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养老金涨幅降低?

一座空城44

涨幅降低只是数字上的降低而已,实际待遇增长额度比去年应当是略有提升的。

这次数字上的降低,也是我们国家采取审慎原则而采取的无奈之举。我们的社保基金都是收支有定量的。一般来说要以收定支,略有结余。说的通俗点叫做我们不能把子孙的钱都用掉吧?

我们的养老金有俩块资金,一种是叫社会统筹金账户,这一部分是现收现支的。

另一部分是储蓄的个人账户,这应该是我们的个人财产。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老龄化社会将越来越严重,年轻人缺乏,很多地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有一部分地区尤其是年轻人,流出较多的地区,比如东北,由于养老保险紧张,会直接动用到个人账户的余额。这就形成了我们的养老保险空账,虽然钱在系统里记着,但是社保个人基金账户里已经被用掉了。

大家对这个事情,不要担心。我们社保法规定了,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要实行兜底政策。不管空账有多多,亏空有多大?政府财政都会对社保负责到底。

去年的时候,我们的社保投入是2.4万亿,这包含了我们的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部分,还有一些就是财政弥补养老保险的空账。这仅仅占到我们财政支出的12%,距离30%的警戒线还有很大距离。

去年我们国家一次性划拨了10%的国有企业股权到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为了提高管理收益率,国务院又把社保基金理事会划归了财政部管理。那批股权有4到5万亿,每年带来的收益达2800多亿。国家手里还有90%的股权,足以弥补任何空账。

社保增幅降低,实际上也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实际效益上还是今年增长的幅度略高一些。

2016年我们的CPI涨幅是2%,2017年降到了1.6%。2017年我们的养老金增长幅度是5.5%,2018年我们以2016年为参照基数,养老金的增长幅度是5.275%。

简单的加加减,我们的养老金实际上比去年要多增长0.175%左右。

而且根据CPI我们的蔬菜价格和肉类价格等生活必需品是略有下降的。

所以说,本次增长5%不要单纯从数字表面上看,更不要联想到我们的社保基金会恶化,这种无聊的想法。


暖心人社

2018年正式迎来退休养老金14连涨,人均上缴养老金比例为5%左右,预计将有1.14亿退休人员收益;

从2005年到2015年连续每年上调10%左右,2016年人均增长6.5%,2017年人均增长5.5%,虽然增长速度稍有放缓,但是总体还在上涨,所以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健康平稳的发展中;

有朋友问了为什么正常速度有所下降呢。

主要原因跟人口红利下降有直接关系,我的第一波人口红利是在建国初期,50年代到60年代左右,就是我们的父母那一辈人;为了建设祖国,他们付出了青春,现在已经离休,领取不错的养老金,作为老年生活保障;

第一波人口红利的人群子女,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成为第二波人口红利;

由于第一波人口红利,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到我们这一代人,同样是相对来说更多一些;



目前父辈们养老,主要靠我们年轻,这辈人缴纳的养老保险;

所以国家在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缴纳养老保险这项才能平稳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最近二胎已经开放,但是我们作为第二波红利的人口基数人群,娶妻生子之后;

本应该在出现第三波人口红利,这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经济压力大等造成第三波人口红利没有呈现;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二胎;

这样导致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收入跟支出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想尽办法鼓励年轻人缴纳养老保险,以保证现在的退休人员能够顺利领取养老金;

所以由于收入支出吃紧的原因,上调基础养老金比例缓慢增长,也是可以理解;

最后总结:

其实我们作为已经退休人员,上涨退休金已经成为事实,不能因为我们个人再去单独调整退休金;

所以我们还是保持好心态,保证身体健康,才能领取更多的退休金;


举一反三


我们已经连续14年实现养老金的上调

首先我们得要知道我们养老金从哪里来?

我们可以把社保看成一个水库,我们要不断的从上游往这个这个水库里面注水,才能保证养老金这个出水口里面有水。在现实中我们国家不是一个水库,是由各个省甚至市里建立一个水库。各个水库的水目前来说,还没有连在一起,有些地方是省里统筹,有些是市里统筹。

那么上游的水怎么来?主要是养老保险的征缴,财政的补贴、社保基金的收益,国有企业股权划拨收益(2017年开始)等几类。

其次我们算算支出情况?

