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学会独处?

李冉静


王丽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懋德工作服务中心项目及行政管理组组长。

叔本华一语见地地说: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无法忍受独处。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人宁愿承受别人的奚落挖苦,也不愿意独处待着;宁愿附和他人、跟随他人,也不愿意独处待着;宁愿花费重金与朋友花天酒地,也不愿意独处待着。无意识地,我们浪费着自己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却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回转身抱怨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原因就在于害怕自己一个人待着。

而想要让自己学会独处,就要学习与孤单感相处。

当你独处之时,孤单感会涌上来,有时浓烈到让你感觉整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存在,周围的人好像统统与你绝缘一样。孤单感只是一种暂时的感受,本不会伤害到你,伤害到你的是,你相信了你真的是孤单一人,并沉浸在孤单之中不能自拔,将孤单感实体化了,这就会使你的身心都受到损害。

想要让自己学会独处,还要学习在独处中抒发自己情感的方式方法。

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作品都是在独处之中创伤出来的,而这些作品打动人之处就在于它们浓缩着作者的情感。所以,如果要学会独处,就要学着找到一种方式能够抒发自己独处时的感受,让自己独处的情感升华在作品之中,会使得独处成为一种有趣并有益的活动。

想要让自己学会独处,还要学习一些静心的技能。

独处与静心是相关的,无论你在独处时是安静,或是在创作,其实,都是一种静心的活动。静心深入的时候,即使身在人群之中,也仿佛如独处一般。

有一些活动是可以帮助静心的,如内观、瑜伽、禅修、太极、书画、乐器等等,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做起来。

心理学家安东尼·斯托尔说:唯有在孤独之中,我们才能深入内在的心灵花园,体验到那种忘形的一体感。这正是孤独的魅力所在。如果你找到了这种感觉,那么恭喜你。

为了更好的服务头条读者,欢迎加入头条读者微信交流群,讨论、学习、共同成长,详询请发私信。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有一句老话,其实就两个字:慎独,如果能做到这点,就可以做到独处了。道理非常简单,慎独的含义就是一个君子不管周围有没有人,他都能做到一致。我们现代社会下,人与人交往通常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出门前和出门后,我们在人的面前表现出来自己最好的一面,化最精致的妆,但自己家里呢却一团乱麻,与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完全不符合,这就是不慎独,这种人也最害怕孤独。

而如果能做到不管是一个人独处,还是很多人,都可以前后一致,行为和思想不发生改变,则这个人就具有强大的慎独的能力。

为什么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都很自律,自律其实就是一种慎独的能力,每天控制自己的行为、言语、思想,让自己始终保持追求自我完善的状态,即使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做到心境平和、有重要的目标要达成和实现,这种独处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甚至可怕的。

所以,要想学会独处就要谨记“慎独”这两个字,持续的修炼自己这种慎独的能力,就能做到独处时心态安然了。


千城Slash

当你一个人吃饭,当你一个人散步,当你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当你一个人睡觉,当你一个人坐上去远方的车,当你深夜中失眠,当你发呆发愣,当你感到孤独,当你习惯寂静的夜,当你厌恶热闹之地,当你不再不喜欢参与聚会,当你拿起手机,当你看到这个回答,当你思考如何让自己学会独处。

如果以上所说的,你全中了,恭喜你,你已经学会独处了。

独处从来不需要学,需要的是适应。

当我看到别人无论去哪儿都有人相伴,当我看到别人无论去哪儿都有人聊,当我看到别人无论去哪儿都有人关注。我看了看自己,除了影子,我找不出第二样能够令我感到慰藉的东西,我想,这就是独处吧!

独处,能够陪伴你的,只有自己。

无人与你握手一起走,那就把手插进兜,无人与你谈笑风生,也要记得娱乐自己,世界很大很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粒灰尘,走在陌生的城市,看着陌生的面孔,吃着不合胃口的饭,别抗拒,学会接受,学会适应。

除了亲人挚友,没有人有义务关心你、在乎你,你必须学会适应一个人活,即便很孤独,过着过着就习惯了,至于男朋友或者是女朋友什么的,随缘吧,反正我是不相信爱情的。

为了面包,努力搬砖,独处不需要学,当时候到了,独处便成了人生的必修课。

当你去远方上学时,当你去到陌生的城市打工时,当你老了,你先走了,或者是你的老伴先走了。独处,真的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不需要学,时候到了,自然我们就会怎么过一个人的日子。


文沛先生

美国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的随笔集叫《如何独处》,这位擅长写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小说家,收录其中的几篇随笔质量上良莠不齐。如果你读过他的长篇小说,就会发现,他的那种公务员写作的笔法十分适合他小说的风格,但是写作随笔,文学性太差,探讨的问题也是纠缠不清,很无趣,全书中读下来有所收获的不过两三篇。但是,这本随笔的题目我很喜欢,我们该如何独处?

