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皇位是到底怎樣來的?是繼承還是奪來的?

宇澤歷史


“皇位”不準確,因為努爾哈赤只是稱“汗”而沒有稱“皇帝”,所以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獲得的是“汗位”。至於是怎麼來的,不是繼承也不是奪來的,而是被推舉出來的。

(努爾哈赤)

1616年,統一了女真各部的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登基稱汗,建立後金政權。努爾哈赤一生立過兩個繼承人,分別為長子褚英和次子代善。但是都先後被廢。

(褚英)

褚英是努爾哈赤長子,屢立戰功,英勇無比。本來是理所當然的汗位繼承人。所以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褚英即受命執掌國政,成為努爾哈赤第一任儲君。但是問題在於,褚英頭腦簡單,有嚴重的性格缺陷。而更嚴重的情況則是兄弟們虎視眈眈。由於女真不是漢族政權,沒有嫡長子繼位一說,所以褚英的上位引發兄弟們的不滿。理論上努爾哈赤所立地位最高的四大貝勒——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都是皇太極的子侄,也屢立戰功,同樣有機會繼承汗位。而褚英心胸狹隘,又貪財殘暴,多次欺壓兄弟。四大貝勒於是聯合同樣不滿褚英的“開國五大臣”,多次告褚英不遵命令、欺壓兄弟、貽誤軍機、勒索財產,甚至說自己繼位後一定會嚴懲五大臣和四貝勒。最後努爾哈赤為保政權穩固,殺褚英。

(四大貝勒)

褚英死後,次子代善又被立為繼承人。代善身為四大貝勒之首,又坐擁八旗中正紅、鑲紅二旗,實力雄厚。本來在褚英死後代善成為長子,也是理所當然繼承汗位。無奈代善胸無大志並且處理不好家事。代善因寵愛繼妻而虐待了前妻所生的兩個兒子,甚至在次子碩託(前妻所生)叛逃(實際沒有)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就想殺了他。引發努爾哈赤不滿,廢掉了代善儲君之位,並將其奪職軟禁。最後代善殺死繼妻並在努爾哈赤前保證善待兄弟子侄才恢復了大貝勒身份。但已讓努爾哈赤失望,從此與汗位無緣。好在代善也胸無大志,只想做個太平王爺。

所以,最後努爾哈赤死時,並沒有法定的汗位繼承人。之前已經說過了,女真不存在嫡長子繼承製度。所以最後要憑實力說話。那怎麼評價他們的實力?就看他們手中擁有的八旗份額。努爾哈赤死時,八旗分配如下:

正黃(45牛錄)和鑲黃(20牛錄)旗:努爾哈赤

正白旗(25牛錄):皇太極

鑲白旗(15牛錄):諸英之子杜度

正紅旗(25牛錄):代善

鑲紅旗(26牛錄):代善長子嶽託

正藍旗(21牛錄):莽古爾泰

鑲藍旗(33牛錄):阿敏

而在此時,已對繼承汗位心灰意冷的代善與其子嶽託宣佈支持皇太極。代善父子掌握兩紅旗,加上皇太極自己的正白旗,皇太極一下子擁有了三旗勢力。由於八旗中兩黃旗歸大汗親掌,所以剩下六旗中皇太極已擁有一半。這種情況下,剩下三旗無法擰成一股繩,自然無力抵抗皇太極。於是,在大貝勒代善的主持下,皇太極順利繼承汗位。

至於為什麼代善父子支持皇太極,那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只能歸結於皇太極的人格魅力,畢竟這也是身為君主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伊耆角木


皇太極是大清朝第一位皇帝,也就是開國皇帝,他的皇位是自封的。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按照漢制,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是為清太宗。

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的部落首領,後來他統一了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他是後金的第一位汗王,後金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被公推為汗王,是後金的第二位汗王。皇太極稱帝后,追封努爾哈赤為清太祖。



皇太極繼位後金汗王,是公推的結果。但是,得到權力的過程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背後都有著激烈殘酷的競爭。

當時,皇太極的競爭對手有兩個,一個是代善,還有一個是多爾袞。代善是努爾哈赤的第二子,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努爾哈赤死時,代善43歲,年富力強,經驗豐富,而且很有能力。多爾袞時年14歲,非常聰明。努爾哈赤生前非常喜歡多爾袞,有意讓他接自己的班。



代善和多爾袞競爭汗位失敗都和同一個女人有關,這個女人就是阿巴亥。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也是最後一任大妃,深受努爾哈赤寵愛。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阿濟格,二兒子多爾袞,三兒子多鐸。

