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的醜陋:恐懼死亡和惡謚的“炸藥大王”— 諾貝爾

大人物的醜陋:恐懼死亡和惡謚的“炸藥大王”— 諾貝爾

艾爾弗雷德·諾貝爾

艾爾弗雷德·諾貝爾(1833~1896)是瑞典著名的發明家,在世時人稱"炸藥大王"。他一生致力於烈性炸藥的發明研製,共獲發明專利355項。由於他的卓有成效的發明,使炸藥在軍事上和工礦業生產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諾貝爾不僅具有發明的天才,而且還擅長於企業的經營。他一手創建起來的龐大企業體系掌管著分佈於5大州20多個國家的90多個分公司,是當代"跨國公司"的先驅。靠著為各國提供軍火定貨,諾貝爾積累起了鉅額財產。他無疑是19世紀末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是在事業上獲得了輝煌成就的人。然而,他卻遠不是一個幸福的人一一他曾試圖發明一種自殺方法,以了結自己的生命。

諾貝爾自幼身體贏弱,曾患有胃病、肋膜炎、關節炎心臟病、頭痛病等多種疾病,一生飽受病痛折磨。他性格孤僻,自認相貌醜陋,討厭社交應酬,在愛情上屢遭挫折,終身未娶。到了晚年,雖是擁有數千萬瑞典克朗的鉅富,卻仍難以擺脫冷漠孤寂之苦。

在他生命最後的幾年裡,隨著健康狀況的逐漸惡化,他產生了對死亡的恐懼心理。他害怕自己在孤獨中死去,尤其害怕在未死之前被人家活埋掉。他極希望身邊能有個和他有血緣和愛情關係的人,用同情和安慰來減輕他在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處在死亡恐怖之中的諾貝爾,常常產生自殺的念頭。他甚至考慮過設計一種自動裝置,準備自殺時把一枚特製的硬幣投放進去,人就立刻會被電流擊斃。後來只是由於警方出面干涉,才打斷了他的這一"發明"。

作為一個科學發明家,諾貝爾更大的恐懼和擔心倒不僅在於對死亡的恐懼,而在於人們在他死後對他一生的評價。當時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只知道諾貝爾是個靠製造炸藥發了財的富豪,而並不是首先把他看做一個獻身科學的發明家,更不知道這個"炸藥大王"實際上還是一個和平主義者。當然,諾貝爾的和平觀點是與眾不同的,甚至聽起來有些荒謬。他認為可以通過加強武器的威懾力量來最終避免戰爭。他對從前的情人、《放下武器》一書的作者貝爾塔說過,他的製造烈性炸藥的工廠將比她的和平大會更有利於促進世界和平。

1888年,諾貝爾的二哥盧多維希病逝,新聞界誤以為死的是艾爾弗雷德·諾貝爾,通過報上的"訃告",諾貝爾明白了自己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甘油炸藥大王"、"軍火商"( a merchant of death直譯為"死亡商人")、"一個靠兜售殺傷力不斷提高的武器發財的大實業家。"這些惡諡使他觸目驚心。為了表明自己純真的心跡,為了不在後世留下一個罵名,1895年11月,諾貝爾立下了他那令世人矚目的遺囑。在遺囑中,他把自己的遺產(價值總數為3300萬瑞典克朗,合900多萬美元)的絕大部分指定用於諾貝爾基金會,用這筆鉅款的利息來獎勵世界上在科學、文化和和平事業上做出傑出貢獻的人。這就是著名的"諾貝爾獎金"的由來。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因患腦溢血與世長辭。臨終前的情景,正是他生前所十分擔心的,"沒有一個好心的親友替我合上眼皮,在我耳邊輕輕地說一句誠懇、安慰的話。"

不過,在另一方面,諾貝爾倒是應該感到安慰。由於他的慷慨饋贈,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獎金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有權威的一種獎勵,大大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與和平事業的發展。人們當然也理解了諾貝爾,把他的名字與人類的進步事業永久地聯繫在一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