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圈子成了明爭暗鬥的名利場

現代社會學習書法以及書法展覽活動,有幾種現象:其一 削足適履,其二 邯鄲學步,其三 無效勞動,其四 毀掉英雄,其五 後繼艱難, 其六 羊腸小道, 其七 極少數人的事情。

書法圈子成了明爭暗鬥的名利場

在社會整體經歷現代轉換過程中,書法藝術也在經歷著現代化轉型。這種現代化的元素,不僅僅是其文化背景和社會語境的現代轉化,而且涉及書法本身在藝術形式、存在形態、創作心態、批評模式、研究方法乃至生產機制等等方面的全面轉型。

書法圈子成了明爭暗鬥的名利場

今天的書法作品,已經異化,不再只是文人的“雅玩”或“達其情性,形其哀樂”的工具,書法已經全面商品化,其藝術價值、審美價值正在被消費主義的商品價值、文化身份的象徵價值所取代。當今書法在日益脫離書寫的實用功能走向純藝術的同時,正在不斷地被納入到一個由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所形成的新的生產機制和社會場域中。今日的書法家也不再是傳統的文人,現代社會中的職業書家創作機制,藝術商、出版、報刊雜誌、影視和網絡等傳媒機制,大眾接受的消費機制,“經院化”的從書法專科到博士的教育機制,書法社團、機構的組織機制以及書法批評的規約機制、書法大賽與展覽等評獎機制等等,形成了現代書法創作難以逾越的新的生存空間。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因素越來越成為影響當代書法的重要力量。面對這樣的生存空間,許多官員參與,推波助瀾,附庸風雅,書法已經不是普通人所能夠問津的事情,這裡的水太深了。作為書法作品賣錢的基礎,書法人也在悄悄地發生著分化,出現了一大批靠書法生存的職業書法家、書法展覽與大賽策劃人、書法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現代教育體制下的書法教育者……因此,評價一個當代的書法人,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將物質性的“制度”因素與個人的藝術創作結合起來加以分析,在各種互動關係中認識、評價其書法創作的生存狀態。

書法圈子成了明爭暗鬥的名利場

今天的書法家,有著社會環境的需要,其與政治體制、文化體制關係密切。中國書法界在思想上屬於保守、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唯古為美、缺乏思維、極少創見的群體,對於推動社會進步的意義不大。書寫的速度,趕不上社會的發展;書寫的漫長,同樣趕不上光年的速度。中國書法,嚴重束縛中國人的頭腦,思想偏執,一孔之見,井底之蛙,墨守成規,這些毛病就容易在學習書法之中展現。多少人學習書法幾十年,仍然原地踏步,青春年華白白浪費;書壇激烈地競爭,將毀掉無數中國青年;如果以遊戲的心態,不做成名成家之想,可能怡然自得……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存在,對於中國書法的發展極其不利。

書法圈子成了明爭暗鬥的名利場

今天對書法的認識和研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書法研究在學科化的推動下不斷地被納入到一個系統的、全面的現代知識結構之中。目前,除了比較傳統的學術研究模式,如乾嘉樸學(考據、材料、實證等)外,產生了許多比較現代的、體系化的書法研究方法,比如基於“四要素”建立的書法學研究學科模式,從藝術家、藝術作品、欣賞者和社會這“四要素”出發,把書法研究分為書法家研究(創作心理、交遊等)、書法作品研究(筆法、結構、章法等)、書法接受研究(欣賞、鑑定與批評)以及從整體上考察書法的特性、價值、源流、風格等等問題的本體論研究。又比如與其他學科交叉形成的書法心理學、書法社會學、書法哲學、書法美學、書法教育學等等學科分支。這些分支內部又有著極其複雜的、專業化的知識結構和闡釋模式。總之,隨著學科化的不斷髮展、融合,我們研究書法的視角越來越豐富、多元,也越來越系統化、知識化、學院化。傳統的書法理論和書法美學正在被這些現代的研究模式肢解,重新歸類、整合,以適應現代學科化的要求。但對於這些看似精緻、完備的知識結構和學科體系,如果不能落到實處,缺乏具體、豐富的材料,其結果無異於用建築圖紙取代實際的房屋,研究始終只是停留在知識構想之中。再完美的理論都可能是“局部的真理,整體的謬見”,“特殊語境下的真理,普遍層面的謬見”。過於拘泥於這些知識結構往往使我們戴上各種概念化、程式化的眼鏡,把藝術的鮮活世界分割成一個個抽象的話語符號和知識圖譜,只見局部,不見整體,東向而望,不見西牆。或者迷信現代學科的“先進”,用這些模式去套具體對象,結果從對象身上發現的不過是自己的投影,“從作品中挖出來的不過是自己放進去的東西”(尼采)。多少人,為書法而書法,為創作而創作。或者居於一端,從狹窄的學科出發,標榜自我,否定其他,導致批評的主觀化、相對主義化,眾聲喧譁,卻是自說自話。“回顧當今書壇,文字聚論,時見蜂擁,各執一詞,固守其理:或執冰而咎夏蟲,或朝菌而論晦朔;或罔扯西語,購置邏輯;或狂託觀念,自聖小我;或指鹿為馬,變亂參照;或腹生酸液,口含苦水;視其所爭所辨,古人或得其明,今世人文已為其解。而書界執此‘熱鬧’以為繁榮,直令人啼笑不是皆是,悲哀有時無時。”

書法圈子成了明爭暗鬥的名利場

中國書法將流傳下去,將與中國圍棋、中國畫、中國武術、中國京劇一樣,成為獨特的藝術品種。但其成材率極低,種種原因制約。未來的書法家,可能仍然存在職業者,可能仍然須由政府養活,中國畫家的書法水平,可能只是為中國畫的題款所用。依賴書法而生存只能是教書,謀取學費。天才書法家仍然極少,如果不能在社會左右逢源,其生存將極其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