有人向努爾哈赤舉報說,阿巴亥和代善有不當關係。努爾哈赤派人查證,查證結果是確有其事。為了汗王家的面子,努爾哈赤沒有聲張,就把這事壓下了。但是,努爾哈赤為了避免自己死後,阿巴亥和代善繼續苟且,提出讓阿巴亥殉葬。這樣代善就被淘汰出局,不能繼承汗位了。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逼阿巴亥殉葬。阿巴亥說自己還年輕,還有三個孩子,而且孩子還很小需要照顧。皇太極說,孩子我們可以照顧。阿巴亥無奈穿上華麗服裝自殺而死。阿巴亥死了,多爾袞年齡還小,才十幾歲,沒有阿巴亥支持,他沒有能力和皇太極爭汗位。

據說舉報阿巴亥和代善的人是皇太極安排的。皇太極通過舉報,一石兩鳥,打掉了代善和多爾袞兩個對手。

皇太極繼承汗位時,採取的是貴族公推制,有能力的親王才能被推舉為繼承人,有能力的代善和聰明的多爾袞被排除了,剩下的只有皇太極。所以皇太極在努爾哈赤死後,順利繼承汗位。


豫有得


那個皇位大家都不稀罕,當然就不會打來打去,算是白撿來的。


努爾哈赤建立滿族八旗制度,就如以往遊牧民族的部落聯盟制度,大頭目實力強,能帶著大家搶來好東西,底下的小頭目就服他。反之,小頭目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這叫氏族社會軍事民主合議制度。就像小區物業自我管理,如果要求管事兒的人不拿工資、只能付出沒有利益,誰願意當這個業委會主任?


努爾哈赤有威信、有實力,重要的是有野心,能夠統合各旗力量對抗大明,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勝利,底下人雖然要拼命但是能夠得到好處。到了皇太極繼位,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共理政務,一人值班一個月,後金所有政務都由值班貝勒決定,實際上是四人輪流執政,全體議政的時候四個人並排坐在南邊,搶來的人口和財物也平均分配給八旗。皇太極“雖有一汗虛名“,但權力四人平分,真正的地位無非相當於直接統帶的正黃旗旗主,這個汗位有意思麼?


所以說皇太極是有野心和遠見的,而其他三大貝勒水平確實不如皇太極。皇太極平穩的提高汗權、削弱各王權勢,辦法一套一套的。先是增加議政人員,人多了就不再是決策機構而是諮詢機構,權力收回了一部分;當政第三年,取消了三大貝勒按月值班的權力;第四年,找茬抓了阿敏,少了一個大貝勒,不久病死;第五年,又是找茬廢了莽古爾泰的大貝勒,降級使用,莽古爾泰不愧他的名字,氣死了;第六年,廢除了四人排排坐吃果果的制度,自己“面南獨坐”;第九年,又找茬收拾代善,代善服軟了從此唯命是從;軍事力量上正黃、鑲黃、正藍由皇太極獨立控制,汗位才得以徹底穩固。


從一個大家覺得無所謂的虛位,皇太極玩兒出花兒來了,這是本事。


理工男讀歷史


皇太極的皇位既不是繼承來的,也不是奪來的。

關於皇太極繼位,基本上有四種說法:

先王遺命說,陰謀奪位說,推舉讓位說,諸方協商說。



一、先王遺命說

主要依據是朝鮮史籍《魯庵文集》記載:

老汗臨死曰:洪佗始(皇太極)能成吾志。終無所命而死。

朝鮮《李朝仁祖大王》記載:

“(努爾哈赤)七月間得肉毒病,沐浴於遼東溫井,而病勢漸重,回瀋陽之際,中路而斃,

立其第四子”。

這個說法是否靠譜呢?我認為,完全不靠譜。

①《實錄》中,稱太祖“為國事子孫,早有明訓,臨終遂不言及”。

這一段話,大家都是公認的,意思是努爾哈赤以前早有明訓,死前就沒有再重複了。

問題是,這個“明訓”指的是什麼?是傳位給皇太極嗎?肯定不是。如果提到傳位給皇太極,那皇太極完全可以把“明訓”拿出來給大家看嘛。史書上也能光明正大地寫出明訓的內容來。

然而並沒有。

②諸王“以帝遺言告後”,讓阿巴亥殉葬。

如果努爾哈赤讓阿巴亥殉葬的遺言都能留下,又有什麼理由不指定繼承人呢?

