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人們一直在抱怨我國高額的醫療費用,但卻忽略一個事實:

因為越來越多的醫療糾紛事件,這個國家的從醫比例正在出現潛在的斷層危機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醫生在我國如今已成為高危職業,原本救死扶傷的職業,變成了一門生意。患者家屬儼然把救治自己的醫生,當成了一筆不可逆的交易,本著“我付錢你就必須要把握治好”的思路,很多醫生在醫療事故發生後成為了患者家屬的活靶子。

可是,人不是機器,沒人能保證重症患者能100%康復,醫生不是神,他們也是人。

醫學界權威期刊《柳葉刀》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有近9成的中國畢業生在從事完醫學院的學習後不會進入醫生行業。與此同時,中國方面的行業白皮書也顯示,我國很有可能面臨醫療事業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果真如此嗎?

恐怕你還不知道國外的醫保體系長啥樣。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這意味著,你要想看好醫生,價格自然不便宜。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和中國老百姓一樣,美國也不是人人都有那麼多錢,那麼當重病來襲,他們怎麼辦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美國父親,被美國的保險和醫療體系逼到需要靠自殺來為兒子爭取換心手術,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迫在眉梢》

John Q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單看片名,你絕對想不到這是一部反映美國醫保問題的影片。也因此,它常常被劃分到“被片名耽誤的佳片”行列。

豆瓣上,電影拿到8.5的高分。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不過有趣的是,爛番茄卻祭出“爛片”稱號——影片只拿到可憐的4.4分。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先看看老外怎麼評價這部電影。

有人認為,影片用一種非常危險的方式,向受眾傳遞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理念:

“我有難,別人也得陪我一起遭殃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看似多愁善感卻矯揉造作的假高潮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國內也有觀眾表示了類似觀點。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先把這些負面評價放一邊兒,讓我帶你瞭解下這部電影的故事梗概。

《迫在眉梢》聚焦的是一個典型的美國藍領家庭。故事主人公約翰為人本分,在工廠賣命工作也掙不來幾個錢,但好在家庭關係還算和睦。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不過因為收入微薄,約翰時不時會因為還不上銀行貸款而犯愁。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日子就這樣苦中作樂的過著,直到一天,厄運降臨到這家人頭上。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原來,約翰兒子的心臟因為先天缺陷長時間超負荷運作,導致其抽血功能喪失而陷入昏迷。

心臟科主任透納告訴約翰,要想讓兒子從昏迷中甦醒,必須做換心手術。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手術費用是多少呢?

25萬,美元

即便以現在的匯率來算,摺合成人民幣,大概也要150萬元。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剛開始,約翰以為自己給兒子交的保險也許能抵消大部分開銷。

但事實上,他的投保額度偏低,導致類似移植手術這類大項開支並未被包含在承保條款中。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無奈之下,約翰和妻子只能通過申領救助金和變賣家產等方式為兒子籌手術費。

但即便這樣,仍舊杯水車薪。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約翰決定鋌而走險——他企圖通過綁架心臟科主任,強制要求對方給兒子儘快做手術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帶主任來到急救室後,房間裡的其餘人同樣成為了約翰的人質。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這個行為的後果,自然會引來外界關注。

綁架完醫生沒多久,二人所在的急診室門外就被眾人圍了個水洩不通。

有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起鬨的吃瓜群眾和媒體,也有為積極解救人質趕來的警務人員,總之,亂作一團。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約翰向警方開出釋放人質的條件:只要同意救我的小孩,我就無條件釋放人質

在等待警方給自己的答覆前,約翰用自己的善良換來了人質的信任。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如此一來,家人即便如數給小孩投保,也未必能保證他們能獲得足夠的賠償金——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很有可能就被人告知他們的小孩是健康的。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這也是影片的核心看點,對醫療政策的抨擊讓影片在這一塊兒的探討顯得非常實際

誰叫你沒錢呢?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只不過,在這場資本遊戲中,窮人,註定不會成為贏家

《迫在眉梢》反映的問題,在現實中則顯得更加殘酷。

奧巴馬上任期間,曾經推出過一個醫改法案,旨在幫助低保,或者沒有保險的人能獲得更多救助措施。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但這項計劃又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在於,他打算把已經高度市場化的醫療行業,從私有化重新拉入到公有化行列,這勢必會觸犯既得利益者和年輕(或者說健康)納稅人的利益。

於是在特朗普上任沒多久,這個初衷不壞的計劃就被迫叫停。一切,又恢復原狀。

特朗普的商人思維,以及他背後的財閥勢力,不可能讓這個計劃長期存活來剝奪自己長久樹立起來的利益網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私有制能刺激資本家的工作熱情,但問題是,有病的窮人怎麼辦?

富人制定了遊戲規則,窮人只能在這套規則中按規矩辦事。而玩兒不起的,只能悲慘出局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電影結局的原因。因為在影片最後,約翰不僅成功幫助兒子拿到了手術名額,還獲得了可以說是幼兒園級別的兩年刑期。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電影既照顧了大多數觀眾在道德層面的擔憂,又沒有完全否認約翰為親人所做的努力,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好萊塢主旋律。

不可否認,約翰的行為有欠考慮。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儘管他的處理方式不合法,但,他有得選嗎?

可以看到,導致約翰走上極端道路的原因,正是那個讓他沒得選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中,你要麼給錢,要麼認命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這,難道不是一出值得人深思的悲劇嗎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從道德層面指責約翰固然沒什麼不對,但,這未嘗不是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偽善。試問,一個人在制度都無法保障其生存的情況下,他還有什麼理由去相信這個制度的合理性呢?

怪自己懶?怪自己沒本事?抱歉,不是人人都是坐擁千萬財產的土豪。當然,你也大可以說,沒人該為他的貧窮買單。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方形》把中產階級的偽善怒懟了一遍

之前在給大家講《奇蹟男孩》的時候我記得自己說過,人類缺乏同理心的可怕後果。而約翰的故事,則是對一個體制的唾棄和絕望

儘管影片給了約翰一家一個相對光明的結局,但我們都知道,現實,遠比電影中來得殘酷。

你可以不認同他的做法,但至少,不要貶低一個為救孩子而不惜自殺的父親的心。

這部被片名耽誤的好片,卻被老外集體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