勢力隨皇太極繼汗位啟天聰後而失去了原有的平衡。

努爾哈赤在世的時候,四大貝勒的勢力無論多強,也都是堅定圍繞在努爾哈赤周圍的四部力量,但是皇太極苦哈哈的爬上汗位以後,他清醒的認識到,八旗分立,不利集權,他的幾個兄弟可不會象對待父汗一樣對他,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慢提效忠,就連基本的尊重都欠奉。

簡述對於兄弟的處理如下:

莽古爾泰(領正藍旗)數次持械怒視皇太極,被處大不敬,奪爵,降為貝勒。

面對祖大壽這個瘋子,皇太極讓莽古爾泰部眾與明軍的火炮打對沖,成了炮灰,莽古爾泰只是作狀而已,沒真劈了他就不錯了。

自此,正藍旗歸皇太極混編後賜予豪格一部分,後改回正藍旗,這是重點,所謂千人血洗也是正藍旗的將士。

阿敏(領鑲藍旗)因怯戰棄城,被皇太極囚禁。(還有其他罪狀,不做贅述)

代善(領正紅旗、鑲紅旗)主動站出來申請免除平起平坐的特權。代善並不聰明,前車之鑑,這再看不出來,那就真的是傻了。

二、莽古爾泰、阿敏、代善之流的固有勢力代表著身後的利益群體,不會因為簡單的打壓就乖乖聽話,這些勢力不經過重大打擊,沒法收為己用。下朱元璋般的黑手過於牽連也是不行,但是皇太極不想再聽到影響到他權位的聲音,其中就包括莽古濟。

三、莽古濟的情商和智商都不高,性格也有缺陷。到了最後殺她已成必然,當莽古濟的弟弟成為大汗的時候,她就應該有相應的覺悟不能再胡鬧了,否則,親姐姐又能怎樣呢。

四、皇太極在修理代善的時候,把莽古濟牽連進來,並羈押。適時·莽古濟家奴冷僧機告發:莽古爾泰、德格類在生前與莽古濟等人結黨謀逆。在莽古爾泰家中果然就搜出十幾塊刻有“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莽古爾泰大事未成,就這麼著急做皇帝印麼,還十幾塊······)。看到要翻船的瑣諾木杜稜,也立即出面“自首”,為冷僧機的告發提供旁證,供稱曾同莽古濟一起對莽古爾泰發誓:“我等陽事皇上,而陰助爾。”人證物證一應俱全,不由人不信。

(づ ̄3 ̄)づ╭❤~


古今通史

162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被明軍炮擊後積鬱成疾病逝。由於死的突然沒有確立繼承人,他的兒子們便開始爭奪汗位。而最有資格繼承汗位的是四大貝勒:愛新覺羅代善、愛新覺羅阿敏、愛新覺羅莽古爾泰、愛新覺羅皇太極。

在大臣與族人的舉薦下,皇太極登上了汗位。

而莽古爾泰卻覺得自己不論任何反面都比皇太極優秀,覺得自己才有能力登上汗位,但不久就被皇太極察覺。因此在大淩河戰役中,皇太極故意將莽古爾泰的安排攻打明軍最強大的正面,此戰莽古爾泰軍隊傷亡慘重

他向皇太極請求增加兵力支援,被皇太極拒絕,因為皇太極這次根本就是想借明軍之力除掉莽古爾泰。莽古爾泰要求被拒後,二人發生爭吵,莽古爾泰差點拔刀殺了皇太極。因為這一舉動他被皇太極以“御前露刃”罪名革職。

自此莽古爾泰的政治生涯走下了低谷。

但是莽古爾泰心有不甘,便與自己的姐姐莽古濟、姐夫瑣諾木和親信合謀計劃設“鴻門宴”除掉皇太極,奪得汗位。但是這一計劃還沒得以實行,莽古爾泰便暴斃而亡。

鴻門宴敗露

他的姐夫瑣諾木膽小怕事,便將莽古爾泰計劃刺殺皇太極的事告訴了皇太極。皇太極為此大發雷霆,

將莽古爾泰家以及姐姐莽古濟等於此有關聯的一干人等一千多人凌遲處死。

皇太極用家人的鮮血樹立了威信,奠定了自己穩固的帝位。此後入主中原,建立兩百多年的大清王朝。


扒哥歷史

皇室之間無親情,如果不狠毒,做什麼皇帝?


清太祖努爾哈赤一生戎馬,帶著滿洲八旗攻打明朝。但是沒想到還沒有完全入主中原就不幸去世,因為尚還年輕沒有想過立遺囑。皇位懸而未定,各方面虎視眈眈。

當時最有希望的是四大貝勒:皇太極、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四人,但是被皇太極用盡手段登上了汗位。因此引起了部分人的反對,其中最激烈的要數莽古爾泰。

皇太極早有察覺,準備出手懲治莽古爾泰。在與明軍的大淩河戰役中,莽古爾泰被派去正面硬懟明軍炮兵。莽古爾泰的正藍旗損傷慘重,請求支援時與皇太極關於軍事部署上發生爭吵。

莽古爾泰氣急敗壞拔出了隨身攜帶的彎刀,揚言不配做汗位,被弟弟德格類攔下。皇太極以意圖造反的罪名,削去他大貝勒的名號。莽古爾泰這才明白兩人之間的裂縫已經無法癒合,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當時自己親姐姐莽古濟嫁給了哈達部的部長,想借這個部落反抗皇太極。但是兩人合計後也明白憑藉一個部落的軍力,撼動不了皇太極的位置,於是準備來個鴻門宴。

但是這件事情因為莽古濟的丈夫索諾木本太過害怕,在一次酒醉後透漏給了皇太極。不久後莽古爾泰突然暴斃,莽古濟被判處凌遲處死。因涉案被牽連人數多達1千多人,同樣被凌遲處死。因索諾木本護駕有功,與自己部落免除了一死。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