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從第一次跟麵包打交道開始

就註定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停下來的過程

如何製作麵包、麵包有哪些製作技巧

不同的麵包之間有什麼區別

甚至是麵包有哪些分類等等

如果不去認真發現

這一切都將會永遠神秘

比如,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些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提起麵包究竟有多少種類

可能立馬就會有很多人開始掰著手指數

“法國長棍、德國裸麥、維也納起酥……”

Stop!!

為什麼不能簡單點?

其實麵包雖然可以分為很多種

但是按照其本身特點以及製作方法等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8大類:

硬質麵包、半硬質麵包、軟質麵包

以模型烘烤的麵包、摺疊麵糰的麵包

油炸麵包、特殊麵包、酸種麵包

那麼按照這些分類

我們常見的那些麵包該歸到那一項去呢?

今天先為大家分享第一部分!

硬質

「法國長棍麵包Baguette」

所謂的Baguette就是棍棒的意思,是傳統法國麵包的代表,也是長期以來最受法國人喜愛、最廣為人知的餐食麵包

特徵在於馨香的表層外皮,和潤澤的柔軟內側絕妙的平衡滋味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法國長棍麵包剖面

充分烘焙過的表層外皮馨香爽脆,柔軟內側可以看出混有各種大小的氣泡,口感潤澤,氣泡膜薄且略帶有泛黃的光澤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麵包的一端至另一端為止,每條割紋的長度必須相同。與前一道割紋約有1/3重疊地平行劃切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裸麥麵包Pain de seigle」

裸麥(seigle)粉比例約佔2~3成,是一般最常見的配方,但也有接近5成比例的種類。

從德國南部經亞爾薩斯進入法國,現在含有裸麥粉獨特風味及口感的餐食麵包,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同了。添加葡萄乾或核桃時,很適合佐上紅酒或起司,是不可或缺的搭配夥伴。也可以試著添加自己喜歡的水果乾或乾果。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農夫麵包Pain paysan」

意思為農夫的麵包,與法國鄉村麵包相同,富有地方色彩。

是一款配方中含有裸麥或全麥麵粉等,硬質系列的餐食麵包,很適合搭配湯品或燉煮料理享用。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凱撒麵包Kaisersemmel」

是一款在奧地利、德國南部非常受到歡迎的小型餐食麵包。按壓出特有的花紋,烘烤得芳香四溢。

表面撒上的罌粟籽或芝麻,不僅是風味,也是視覺上變化的樂趣。

也很推薦將麵包對半剖後,夾入喜愛的食材,就能製成美味的三明治了。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半硬質

「德式麵包棒Stangen」

名稱為棒子的麵包,在德國、奧地利是大家慣於享用的日常點心。

從原味至芝麻、罌粟籽、鹽味等各式口味,富有變化。

在麵糰中揉入起司、或表面撒上起司粉等烘烤出的啤酒棒,更是有名的佐酒小點,對於喜愛啤酒的德國人而言更是不可少的麵包。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佛卡夏Focaccia」

提到佛卡夏,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講發酵麵糰壓平後烘烤而成。但在意大利還有更薄脆、或無發酵等等…各式各樣的類型。可以作為餐食麵包、三明治等,可大幅加以運用的常見佛卡夏。

依地區不同,也有地方稱之為Schiacciare(壓碎的意思)。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虎皮面包卷Tiger roll」

虎皮面包卷聽起來是非常勇猛的名稱,其名稱的由來,起於表面塗抹的材料看起來像是虎紋般,因而得名。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歷史並不悠久,大約是1970年左右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以tigerbrood為名所誕生的麵包。

像是脆皮吐司麵包般口感的餐食麵包。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亞洲系的虎皮面糊

虎皮面糊原本是在米粉中混合芝麻油、鹽、酵母、水混拌後,稍加放置使用發酵在塗抹的。米粉及芝麻油等都是在亞洲經常使用的食材,但大家心裡的疑問是…為何這樣的麵糰會誕生於荷蘭呢?這可能是因為荷蘭自古即在東南亞地區進行交易,包括日本,因而將亞洲的食材帶回自己的國家,再發揚光大吧。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軟質

「維也納麵包Pain viennois」

麵包名稱的原意是[維也納風格的麵包]。

在19世紀中期,住在巴黎的奧地利人非常懷念維也納,所以請認識的麵包店製作出這款麵包。整形成棒狀,劃切出較深且多的割紋,就形成了獨特的外觀特徵。

以前多半是使用LEAN類(低糖油配方),最近開始偏向採取RICH(高糖油)配方進行製作,像餐包般的配方也成為主流。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辮子麵包Zopf」

在歐洲各地是相當常見的編織麵包,本來是為了祭祀而製作,歷史可追溯至古希臘、羅馬時代。

模仿女性的頭髮,三股編織而成的裝飾面包。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在德國,三股編織的辮子麵包非常具代表性,RICH類(高糖油)配方的甜麵包,常見添加了葡萄乾的辮子麵包。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布里歐修Brioche」

布里歐修源自法國諾曼底地區。

在19世紀初,由天才料理人與糕點專家Marie-Antoine Careme製作介紹給大眾。

現今在法國,仍是大量使用奶油、雞蛋等製作而成的糕點麵包(菓子麵包)之一,無論是在麵包店(boulangerie)或糕餅鋪(patisserie)都可以看到。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古格霍夫

Kouglof

法國東部亞爾薩斯地方有名的傳統糕點—古格霍夫,傳自德國或維也納,過去曾經以啤酒酵母來發酵麵糰製作而成。

無論是早餐或點心,也能搭配鹹味料理或作為下酒小點。

麵包按這8種方法分類:法棍、維也納、布里歐修…11種麵包超清晰

(點擊圖片 查看更多)

古格霍夫蛋糕節La Fete du Kougelhof

亞爾薩斯的Ribeauville在6月初有古格霍夫蛋糕節。以古法烘焙的古格霍夫排滿整個會場,村民們搭配著亞爾薩斯葡萄酒細細的品嚐。主角是巨型古格霍夫,擺放在神轎般的道具上,在村民見證下游行。陶製古格霍夫模型上描繪著鮮豔的圖案,美麗的外觀也吸引相當多的收藏家。

一口氣看完這11款麵包

是不是覺得意猶未盡

後面,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