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反弹或超预期

5月23日,在美国制造业数据助推下,美元指数在欧市盘中再破94关口,刷新去年12月13日以来的高位。美联储公布5月FOMC会议纪要后,美元指数有所下行。当日,美元指数收于93.9976,上涨0.42%。

美元反弹或超预期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外汇交易员李路野预计,短期内美元的强势仍会延续,欧元仍然偏空。“基本面上,欧洲地区PMI数据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于预期。欧元区整体经济表现不佳,市场预期欧洲央行6月的利率决议将偏向鸽派,欧元弱势料将延续。意大利政府政策风险升温,土耳其汇率巨幅波动引发经济危机担忧,以上因素拖累欧元。”

莫尼塔的钟正生等分析师认为,货币政策差异与避险情绪升温主导了近期美元的强势表现,“美强欧弱”是近期美元走势的重要风向标,任何可以强化“美强欧弱”逻辑的事件都可能使美元指数进一步攀升。在其看来,当前欧元弱势的情况未有改观,美元指数将维持强势。

中信证券分析师诸建芳、崔嵘认为,美元指数在今年二季度至三季度仍有反弹空间,但中长期仍处于下行趋势。“考虑到全球经济同步复苏,更多国家加入货币政策收紧的趋势依然持续,我们认为,美元指数中长期(2-3年)依然处于下行趋势。但是,2018年美国经济受税改和基建投资的推动,增长动能相对强于欧日。欧元区劳动力闲置产能仍高于美国,通胀上行压力显著弱于美国,2018年欧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预期9月QE削减结束)收紧的概率不高。经济基本面‘美强欧弱’的格局意味着年内美联储没有理由会比欧日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更加鸽派。加之美联储年内加息4次的预期尚未反应充分,利差因素显示美元指数2018年二季度到三季度存在反弹空间。”

美元反弹或超预期

钟正生等人认为,美元中长期内仍难打破三重“桎梏”:“一是,联邦政府‘双赤字’问题仍待缓解。现下,美国由小布什政府起始的贸易赤字、奥巴马政府遗留的财政赤字双双高企。但双赤字的缓解与美元指数的走强,本质上就是一对不可兼容的诉求。二是,全球货币政策走向统一是大势所趋。货币政策的歧异,特别是欧美货币政策的歧异,已成为近两年主导汇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但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相继复苏,必将助推各国央行逐渐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不同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时间上有先后,步调上有缓急,但这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三是,美国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将逐渐减弱。财政赤字扩张和通胀预期升温下的美债收益率攀升,对已经处于高位的美国股市和房市均构成威胁。而在接近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美国实体投资空间亦在逐渐缩窄。未来美元需求去往何处仍需观察。”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嘉沂、张峻滔表示,从当前货币政策相对紧缩度和投资倾向的角度而言,美元具备一定升值动力。“美元进入熊市的核心动力在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紧缩,而市场已经提前将这一因素定价。若2018年欧洲央行不能如期进入紧缩周期,美元指数此轮反弹力度或强于预期。”

平安证券报告也称,本轮美元反弹的持续时间可能超预期。“最近,我们与全球某顶级投行的外汇策略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的主要观点包括:第一,近期美元指数显著走强,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元兑欧元汇率的反弹。第二,从历史上看,美元指数通常在第5、6月以及第11、12月的表现相对较强。第三,目前美国国债与其他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重新拉大,导致新的套息交易开始活跃,而套息交易在短期内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升值。第四,目前金融市场尚未充分计入今年全年美联储加息4次的预期。第五,决定当前美元指数反弹究竟是短期行为还是可持续现象的关键因素,是美国国债市场上的期限利差是否会正常化。”该报告指出,“我们依然维持今年美元指数约在90-95的范围内盘整,且美元兑欧元汇率可能出现5%-10%反弹的判断。全球经济增长由趋同重新转为分化,全球货币政策由共振重新转为分化,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重新加剧,全球贸易投资摩擦明显上升,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大,这五大因素在短期内都可能推高美元指数。美元指数在今年下半年突破95整数关口的概率正在加大。”

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