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江浙出人才?

SmileTotoro

江浙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盛產人才的地方。

自唐朝以來,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了416位狀元,其中江浙就佔據了114位。明清時候共產生了202名狀元,僅僅蘇州地區就產生了35名。各個時期江浙兩地在朝為官的人數都遠超其他地區,清朝甚至能夠佔到半數左右。

走到今天,江浙這塊盛產狀元之地變成了盛產院士之地
江浙兩地的院士人數遠


超其他地區。

為什麼江浙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都是一些歷史原因和自然環境等造就的。

歷史上中國出現過三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恥”,這三次大的動亂戰爭,使北方大量的人口,人才南遷,尤其“靖康之恥”之後,南宋定都杭州,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從黃河流域南移到了江浙一帶。江浙地區彙集了來自全國的勞動力和技術人才,南北方的人才數量開始失衡。


江浙地區自然環境優越,水網密集,土地肥沃,自古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為人才的產生創造了條件。但是江浙地區的土地資源緊缺,在科舉時代,除了耕地吃飽飯,還有一條讀書的路。很多人都不遺餘力的讀書,考功名,希望進入官場,光宗耀祖。

還有就是江浙人對自己的同鄉都非常關照幫助,不論是經商還是做官,都會互相幫忙提攜。改革開放之後,江浙作為沿海地區,接觸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都較早,學術交流頻繁,互相促進。江浙憑藉改革開放之風,很快就富裕發達起來,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對人才的聚集與誕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的來說,江浙的發達促進了人才的產生,人才的大量出現又反過來推動者社會經濟發展。


嘉哥在行動

江浙自古繁華,與其有不少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有很大關係。我們從古代到近代一一羅列江浙地區的人才。

古代有

陶淵明、謝靈運、劉勰、王羲之、王獻之、顧愷之、祖沖之、陸遜、范仲淹、唐寅、馮夢龍等名人學士。

近代有

魯迅、茅盾、汪曾祺、徐志摩、王國維、周作人、郁達夫、夏衍、梁實秋、艾青、金庸、戴望舒、蔡元培、陶行知、豐子愷、章太炎、張恨水、錢鍾書、蘇童、餘華、畢飛宇、葉兆言、格非、張賢亮、陸天明、麥家、周梅森、葉彌、朱蘇進、路內。

正因為有這些才子佳人在,江浙地區得以世代繁榮,才人輩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