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縣:年近花甲不言老 致富路上不缺席

陝西網訊 (通訊員 陳文明 巨育新) 李晚玉是咸陽市永壽縣渠子鎮馬究村普通的村民,也是年近七旬的老婦人。十年前,丈夫丟下她和孩子離開人世,而後,子女們也相繼外出打工掙錢,唯有她故土難離,不願連累孩子們,獨守家園和幾畝薄田。

2016年,李晚玉響應了馬究村兩委會讓貧困戶種植中藥材發展產業致富的號召,在村委會和縣科技局的幫助下,李晚玉走訪了馬坊鎮、店頭鎮等有種植中藥材的群眾戶,並在政府精準扶貧政策的吸引下,她果斷選擇了嘗試種植荊芥。

起初,她只是抱著補貼家用的心思就在村委會登記了5畝地的荊芥種子,計劃將自家5畝自留地全部種荊芥。她的這一舉動曾引發了周圍村民的不理解和質疑:“……這老婆子,瘋了,藥草很猴(意為:不穩定),種好就是藥能賣錢,種不好就只能當柴燒……”。但這些話沒有挫傷李晚玉對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反而激發了她的熱情。正如她所說:“年齡大怕啥,只要我努力,能享受一天國家好政策,我就不相信別人靠中藥材能發財,我種藥材也能掙錢”。

說幹就幹。李晚玉在技術人員的精心指導下,很順利把5畝薄田種上了中藥材荊芥,並像呵護孩子一樣的照料這5畝藥地。並與藥材種植合作社也簽訂了收購協議,享受了國家精準扶貧相關政策的支持。縣科技局按照產業扶貧補貼政策,兌現了李晚玉每畝300元的種植中藥材的補貼,同時也獲得每畝地種子(種苗)補貼120元/畝。老人得到實惠,她的幹勁更足了。

當她得知藥材不能施農藥時,李晚玉也心裡明白:“人吃的東西,一定要健康,何況這是藥材?”。馬究村屬於下溼地塊,隨著清明節過後,藥地裡就會慢慢萌生雜草,而且也會逐日增多增高。這無疑對一位老人來說是件難事,既不能打除草劑,又沒法使用大型除草機,唯有靠人拔草。但現在人都不願出力吃苦,誰願意幫助她下這個苦。

李晚玉不怕苦,也沒有請人幫忙。她每天凌晨五點起床,晚上八九點回家。就這樣起早貪黑,沉浸在露水中,頂著烈日,忍受著地裡蚊蟲的叮咬,像照顧自家孩子一樣呵護著藥地。她早上出門時,帶上水和饃,幾乎整天都泡在藥地。站著鋤累了,就跪著用手拔,就這樣仔細地清除藥地的雜草。

荊芥從清明節下種到國慶節前後收穫,至少鋤草5-6遍,還不算施肥追肥。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來說,大半年時間都會泡在這五畝藥地中。

2017年,她向村委會要求退出貧困戶:“現在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我去年中藥材也掙了錢,合作社跟我籤協議收購,藥材不愁賣,我現在對種藥材很有信心……”。她又說服兒子,將承租給他人的10畝自留地收了回來,將中藥材面積增加到了12畝,這對一個七旬老人又何嘗不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可就這樣在伴著秋季雨澇的影響和破壞,李晚玉的藥地再次給予了她豐厚的回報。2017年,李晚玉的實際荊芥收穫是9畝多,毛收入10400元,除去投入成本,她的淨收入也在8000元以上,仍然勝出種植糧食。

今年的李晚玉,依然義無反顧的堅持著中藥材種植的致富夢,不顧子女們的強烈反對,重整了自家的12畝土地,也已經播下了荊芥。現在,李晚玉不僅是依靠種植中藥材來實現致富,她還兼顧經營著村上的愛心超市。她不僅是延續著她的中藥材種植,更延續著她的致富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