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云一生没有中箭,关羽却总是中箭?

用户70461000727

1

出身不同。


关羽在山西杀了人后,亡命天涯,然后遇到了大哥刘备,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军队行军打仗,有一个铁一般的规律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尤其在冷兵器时代,刀快马疾,勇猛冲杀是很占优势。


关羽明显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斩颜良诛文丑都是用的奇袭,颜良端着武器,看见对面飞奔而来的红脸大胡子,还想客气几句:


来将通名。哦,你叫关羽,我叫颜良,在我家主公袁绍手下做大将,不是你想的那种拌面的大酱,是大将军,知道你们哪儿的大公知孔融是怎么夸我的吗?他说:颜良、文丑勇将也,统其兵。殆难克乎!我昨天晚上在他朋友圈偷看的,怕了吗?红脸。怕了就赶紧下马投降,我请你吃驴肉火烧。

聊痛快了,然后再大战三百回合,这是程序。


但是这个对面来的关羽根本不和他玩套路,飞马向前,咔嚓一下把颜良刺与马下,让后砍了头,扬长而去。


大约颜良死之前也会腹诽,你怎么能不按套路呢?


关羽玩突袭偷袭,在三国时杀出了勇武的名声,但是突袭其实是不能太顾及流矢飞箭的,只要你的马一停顿,或者一犹豫,战机就会失去,这就导致了被偷袭中箭的几率略高。

2

赵云不同。


赵云出身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这算是一支特种部队,主要职责是保护领导公孙瓒的安全,主帅去冲锋陷阵,你不但要护着领导,关键时候的战斗你还得身先士卒。


特种兵装备是最好的,但是责任也很重。


比方说替领导挡枪挡刀,如果有人放箭,你还要有飞身挡箭,做人肉盾牌的觉悟。


白马义从的军兵无一不是百里挑一,以一当十的狠角色。


所以对于疆场上的冷枪冷箭他们有着天然的职业敏感。

赵云是白马义从中的优秀毕业生,对于弓箭更是天然敏感,这种感觉甚至深入骨髓。


所以赵云在疆场上几乎没有中箭的记录,甚至受伤的事情都很少。


以电视剧《亮剑》来看,关羽就是李云龙那样能冲能砍,大开大合的人物,而赵云大约相当于段鹏这样的专业人才。


创业时期,当然是李云龙的用处更大一些。


所以,关羽可以独当一面,经略荆州,赵云只能当个杂号将军。

======

文/ 薛白袍
(“赞”留着会发霉,点点你会更美)

薛白袍

(一)

关羽是不是总是中箭,不得而知,不过中箭之后刮骨疗毒的故事却是老幼皆知,脍炙人口。

按照《三国演义》的记载,绝世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时也被关二爷的风采所倾倒。这个当然是虚构的,实际上华佗早就被曹操给害了。

《三国志》记载中,关羽曾两次中箭:

《三国志·关羽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適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三国志·庞德传》: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

(二)

至于赵云,正史上的确没有过赵云受伤的记载。古人编史,都是惜字如金,不可能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会写进去,比如说有些小伤之类的。关羽那两次中箭一次是表现关羽的勇猛,一次是表现庞德的勇猛。

不过在民间传说中,说赵子龙70多岁的时候,小妾服侍他洗澡,发现他身上一处伤痕也没有,不由的很奇怪。赵子龙哈哈大笑一声:我赵子龙一生征战沙场,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没有受过任何的伤,没有留过一滴血。


小妾一听,不服气了。于是拿起绣花针就在赵云的身上刺了一下,嘴里还嘟囔着:叫你没有受过任何伤,叫你没留过一滴血。

结果坏大事了,就这么一个小针孔,竟然让赵云流血而死。这个当然只是民间传说了,毫无依据,经不起推敲。


(三)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试着扯淡的来回答一下题目

大家都知道,关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是生长一张大红脸,是不是很像一个靶子啊?玩过射箭的都知道哈,靶心就是红色的。这红脸蛋,绿帽子,万军从中是何等的显眼,不射你射谁!


