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能會被金庸小說誤導的歷史真相

小說,作為虛擬寫作的藝術形式,自然允許和提倡“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自古皆然。但在那些個著名小說的流傳過程中,時常會有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發生,比如很多人以《三國演義》來當成歷史,有時居然成了推翻正史《三國志》的理由……


在武俠小說中,也有類似的情形,尤其是在善於將小說情節與歷史大時代大背景結合的金庸筆下,有很多歷史真相,也在小說情節的引導下,慢慢被淹沒、曲解甚至混淆了黑白,不信,來看看這樣幾個歷史真相……

重陽不曾抗過金

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全真教的創教真人王重陽都是一個棄文從武、志在抗金的大英雄,在多次起兵抗金失敗之後,他遁入“活死人墓”,躲進小樓成一統;還不僅如此,在緊張的戰鬥間隙,他還習武大成,深諳“先天功”,在首次華山論劍中力壓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成了天下五絕之首,號“中神通”;此外更在終南山創下全真教,收了七個大名鼎鼎的徒弟“全真七子”;在個人感情方面,他跟古墓派祖師林朝英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更是構成了《神鵰俠侶》的一大主線……

但實際上呢?

那些可能會被金庸小說誤導的歷史真相

早在岳飛大戰金兀朮的時代,大宋西安守將郝遠開門向金兀朮請降,再到宋金議和,以秦嶺淮河為界,從那時起,包括終南山、西安乃至嵩山少林寺在內的大好河山,可就通通不姓宋了。一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這些地方才重新回到漢人的統治之下,所以在射鵰英雄傳,天下五絕首次華山論劍,可是在大金國的地面上進行的……

史籍記載:王重陽,中國金代道士,全真道創始人,陝西咸陽大魏村人,出生於地主家庭。幼好讀書,金天眷元年(1138),應武略,中甲科。王重陽從十六歲到四十七歲,都是生活在大金國,參加的是大金國的科舉考試,還曾經做過大金國的底層小官(據說是監酒之類的稅務官),直到四十七歲辭職。(“逮乎四十有七歲也......遂辭官解印。”秦志安《金蓮正宗記·重陽王真人》)

王重陽從48歲宣佈得道、到58歲死亡,一直在為了創建全真教而努力奮鬥。

金大定元年,王重陽在陝西戶縣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至今留存),自居其中,潛心修持三年。幾年後,他東出潼關,前往山東佈教,建立全真教。先後收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為弟子,後世稱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攜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4人返歸關中,卒於開封途中。葬於終南劉蔣村故庵(今陝西戶縣祖庵鎮),後在此地修建重陽宮。

不光如此,金國曆代皇帝還多次召見過王處一、丘處機、劉處軒等全真名道,徵詢治國安邦之道,由此也可見之間的關係相當融洽,據說全真教後來還曾有過一個叫做完顏德明的掌教真人,完顏可是金國的國姓。

可見《射鵰英雄傳》裡重陽真人抗金之說,頗有點子虛烏有的意思,長春子丘處機大罵楊康是“金狗”的情節就是純屬虛構了。

對了,“長春子”丘處機被成吉思汗召見隨軍西征倒確有其事,時年已逾古稀的邱真人不光為鐵木真講解求仙之道,途中倒真是勸解鐵木真止殺、活命無數。丘處機仙風道骨,成吉思汗尊崇而呼之為“神仙”,拜之為國師,令其“掌管天下出家人”。全真教風光一時無二。

子房志亡秦,曾進橋下屐。佐漢開鴻基,矻然天一柱。要伴赤松遊,功成拂衣去。異人與異書,造物不輕付。重陽起全真,高視仍闊步。矯矯英雄姿,乘時或割據。妄跡復知非,收心活死墓。人傳入道初,二仙此相遇。於今終南下,殿閣凌煙霧。我經大患餘,一洗塵世慮。巾車儻西歸,擬借茅庵住。明月清風前,曳杖甘河路。

商挺比王重陽晚生百十年,曾經做過忽必烈的樞密副使,後來因故被罷官、繫獄、籍沒家產。據說這首詩是王重陽曾抗金的說法起源,但詩中也只是提到一句“乘時或割據”,以此來說王重陽曾抗金,實在是太牽強了些。

尹志平是得道修真

如果說金老爺子描寫王重陽奮起抗金、華山論劍獨佔鰲頭,雖然主要是虛構,但都是往好的地方添油加醋,更多的是讓很多善男信女更加覺得王重陽祖師莫測高深、世外高人,這雖然仍然可能引起爭議,但反彈和質疑應該不會很多,畢竟是往臉上貼金的事兒,但是金庸對全真教另外一個真人的黑化,可謂激起了廣大全真教徒的強烈抗議。

那就是在《神鵰俠侶》中玷汙了小龍女的丘處機愛徒尹志平,在書中他按耐不住自己的慾望,對著冰清玉潔的小龍女伸出了黑手,從而也間接導致了楊龍之間的情變,直到最後死在小龍女劍下。

但實際上呢?