这个情况就复杂了,不是权威机关,所以只能估计,按照新增5%比率,按照上年度2000元/人。月计算,大概就是每月增加100元,全年增加1200元。按全国离退休人员大概在1个亿计算。全年水库需要增加1200亿的开销。

钱怎么来?和每个人的家庭是一样的---开源节流。

节流?1200亿摆在这里

只有开源了,要开源,多印钞票是一种方式,但是大面积的运用肯定是不行的,下下策。其结果是通货膨胀。

剩下就是加大征缴力度、增加投入、社保基金投资获利,国有企业获利了等几种方式了。

1、增加投入,财政的钱主要来源税收和非税收入。政府要多投钱,一样也要有收入才行。那么就只能提高税收、提高土地价格等方式进行,不顾一切的这样做,结果就是土地价格越来越高,房价越来越贵。增加税收,企业和年轻人意味要多缴税,其后果就是纳税人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来转移成本。

2、社保基金投资获利,既然是投资就有风险,这种操作必然是有序有度的进行。谁也不敢乱用老百姓的养老钱。

3、最有效最直接的就是加强征缴了。但是最现实的问题是,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就业人口低于退休人员的情况将越来越显现。加之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情况在有些省份特别突出。

因此不能单纯的看待增加比例,毕竟不能把子孙后代的钱都用掉,毕竟经济发展了,才能细水长流。



星城韵味

通俗的说:养老金就是退休金,是国家为了提高全民生活质量,按照相关法规,专门发给劳动年老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者对社会所做贡献的生活保障。


养老金“双轨制”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焦点,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这两者在实行不同的制度,待遇差距比较大,有点不公平啊,希望国家能尽快一视同仁就好了😁!这里面的具体细则,我就不多说了,讨论了这么多年,相比大家都知道!

主要说说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养老金涨幅降低?首先,国家为了保证退休人员生活质量未来不降低,养老金逐步增长是可以肯定的,但中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大也是现状,这就是矛盾,既要保证提高生活质量,又要顾及全部退休人员,养老金压力很大。

第二,全国各省经济发展不同,社会结构有差异,老工业大省退休工人较多,养老金缴纳低,占用率高,入不敷出,而新兴经济城市发展快,养老金结余较多,占有率低,这就造成全国养老金不统一的局面,所以,这两年国家正在努力养老金全国统筹规划,自然会形成有些地方养老金涨幅降低,以此来保障有些地方养老金的不足。


第三,老龄人口增加。根据数据统计,当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高达13.26%,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也超出7%的全球老龄化水平。所以,政府重点在做一下几项工作,以此缓解养老金压力,第一,提高养老金缴纳覆盖率,做到应交该叫;第二,适度延迟退休年龄;三是准许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在保证收益的情况下,增加养老金入市。

所以,养老金增长降低,是全民需要,也是社会现实,需要国家与个人共同承担,彻底解决不公平,不统一,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阅读量2921


中银财富股权基金__夏愈

养老金涨幅降低受多重因素影响,找到原因再看,养老金涨幅也就不低了。


首先是经济增长的放缓,我国现处于经济转型期间,GDP增速放缓,增速降低,仍然可控且平稳运行。

其次就是我国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高,截止2017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而且每年都在增加,这就会抵消一部分养老金增幅,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供养越来越多的的老年人。


还有一点就是社保资金的收益,社保资金的收益近些年不高,主要是投资范围不大,社保基金投资现在也逐步放开,比如说养老金现入市,相信以后收益会越来越好。


所以养老金增幅降低,但涨幅依然不低。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补充讨论。


陈志祥2018

如何看待养老金涨幅降低?

今年两会刚刚结束,就于3月23日,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退休养老金的增长方案。退休养老金的增长比例为5%,比去年5.5%元略有下降。

实话说,2017年刚刚退休的心里很不平衡啊,好不容易赶上退休,想搭上养老金高速增长的末班车,却是一年不如一年,退休养老金增长又出现新的低值,5%!

感叹之余也就如此了,国家的政策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国家人口出现老龄化。退休人员的寿命增长,没计退休制度的年龄偏小,虽然现在退休,养老保险还不至于入不敷出,余量也不是那么宽裕。国家第一年将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国家第一年将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迈出第一步,可以看出有的省份的确存在养老保险和退休养老金支出的收支不平衡。所以退休养老金的增长比例渐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几年下降0.5%,每个省的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的话,今年的增长情况应该和去年差不多。健健康康的多领取几年养老金就什么都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