再来个正经点的回答

关羽在蜀汉集团的身份赵云是不一样的。关羽是独挡一面的将帅之才,常年征战沙场;赵云则多是充当着一个保镖的角色,不论是当年在公孙瓒身边当白马义从还是在刘备身边当中护军。

关羽的职责是开疆拓土,镇守边疆;赵云职责更多是保护主公安全。谁中箭的机会更多已经很明显了。


小镇月明

赵云一生没有中箭,年近七十力战韩德五将时,还用枪拨落了三箭,十分厉害。而关羽则不然,一生中了三回箭,过五关斩六将时中了一箭,战黄忠被黄忠射中了盔婴,这一次如果黄忠真射他,他命都没了;战庞德时,又被庞德射了一箭,这才有了刮骨疗毒。

为什么赵云一生没有中箭,而关羽老中箭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避箭武艺上,赵云显然比关羽技高一筹。别无其他。武艺分冲击的武艺、防身的武艺和耐击打的功夫。虽然《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这些将军们师出何门,但如果说他们的武功都是自学成材,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就连儒家都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也是一门功夫的。儒生都练武,何况武将,所以赵云与关羽能在三国群雄中脱颖而出,肯定也会拜师学艺的。只是历史上没有记载罢了。

所以赵云与关羽学艺时,二人的冲击功夫都学的很好,赵云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年近七十了还能力战五将,死在他手里的将军三国第一,而且一生未曾中箭;而关羽更是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斩庞德,英雄盖世。但若论防身功夫,赵云显然更胜一筹。而关羽在这方面没有学好。他老中箭,只能说明他学艺不精,不能解释其他原因。

春秋史社,悟空问答最专业的历史领域专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这个问题有意思,试着来答一答。

我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兵器

关羽的兵器重达82斤,在战场上能够使用的兵器当中,应该是最重的(小说当中玩锤的不作考虑),重代表灵活的缺失。赵云的枪虽然不知道重多少斤,但是枪一直是灵活、技巧的代表,重量目测在40斤左右。轻了一半,但灵活性不止增长一半。

2、马匹

关羽的赤兔马以速度见长,每次启动时,身体后仰就可见赤兔速度之快,举得例子,同一个障碍物,开车120迈和80迈怼上的几率绝对不一样。你可能要说赤兔再快能到120迈,便忘了箭也是有速度的。马的速度加上箭的速度绝对不低。负重加上速度,躲箭成功率就大大降低了。这也能解释攻打樊城时为什么毒箭会伤到骨头。

3、箭技

射箭好的,躲避箭的能力比不会射箭的要稍高一些。

纵观三国全书,关羽几乎没用过弓箭,唯一的一次记录还是许昌参与围猎,但也没有出手的记录,其箭技只能归在一般的行列。赵云虽然没有射杀牛×武将的记录,但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展示过一次射箭技能——迎接诸葛亮时,射断吴军挂帆的绳索。这就很牛了,在能见度低风力不定的情况下射中,这不是一般的牛。

4、统兵

关羽是个帅才,独自统兵比赵云要多得多,放冷箭首选的是三军统帅。当然赵云在三国后期也获得了不少独自统兵的机会,三国后期的武将都比较渣,远没有中前期成色好。

以上4点应该可以说明关二老中箭,赵云不中箭的原因了。

偷偷的说~其实还有一点,关羽老眯着眼,看不准呢,射中了他,他就该睁眼了,睁眼就表示要杀人了。O(∩_∩)O


虹猫大侠

我认为关羽老中箭的原因是自身关系,关羽没有具体练过武功,但是赵云练过武功,这一点差别就很大,尤其是在攻防招式上,赵云肯定是要更胜一筹关羽则稍微逊色一些


赵云分析

  • 先来说一说赵云的武功,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赵云的师傅是谁,但是用枪的一般都是有过武术功底的人,没有武术功底的人一般都是用刀,就是砍谁都会,但是用枪的话是必须要有武术功底的,所以根据赵云的武器分析,在历史上,赵云是一定跟着那位师傅学习过枪法。有过武术功底的,必定在攻防招式上有研究,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赵云躲箭更厉害一些。