那些可能會被金庸小說誤導的歷史真相

那些可能會被金庸小說誤導的歷史真相

真實的尹志平生於1169年,是全真教第六代掌門人,也被視為全真教最牛的掌門,全真教正是在他手上發展到鼎盛時期,全真教一時威望如日中天。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時候,封全真道所奉“東華帝君、鍾離漢、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全鎮五祖為“真君”。其中封王重陽為“全真開化真君”;封王重陽弟子“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為全真七真。

歷史上尹志平勤於誨人,嚴於律己。一生不慕榮利,甘居淡泊,連當時人所共慕之掌教職位,亦持謙讓態度,居然被金庸寫為色魔。

據說正是因為全真教徒的廣泛抗議,最新版本的《神鵰俠侶》才虛構了一個人物甄志丙,讓他背了尹志平的鍋,YY小龍女。

吳六奇真是個大漢奸

在《鹿鼎記》中,“雪中神丐”、“大力將軍”吳六奇是個傳奇人物,他既是清廷的廣州提督,手握重兵;又是天地會紅順堂的紅旗香主,背地裡謀的是潛伏敵後、反清復明的大事兒,所以在書中吳六奇被有眼無珠、不分好歹的“神拳無敵”歸辛樹一家三口暗算而死的時候,“出征未捷身先死”,不光韋小寶和雙兒,相信有很多讀者也會流下同情的眼淚,。

但實際上呢?

那些可能會被金庸小說誤導的歷史真相

歷史事實上的吳六奇恰恰是反過來,是一個貪生怕死、主動叛國投敵的鐵桿漢奸:他從一個食不果腹的乞丐,從軍後立了一些戰功,後被明永曆帝親授為南澳總兵,,順治七年時,大漢奸平南王尚可喜揮軍南下廣東,吳六奇當即率部迎降清軍,此後追隨尚可喜東征西討,四處剿滅明軍殘部,屢立奇功,後積功升為提督、少師兼太子太保。吳六奇投降後一直對清廷忠心耿耿,從無叛清復漢之念。

尚可喜下令進行廣州大屠殺時,吳六奇也帶著本部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在封鎖臺灣島和鄭成功的禁海令頒佈後,吳六奇多次附和尚可喜,執行緊海令簡直就是變本加厲,尤其是在他的故鄉——潮州,他更是遠遠超越了緊海令的建議者黃梧15裡海禁的建議,把沿海50裡以內的父老鄉親都禍害的夠嗆。

當然,在那個改朝換代的時代,個人做出怎樣的選擇都不為過,既有人願意為舊時代披麻戴孝,也自然會有人願意擁抱新時代,只是把吳六奇這麼一個貨色顛倒黑白、美化成為抗清烈士,多少有點讓人費解,更何況,吳六奇並非是全書的核心人物,花費如許篇幅做這樣的描寫,金老的用意真的是匪夷所思。

霍青桐是要搞分裂

在《書劍恩仇錄》中,紅花會一幫人在回疆,幫著和卓部抵禦如狼似虎的清軍侵略,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在書中既有木卓倫老英雄和翠羽黃衫霍青桐這樣的英雄人物,也有清朝定邊將軍兆惠這樣的大反派,好一齣漢回英雄攜手、抵禦滿清肆虐的團結大戲。再夾雜上陳家洛與香妃、霍青桐之間扯不斷、說還亂的情感糾纏,雖然這是金庸的武俠處女作,也是先聲奪人、技驚四座了。

但實際上呢?

那些可能會被金庸小說誤導的歷史真相

大、小和卓兄弟,是清代新疆回部首領,乾隆22年發動叛亂,24年被平定。《書劍恩仇錄》所寫的回部領袖木卓倫,就疑為小和卓。回疆,指天山南路塔里木盆地周圍地區。

和卓木,是伊斯蘭教上層一個家族的名稱,在清廷平定準噶爾部的過程中,大小和卓控制了南疆。但他們在南疆橫徵暴斂,意欲企圖長久保持自己為所欲為的獨立王國,並打算叛清自立。乾隆22年(1757年)三月,大小和卓殺害前來招撫的中央政府使者一行一百多人,正式叛清。乾隆24年夏,清朝兆惠集兵三萬,向大小和卓盤踞的葉爾羌城發起總攻。城破,大小和卓倉皇而逃,清政府捍衛祖國統一的正義戰爭獲得勝利。

平回部後,乾隆改變了之前治理回疆的政策,尊重當地的風俗傳統,保護先和卓墓,減輕人民負擔,回疆人民由此心向中央,從此直到清末左宗棠平定新疆,都保持了相對的和平。

這個問題一向敏感,尤其是那個時代風雲變化,自然難以評論孰為正義、孰不正義……只能從結果來倒推,如果不是乾隆平定回疆之亂,天山之南的大好河山可就不屬於我華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