写作的本质是孤独,所以,我们可以想见任何一个作家都会对独处的话题有着滔滔不绝的想法。美国小说家梅·萨藤将她隐居几十年的生活用《独居日记》方式记录了下来,其中谈论最多的就是作家的孤独。孤独是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这就意味着,最大的敌人和朋友都是自己,如何保持一种生活照常的假象,构建一种日常生活的秩序,就成为了最大的难题。梅在回复一名读者的来信时说,如果一个人主动选择了孤独,那一定有某种目的,因为孤独能够带来创造,通过工作和爱的方式,寻找到自我。换句话说,作家的孤独与常人还是有所不同,因为它不单单是一种生活既成事实,比如鳏寡孤独者,还是一种准备写作的状态,一种不得不对抗生活荒诞性的状态。但是这种独处的状态,现如今似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大概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貌似我孤身一人,却没有孤身一人的精神状态;貌似隔绝任何联系,但下意识害怕被别人抛弃;我想集中注意力进行写作,但分神的时刻越来越多,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碎片化的生活,击碎了我们专注的训练,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哪怕你是孤身一人,你也被全世界的虚拟影像包围着,被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笼罩着,你再也找不到独处的快乐。


说书人思郁

前段时间我想去寻找自由,于是离开家跑到另外一个家里享受独处去了,去的时候还信心满满,非常的HAPPY,一个人呆着的感觉真好,独处多开心,家里很安静,除了我跟我的呼吸,然后就只有一只小爬虫的陪伴,因为我怕虫子,于是连最后一个活物也被我无情的消灭了,家里只剩下了我自己,一个人独处。

白天起床以后,自己做早餐,吃饱以后阳台晒太阳,看书,听歌,答题,中午做午餐,吃饱以后下楼散步,在海边吹吹海风,回来美美睡个午觉,下午起来继续看书,听歌,答题,写文章,直到夜幕降临,然后一个突然就会觉得莫名的难过。


晚上不吃饭,所以早早就准备睡觉,每天都这样的安静度过,看似很充实,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但其实我知道我根本没把独处的自由用在思考上,我用在了适应这临时的孤单,寂寞,空虚,冷。

一个星期以后悲悲戚戚的跑回家了,独处需要做好准备,没有准备的独处,是一场心灵的摧残,独处也需要勇气,选择独处要有独处的觉悟,你要一个人,只有你一个人,连说话也只能对自己说,不论做什么都一个人,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就可以去独处了,其实一点都不难,忍的住寂寞,受得了孤单,就可以好好独处了。


萱语心陈

有人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再活跃开朗的人也会有觉得孤独的时候,一个人独处时是最能感受到孤独的时刻。


其实学会独处并不难,因为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旅游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习惯了就好。学会独处后,说不定你会爱上这种感觉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分寸感太重要了。

而我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的,很享受这种状态,一个人时候觉得很放松,不用刻意收敛或是表现什么,这时候的我是最真实的,久而久之,从而没有了拉一个人搭伙过日子的想法,因为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太自在了,在别人面前多多少少会有伪装的想法,想把最好的一面表现给对方看,但是反而不真实了。


旧亭台下

关于独处有很多的解释:比如独居、比如一个人的单独生活、比如一种能力的体现。

独处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整,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独处不是孤僻、不是孤独,独处可以是一种爱好,独处时可以思考,可以回归本真,可以使身心得到应有的调节,独处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力。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我们可以在独处的时候整理自己的东西,回忆细细品味会另有一番滋味的。

我们也可以听听歌,随意的跟着节奏哼哼小调或者摆动自己的身体,都十分惬意。

我们亦可以做做家务,放各种各样你喜欢的节奏,那种感觉,或许会更加惬意。

总之,我们真的可以去认真的享受独处,而且我们在享受的过程中并不代表我们就需要离群索居,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处的时光,这样才有充足的机会去认识我们自己,品味自己。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佟新


暖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独处。以前喜欢一群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回忆年轻的学生时代,那时总会觉得一个人是件特别孤独的事。做任何事都喜欢三五成群,一起吃饭,上课,逛街,玩乐。一旦静下来一个人时,内心总会有些许恐慌不安。



也许是太年轻,不能懂得独处的美好,总会把独处和孤独混淆。 其实,我们怕的不是独处,而是孤独,我们却把孤独和独处混为一谈了。孤独是一个人,内心是孤单的。而独处独处仅仅是独自一人没有人陪伴而已,内心仍然有丰富的情感生活。我们大多数慢慢地习惯了群居生活,有时也就认为自己不能独处了。


然而,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酒局、K歌、聚会,夜深之后人群散去,心里只剩下无限的空虚和冷清。处在一群人的狂欢中却倍感寂寞,正如歌词中所唱,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静下来一个人,一个人享受独处的美好时光

踏入社会后,独处的时间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奢侈的事情。每天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工作,下班后还要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仿佛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一个人静静。

可是,你要坚信,独处是我们的自由,我们应该去享受这种权利,而不是被生活湮没。 所以,越是忙碌,越要争取独处,要不然我们可能真的被生活琐碎,工作压力包围了。


我们可以在周六周日的午后,选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读一本书。也可以每周的晚上独自一人去看一场喜欢的话剧或电影。亦或者每天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在家里读书练字,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最不次的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个时间,一个人就静静的发呆,放空自己。给自己一个独处空间,一段独处的时间,这个习惯对于幸福生活是很有益的。

周国平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希望你我都可以在安静的时光里幸福。

我是小柠同学,期待你的关注哟


小柠同学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节食·安静和快乐


国产姑娘萌萌哒

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面向外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发生各种形式的群体接触,例如,恋爱,聚餐,打游戏。

在这纷繁又复杂多变的世事里,有时,会特别心累,浮躁,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独处对心情的舒缓有着极好的功效。

那么,如何让自己学会独处就挺有必要了。

1——给独处找一个适合的理由

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独处?

“我刚失恋了,心很痛,想一个人静静。”

“努力跟了三个月的项目,吹了,心情好差,想一个人静静。”

“最近有些浮躁了,想一个人静静地反省下。”

2——找到合适自己的独处方式

“断网、断联、断绝一切”的独处方式适合一部分人,但是未必适合你。

坐在咖啡厅的角落,一个人静静地看电部影。

找本喜欢的书,找处喜欢的地方,静静地看。

关上门,躺尸一天,睡它个天昏地暗。

独处是为了在喧嚣中寻求一份安静,找到能够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的方式,也就学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