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固精,學會“踮腳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照顧心腦血管!

“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這應該是中國老百姓流傳最廣的一句養生諺語。

當然,這句話裡說的“九十九”,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年齡數字二是代表著健康、長壽的意願。

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下比走路更有效的養生小方法,不過這個小方法也是和腳有關。

八段錦最後一式:背後七顛百病消

八段錦,是自古流傳的套健身方法,從頭部到腳部,都有著很強的針對性鍛鍊,通俗的說,一方面可以鍛鍊筋骨,加強腰椎、頸椎、骨關節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疏通心腦血管、調和五臟六腑的作用。也正是因為八段錦在養生方面的全面性,加上動作簡單易學,深受廣大人民的歡迎。

八段錦最後一個動作:背後七顛百病消,就是通過踮腳跟的方式,帶動身體神經系統,使身體自下而上產生振動,達到柔和的按摩體內五臟六腑的效果。

補腎固精,學會“踮腳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照顧心腦血管!

俗稱“”

踮腳尖好處多

踮腳尖,不僅是八段錦裡的其中一段,早在西漢初期就有著關於“踮腳尖”的記載。建國後出土的西漢初期的《引書》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記載。

踮腳尖,可補腎強精,固陽培元

這麼說吧,中國男性談論最多的養生話題,莫過於“補腎”了。說到補腎,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踮腳尖”。因為,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下,斜行於足心湧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終屬腎絡膀胱。

從中醫角度上講,30歲時男性生理的一個“坎”,從30歲開始,腎氣容易變得虛弱,陽氣沒有之前那麼充足了。通過簡單的“踮腳尖”,可以補助腎氣,以促進腎氣的通陽氣化作用。

在平日裡,經常顛顛腳跟,就是非常好的扶陽大法。

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在古代,心血管疾病不像現在這麼普遍,加上古代中醫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認識存在侷限性,所以在古籍上並沒有太多的足部與心腦血管疾病之間的詳細介紹。

現代中西醫結研究發現。“踮腳尖”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項很好的有氧運動。完成這套動作,可以讓人體的的心率保持在150次每分鐘左右。因此,血液充分供給心肌後,才能保證血管健康,心臟也更健康。

注意:有骨質疏鬆疾病的人不適合這個動作。

補腎固精,學會“踮腳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照顧心腦血管!

提踵顛足

踮腳具體鍛鍊方法

踮腳尖,有著不同方法,今天總結了最常用的四種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根據現實情況進行練習。

1、站著墊腳尖

雙足合攏,慢慢抬起腳後跟,堅持1-2秒之後,逐漸放鬆下落,一組20-30次。這個動作也是八段錦中的方法。

2、踮腳尖走路

比站立姿勢而言,踮腳尖走路稍稍難了一些,更適合年輕朋友鍛鍊。當然,對於身體狀況良好的中老年朋友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鍛鍊場所道路平坦、無雜物。

一次30-50步為宜,做完一次稍事休息,三次為一組。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先扶著牆,讓身體好一招平衡感,熟練之後就不用接住外物了。

3、坐著踮腳尖

這個姿勢非常適合中老年朋友,以及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

動作要領:膝蓋與大腿保持水平,,每次踮30~50次,速度自我調節,不宜過快。

補腎固精,學會“踮腳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照顧心腦血管!

坐著踮腳尖

4、躺著勾腳尖

臥床休息時,兩腿併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以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如果感覺小腿不舒服,就停下來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調節。

這個方法也被稱之為“踝泵練習”,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鍛鍊方法,尤其是對於腿部栓塞有著非常高的防治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