关羽分析

  • 我们来分析一下关羽,关羽也是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三国演义原著中,都没有 描写到关羽有没有学过武功,并且关羽使用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这个是在原著中写的,在历史上关羽的武器并没有记载,所以我们就以三国演义为准吧,毕竟三国演义有借鉴历史成分所著作的。有很多人都说关羽是卖枣的,并且武功是通过打枣学来的,其实不是啊,回答问题一定要严禁,没有依据的事情,是不会乱说的,避免大家盲目学习,关羽用的是在刀,那么这个刀就不用多少技巧的,并且只要你人高马大,在战场上多积累经验,那么用刀的手法也能慢慢的总结出来。所以关羽在攻防招式上研究的可能就没有赵云那么多了,并且那么精了。



身体分析

  • 最重要的一点,赵云的身高是身长八尺,而关羽是身长九尺,那么一个小靶子更容易射中,还是一个大靶子容易射中呢?这点毫无疑问了,肯定是大靶子容易射中一些,所以关羽躲箭的难度要比赵云大一些。在同样的躲避速度,同样的情况下,关羽很明显更容易中箭。并且关羽的马也大,而赵云的马小一些,那么关羽的目标显得就更大一些了。



武器分析

  • 赵云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用的是一杆长枪,而关羽则是青龙偃月刀,假如一个箭射来的话,那么如果都躲不掉的话,那么就只能用武器来挡了,青龙偃月刀重82斤,相当于现在的一袋稻子,那肯定不好操作,如果是赵云那么肯定会更好躲一点,赵云的枪和青釭剑,肯定要比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轻便好操作,所以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赵云躲箭能力更好的原因之一。



身体灵活度分析

  • 从身体灵活度分析的话,似乎赵云更加有优势,身体大,那么显然身体应该更加笨重一些,身体小,那么身体就应该更加灵活一些,例如,一个胖子和瘦子,谁的身体更加灵活一些呢,肯定是瘦子更加灵活一些,那么关羽体重大概在210斤左右,而赵云体重是在160斤左右,那么很明显赵云可能更加灵活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关羽斩杀名将多,因为体型庞大,那么力气肯定就大,对敌的话更有优势,那么赵云呢,肯定是在灵活上占优势,所以赵云肯定是更加适合以速度取胜。




谈名著

《三国演义》中,关羽前前后后共中箭4次,分别是过五关斩六将时,孟坦射中一次,这一次是暗箭,射中左臂;第二次是长沙战黄忠时,黄忠射中关羽盔缨根上;第三次是力斩庞德的时候,庞德放冷箭,再次射中关羽左臂;第四次是樊城围困曹仁时,自到北门城下,骂战曹仁,结果曹仁召500弓弩手射关羽,关羽拨马便走,躲避不及时,也许是老罗也觉得总是射中左臂不好意思,这一次射中了右臂。《三国演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是第四次的箭伤,不是庞德的暗箭,是曹仁的乱箭。



纵观关羽四次中箭就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点;关羽性格狂妄,去樊城骂战之时,要想让城上的人听见就得凑近点,一般情况下,大将都不会亲自在人家城门楼下面骂战。关二爷太狂妄了。反观赵云性格有一点超越关羽处事稳重。



第二点;关羽拨马便走,竟然中箭了。原因很可能是关羽身躯庞大,关羽比赵云高很多,而且曹操赐给关羽赤兔马之前,关羽总是把马压的走不了道,而赤兔马也长得膘肥体壮,不然根本驮不动关羽。如此看来,关羽就好比一座移动的碉堡,庞大的身躯也提高了中箭的几率。