結論:努爾哈赤根本沒有留下什麼遺言,遺命繼位說不靠譜。



二、陰謀奪位說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皇太極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

理由是:

清人蔣良騏《東華錄》順治八年二月己亥詔內載,多爾袞聲稱“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奪立”,暗示皇太極篡奪汗位。

朝鮮李肯翊編撰的《燃藜室記述》卷二十七引《春波堂日月錄》說:努爾哈赤臨死,“謂貴永介曰:‘九王子當立而年幼,汝可攝位,後傳於九王。’

這個靠譜不靠譜呢?更不靠譜。

①努爾哈赤死時,正值明清雙方激烈交戰中,蒙古也不安定。在此緊要關頭,嗣位於年僅8歲的多爾袞,太荒唐了。還要代善攝政,這不是明顯要引起內亂嗎?

我認為,這個說法,恰恰可以反映出,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參與了奪位的鬥爭,這符合她的策劃。

②後來,皇太極死後,諸人爭儲,多鐸自稱“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多爾袞回應“豪格亦有名。

多爾袞與多鐸的這番對話,至少說明,努爾哈赤傳位多爾袞的傳言沒有任何道理,連多鐸都認為,自己更有資格。

那所謂的“太祖遺詔”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多鐸能名在其中呢?

其實說的是這個:

爾八固山繼我之後,亦如是嚴法度,以效信賞必罰,使我不與國事,得坐觀爾等作為,以舒其懷可也”

當時,努爾哈赤因代善有大過,廢除了他的執政地位,宣佈八家列名:

“立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

我們發現,努爾哈赤宣佈八家名單,上面卻有九個人。8歲的多爾袞排在6歲的多鐸之後。

我個人認為,有兩個可能:1.原本的八個和碩額真並沒有多爾袞,這是他後來當權以後補上去的。2.努爾哈赤把多爾袞和多鐸兩人合視為一家,並認為,多鐸比多爾袞更優先。

③如果努爾哈赤真的傳位於多爾袞,那其母親阿巴亥必然拿出遺詔來,也根本不可能殉葬。

結論:努爾哈赤沒有傳位給多爾袞。



三、推舉讓位說

還有人認為是眾人推舉,而代善高風亮節,把大位讓給了皇太極。

理由:

《魯庵文集》記載:代善表示,按努爾哈赤遺願,當立皇太極為汗。皇太極推辭,主張代善當立,並“相讓走避”。國不可一日無一君,大臣們一會兒去請代善,一會兒去拉皇太極,“號呼奔走於兩間者再三,凡三日”,最後還是代善使人“群擁”皇太極即位。

這個就比較扯淡了,充滿了兄弟間的深情厚誼,和平友好,互相謙讓。給誰也難以置信。

本身代善被努爾哈赤廢掉,就少不了皇太極從中作梗的功勞,如今皇太極還能謙讓?

結論:根本不可能的事。



四、諸方協商說

這種觀點認為,皇太極汗位並非奪立,而是由諸貝勒推舉產生。

理由:太祖努爾哈赤生前並未指定繼承人,而是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須請貝勒推舉產生。

當時諸貝勒中,數皇太極實力最強,努爾哈赤死去當天,代善長子勸代善說:“四大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表示同意。 次日,在諸貝勒大臣聚於朝時,代善提議舉皇太極為汗,請貝勒“皆喜曰善。議遂定,乃合詞請上即位”。

我認為,這是最接近事實真相的。皇太極繼位,是眾方協調商議的結果。但是,實際過程並沒有那麼溫暖,而是各方勢力鬥爭妥協的產物。

分析一下努爾哈赤死後,當時的各方勢力就能明白了。

多爾袞和阿濟格、多鐸同為一母所生,生母為阿巴亥。此兄弟三人,各掌八旗中的一旗兵力。

阿巴亥勢力:

阿巴亥的大兒子阿濟格,掌握鑲紅旗。 🇵🇪

阿巴亥的二兒子多爾袞,掌握正白旗。 🇨🇾

阿巴亥的三兒子多鐸,掌握鑲白旗。 🇵🇫

另外五旗人馬:

大貝勒代善,掌握正紅旗🇲🇪

二貝勒阿敏,掌握鑲藍旗🇳🇮

三貝勒莽古爾泰,掌握正藍旗🇫🇲

四貝勒皇太極,掌握正黃與鑲黃兩旗。🇻🇦🇺🇦

我們可以發現,阿巴亥的勢力最大,如果單獨對付其它任何一方,都有優勢。如果有另外一方勢力加入了阿巴亥,那麼就能碾壓各方。而其它勢力中,最強的是皇太極,而皇太極想對抗阿巴亥,必須聯合其它至少兩個旗的勢力。

