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漢族的苦難歷史

緬甸果敢縣地處緬甸北部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5200平方公里。果敢地區在唐代屬南詔國領土,宋代為大理國管轄。元,明,清時歸地方土司管理。生活在這裡的果人十五萬人左古,95%以上有漢族血統,生活習慣,語言文化與中國內地相同。果敢人已在這裡生活了三百多年。他們的祖先是明末亡國之民,南明永曆皇帝朱柚郎在大西軍將領李定國,明沐府後裔沐天波的擁護下在昆明反清,在清軍優勢兵力打擊下,經保山,騰衝地區退入緬甸。1662年,平西王吳三桂率十萬清軍飲馬怒江,進逼緬甸瓦城城交,緬王莽白好漢不吃眼前虧,把永曆皇帝朱柚郎還有他的母親,妻,妾交給清軍。永曆皇帝帶去的數千軍隊還有受到清朝迫害的百姓在這裡生活下來。十八世紀漢人後代楊姓土司世襲果敢縣。很長一段時間果致土司向清政府朝貢。1897年2月4日《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後,果敢地區被清政府割讓英屬緬甸,從此開始了百年種植罌粟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緬甸脫離大英帝國加入法西斯陣營。果敢在英國授意下轉向與中國抗日政府合作。1943年果敢土司楊文炳來到重慶謹見蔣介石,要求給預軍事援助共同抗日。但後來楊炳文的統治權被剝奪,國民政府派他的弟弟楊文燦代替他的職務。直到抗戰後楊文炳才在英國安排下回到果敢,因此他選擇了和英國合作,組成.緬甸聯邦。..1959年緬甸政府廢除了土司制度。歷史二百餘年的果敢土司至此把權力交給地方議會。1963年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政變,吳耐溫政權逮捕楊振材,土司家族遂組織果敢革命軍反抗。當時果敢地區有數支地方勢力,主要有楊氏土司家族,明軍後裔羅氏家族和彭加聲的果敢同盟軍。吳耐溫政府用果敢人制果敢政策,扶持羅星漢勢力。1960年在中國政府支持下,緬甸共產黨在緬甸東北部整裝待發,中國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知識青年,有一部分進入緬甸去支援世界革命。彭加聲率緬甸共產黨的軍隊重新佔領國敢地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際形勢發生顯著變化,中國和緬甸正式建交,不在支持緬共活動。1989年彭加聲與緬甸政府軍達成協議,果敢成立自治特區。特區允許保留少許兵力,政府派少量公共服務人員進入果敢地區,包括醫務人員和小學教師等。..此後果敢地區動盪不安衝突不斷。在國際反毒品勢力壓力下,果敢地區已放棄毒品種植,推廣農業種植,並與國際社會積極合作,同時也發展搏弈業。2009年8、8事件後,果敢地區政府領導人重新洗牌,希望多災多難的果敢人民從此過上和平安樂的生活。


果敢汉族的苦难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