第三点;很多时候,赵云对于乱箭和暗箭都是直接挑走,而关羽只能用胳膊抵挡,原因是因为青龙偃月刀太重了,赵云的龙胆枪相对来说要轻太多了,所以当箭矢射来的时候,关羽的刀不能向赵云的枪一样飞舞空中。



第四点;赵云作为贴身保镖个人武艺高强,而且具有天生的机警特性,而关羽是帅才,对于箭矢而言,不像赵云那般敏感。

第五点;可能是关羽觉得自己盔甲极好的原因。关羽极有可能是绿袍金甲,意思就是身穿铜甲,披着绿袍,箭矢射来,总是对战甲有足够的信心,但是总有那么几次意外。

第六点;三国演义关羽容貌描写到:丹凤眼,卧蚕眉。反观赵云:浓眉大眼,阔面重颐。这就可以看出关羽眼睛比较小,不容易看到周围的暗箭,而赵云就不同了,浓眉大眼,用眼睛的余光也可以看到周围的暗箭。





综合来说就是关羽好装逼,总是喜欢跑到阵前,凑的特别近去炫耀,然后由于赤兔马和自己身躯庞大,提升了中箭的几率,最关键的是天生没有对箭矢的敏感性,眼睛还不是特别好使,青龙偃月刀还特别重,不能随心所欲的拨打射来的箭矢。


越关换视界

哈哈,乐死我了!我觉得关羽老中箭原因有二

1.关羽武器沉

二爷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太沉了,轮起来十分费劲,用来格挡弓箭的效果特别差,而且偃月刀平时都是周仓帮二爷扛着,有冷箭根本反应不过来!



在看赵云,一天到晚长枪依在的,不用人帮扛刀,武器轻在乱军也可以旋转起来,效果如同拳皇中的比利凯恩,格挡效果十分舒服!



2.输出环境

关二爷长年在外带兵征战,属于纯前排,都50多岁了,还在最前方和庞德,徐晃之类的猛人对砍,乱军之中被箭射到几率非常高,常在河边走,肯定给湿鞋呀!而且二哥的性格更是爱身先士卒,没被冷箭射死证明二爷还是扎实的。




在看赵四。不客气的讲赵四后期在蜀国属于保安队长一类角色,能带兵上前方厮杀的机会非常少,一直给刘备和诸葛亮当保镖护驾。总在丞相小车边上一站,保护我方诸葛亮,如果箭能射到他,那离射中诸葛亮也不远了。并不是说赵四不勇敢,但后期赵四根本没兵权。



所以并不是赵四武力碾压二爷,还是二爷站前排,兵器重的锅!


加菲仙人

我来回答一下吧,《三国志》对子龙的描述太少,他到底中没中过箭也不是很清楚。我以下的描述全部来自《三国演义》。

1.兵刃

这是很有关系的,整个演义有详细描述重量的兵刃中,以关羽和典韦的为最重。典韦的双铁戟共重八十斤,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更重那么一丢丢,八十二斤。但恶来毕竟是双手控戟,一只胳膊承受四十斤的重量,二爷是马战高手,经常一手控赤兔一手控刀,善使拖刀计,也是一条胳膊承受八十二斤的重量。你可以想象在千军万马中,挥舞一个嫩模战斗的场景。


子龙使的是豪龙胆,演义中使枪的将领不是长的英俊白嫩,就是张辽这样的儒将,我推测枪的重量是普遍不及青龙偃月刀的。所以在对密集流矢的挡隔上,青龙偃月刀就是老关的弱点。


2.体格与坐骑

老关身长九尺,汉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3公分,也就是2米07。子龙身长八尺,也就是1米84。武将的体格都是很强壮的,和运动员不一样,他们虽然力大敏捷,但体脂也会比一般人大,不然不会有那么强的能量和抗击打能力。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名将都是大肚腩了。



