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祝英台近》游山玩水凄绝哀婉,又何以忧国忧民千古传

忧民生疾苦,望重重烟树。苏轼从山乡走来,从来忘不了乡村父老。他为民请命减少赋税,他抗旱救灾多次求雨,他抗洪抢险身赴一线,他与民同乐过巷讨酒,他不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他是他们中的一员,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今天我们看看《祝英台近·挂轻帆》,苏轼又是怎样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呢?


苏轼《祝英台近》游山玩水凄绝哀婉,又何以忧国忧民千古传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闲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这首词,作于1073年二月,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他去视察富阳、新城、风水洞、桐庐等地,过严陵滩后返回杭州,一路上看到民生疾苦,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苏轼《祝英台近》游山玩水凄绝哀婉,又何以忧国忧民千古传

船帆轻挂,大桨急飞,我们过了一城又一城,一直到了严子陵垂钓的江滨。因喝酒过度,感觉一种病态,以至于郁闷而精神空虚。只好倚着枕头,听着那大桨发出吱吱的叫声,我内心伤感,以至于愁肠百转,眼前闪现着的云雾缭绕的山峰,烟雨重重笼罩的树林。回过头去看,桐庐县城在哪里呢?已经看不到了。
苏轼《祝英台近》游山玩水凄绝哀婉,又何以忧国忧民千古传

马上就要离开这钓台了,分别的愁绪更加使人变得憔悴。我只有从朝云暮雨的巫山男女欢会的神话梦幻中寻求解脱。不论旧愁还是新欢,对山村的思念也没有了。不大可能再看到山村人了,但是对他们的痴情和思念没有改变。只有求别人带去一首词表达情怀了。


苏轼《祝英台近》游山玩水凄绝哀婉,又何以忧国忧民千古传​上片以景情反差的手法,“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写出了苏轼在富春江上轻快行舟的动态。一个“挂”字,一个“飞”字,让我们想到了“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势,感觉欢快。但紧接着“酒病无聊,攲枕听鸣舻”,写出苏轼醉卧船上的情景。“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情绪一变。他看到了人民生活疾苦,那种忧虑心情陡然而生,谁来改变这个局面呢?他茫然无望。“回首望,孤城何处?”用设问手法,渲染苏轼对桐庐山村哪堪回首的忧叹。那是一幅凄苦的生活景象。

苏轼《祝英台近》游山玩水凄绝哀婉,又何以忧国忧民千古传​下片承上一转,写苏轼欲摆脱愁情而又无可奈何,他对山村人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他的青少年就是在山村过的。这种情义深似海,所以他才会依依不舍,如痴如梦,恍恍惚惚,他为什么那么挂呢?还因为人民生活得不好,他心里忧虑。他心里装着人民。
苏轼《祝英台近》游山玩水凄绝哀婉,又何以忧国忧民千古传​全词就这样把欢景与愁情、现实与历史、人世与梦幻、意境与哲理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思想开放,想象丰富,反映了苏轼的对人民生活的忧虑,是一种民本思想,更是一篇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作品

苏轼《祝英台近》游山玩水凄绝哀婉,又何以忧国忧民千古传​好了,关于苏轼和他的《祝英台近》的故事我们就写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发现历史,每天有更新,谢谢大家,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