如果其它各方要壓倒阿巴亥,必須全部聯合在一起,才能佔據絕對的上風。

而代善最關鍵,由於已經被努爾哈赤廢去繼承權,他的立場特別重要。他倒向哪方,哪方就獲得優勢。

阿巴亥的缺點1:三個兒子都年幼。

缺點2:阿濟格不是獲利方,立場並不堅定。

所以,阿巴亥向代善拋去了橄欖枝,讓他做攝政王,勢力一下子就壯大了。

但是,代善必須先考慮自己的利益,攝政王沒那麼好當。

如果他自己爭位,眾矢之的,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如果他倒向阿巴亥,其他兄弟們必然先與他翻臉,而兄弟聯手的狀況下,他討不了好。其他兄弟都已年長。

如果他倒向皇太極,那麼就完全能對抗阿巴亥了。如果再有一個兄弟加入,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而且,只要他投向皇太極,其他兄弟就完全有理由加入他們的陣營。

所以,代善最終倒向了皇太極,並且四大貝勒密議之後,逼死了阿巴亥,完全掌握了權力。



從後繼的一些事情上,我們也能看出端鬩。

皇太極繼位之初,實際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按月分值”政務。

這說明,他們在爭位的過程中,利益是經過分配的。

天聰四年,皇太極以阿敏棄守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將其終身幽禁。

天聰五年,莽古爾泰同皇太極發生口角,竟拔刀相向。皇太極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爾泰的大貝勒銜。

天聰六年,皇太極廢除了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務的舊制,改成自己南面獨坐,取得了汗的獨尊地位。

結論:皇太極的汗位既不是努爾哈赤指定繼承,也不是代善相讓,更不是奪自多爾袞。

但皇太極的汗位仍然是合法的,因為他是屬於眾貝勒和大臣們的推舉。

雖然經過了複雜的鬥爭過程,但他仍然是合理合法的大清君主。


饞嘴肥貓1


中國史上兩個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元、清)在入主中原前,國號和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名稱都有改變――元朝,前叫“大蒙古帝國”,忽必烈即位大汗位後,改國號為“大元”,改“大汗”為皇帝。清朝,前叫“大金”(史稱“後金”),皇太極即位後去掉個性民族特徵,將國號、民族居住地、民族稱號、汗號都一一更改:改“大金”為大清,改女真聚集地建州和滿洲,改族女真族為滿族,改大汗為皇帝。也就是依周制、漢禮。一方面表明“正統”,另一方面有利於民族大融合。清朝的汗位(後稱皇位)是由“八旗旗主共同議定”。努爾哈赤是靠十三副鎧甲打出來江山的,深知團結與聯合的極端重要性,也知道鞏固汗權的艱鉅性,同時對汗位的接班人選定也是極為慎重――一是要體現“汗威”。二是要體現多融性。三是更多的體現公推的聯合性。四是充分體現出團結的至關重要性,把“八旗旗主議政”抬得老高老高,就如同當今的“憲法”一樣。從歷史分析來看,皇太極的汗位獲取相當正統,是順勢繼承,不存在搶奪之嫌。原因有三點共商討:

第一,八大旗主共推順利,史載無刀戈相向,幾大旗主一致擁戴。

第二,大妃阿巴亥殉葬,儘管其影響力大,三個兒子已有兩個成年之子擁兵,也沒有反抗之意。更讓人驚奇的是,在皇太極死後,大權在握,重兵在擁,重鎮搶佔的多爾袞、多鐸不僅沒有奪皇位,而且心甘情願的替皇太極的兒子、孫子打江山。也映證了皇太極汗位(皇位)的正統性,合法性

第三,從三選努爾哈赤最強的最堅實的鐵桿盟友,蒙古部落科爾沁一部中選哲哲、布木布泰(孝莊)、海蘭珠姑侄三人作為皇太極的福晉、側福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生阿哥,承大統。從而也反射了皇太極在努爾哈赤心目中的地位。儘管努爾哈赤去匆匆,沒留遺詔,但貼身的大妃阿巴亥也沒有假詔號示他人。可見,皇太極的汗位是鐵定的。

撥開歷史塵沙,還原歷史真相。歡迎評論!!



不好說:是後金三大鋇勒和大臣推薦上去的。後人所說:向他父汗搶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