这里我引入BMI公式来推断关赵二人的体重,身高用h(米)表示,体重用w(公斤)表示,BMI=w/(h^2),上文说了,武将的体脂可能比一般人都要大,肌肉的重量有高于肥肉,所以我在这里假设他们的BMI达到了26(一般男人在22-24为正常),那么子龙的体重就是26*(1.84^2)=88公斤;老关的就是26*(2.07^2)=111.4公斤。


太可怕了,老关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也难怪普通战马会被他压的累垮(详见《囤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曹操曾吐槽过关羽的坐骑,老关则回答“关某躯体颇重,马不能载”,然后曹老板以赤兔相赠)。即便换上了赤兔,很有可能只达到了普通战马的效果。骑兵躲箭需要与战马配合,身重则马重,身轻则马轻。

3.对于射箭这门武艺的了解

老关善使刀,也曾在襄樊之战中隔岸上射死过庞德部将成何(详见《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但是他的箭防能力真的一般,可能他觉得别人射箭都跟自己一样直来直去。他低估了黄忠的射程,也低估了庞德的射技,尤其是后者,西凉人善骑射不是吹的,庞德把马术+射箭结合的完美无瑕。


子龙的射技从演义仅有的描述来看比老关强出很多,他可以在运动战中玩背射,也能在战船上射帆(详见《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如此看来子龙对射箭更为了解有更深入的研究,对于流矢的预判也要强于关羽,中箭的几率也就更低。


4.性格

关、张乃世之虎臣,性格极其刚烈,关羽不仅刚烈,还十分骄狂。从他对兵刃的选择,他从容出入千军万马斩杀颜良,可见老关打仗喜欢行险,不出则已,一出就要先中求胜建功立业。另外传说中关羽拥有“九牛二虎之力”,所以有可能他对于自己身体的抗打能力有绝对自信,即使中了箭也伤不到要害,拔出来继续追击只要砍下主将脑袋,那什么箭矢啊、暗器啊都是浮云了,韩福、孟坦就是这样这样成为刀下鬼的(详见《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子龙和老关则是两个极端的性格,可能和他长年跟随诸葛亮有关,他性格极其谨慎、极其稳重。七十几岁高龄被委以重任,作为街亭败军的压阵大将成功将三军安全撤出汉中。所以子龙对于流矢的堤防,对于战局的预估可能要比老关详细完整的多,因此在血战长坂坡之时,曹操下禁射令之前,也能毫发不伤。(详见《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kg20042008

这事情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性格问题,二爷心宽体胖,仁义道德流露于表,对阵老是聊天走神。赵云性格谨慎,反应灵敏身体灵活,见面报个名就打,人狠话不多。


二,是装备问题,龙胆亮银枪轻巧灵活,青龙偃月刀笨重敦实。

三,是基本功问题,刘关张除了有点名望就是性格耿直豪爽做做生意,身上有武艺却是名不见经传。而赵云的家乡河北,自古以来就是武术盛行的地域,自幼拜得名师传授绝学。

师父童渊



战锋战术运动

关帝爷常常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一生斩将数名,三国时期无论哪国哪位,都对其评价极高,最高纪录为万军斩将并削首而归。

历史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有挡者,结合武帝记和张辽传,应该是在行军至白马时,远远望见(如果近了就不是望了)颜良的大纛麾盖,于是策马驱前,于万军丛中刺死颜良,并且下马把颜良的头砍下来带回去,而这一过程袁绍其余诸将有过反抗,但没挡住。

这是帝君巅峰战绩,同时也是继项羽之后至今再无出现的战绩,而关帝中箭的描述为,羽常为流失所中,说明关帝每次打仗必定冲锋在前,而且一定会受伤,其中以箭伤最多,但这对于一个常常身先士卒的大将军而言,很正常,也很普通,那个冲锋在前的大英雄身上是没伤的?

再说赵云,我就想知道,一个从来不上前线的高级兵,要怎么才能在战场上受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