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研究的秦可卿来历究竟有多少可信度?

首先,我很尊敬刘心武先生以及任何一个对《红楼梦》热爱的人。但是却并不赞同像他们这样穿凿附会、过度解读,甚至各种所谓的解密和原型的追索!

《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它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还原,对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能相对专业的展示,以及作者饱含在作品中对各个人物的同情和尊重。对于读者来说,我们读《红楼梦》最重要的是能从中学习到中国博大精神的文化,能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心血,能让这部经典之作引领我们去学习并喜爱自己的文化和精神。

当然,人都有好奇之心,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研究红楼梦最终都会走向索隐的死胡同。但是《红楼梦》毕竟不是历史,它仅仅只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而已。作为小说,作者完全可以编造,尽管曹雪芹也许真的写了很多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看到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仍旧不能把它当作历史史事去看待。

我想如果当年曹雪芹要是知道今天的人会拿着放大镜去看待这部作品,在里面寻找各种所谓的秘史,那么也许他就不敢下笔了。

《红楼梦》里也许真的存在像秦可卿或者妙玉这样令人无法理解的角色,但是这就是作者小说里的人物,我们也只能在小说里去看待这个人物,如果非要把她们和历史中的一些人联系起来,牵强附会的寻找一些所谓的秘史,那就不止是不尊重小说了,也是相当不尊重历史的。

刘心武先生是一位作家,他的红楼续书我很早就看过。且不说现代人续几百年前的作品是否能接近当时的语言,就续书情节而言,多为作家思维,猜测和在猜测基础上的想象居多。还有就是他所谓的“秦学”,对里面秦可卿这个人物过度的研究,也是不符合对文学作品研究方向的。所以,完全没必要去评判它的可信度。


云语红楼

刘老师的解读基本上是这样

红楼梦中某某原型是历史上某某,另一人原型是历史上某某,那么秦可卿一定也有原型。

这是以不完全归纳冒充完全归纳。其实就算我们可以考证出红楼梦除了秦可卿以外所有人都有原型,都无法推出秦可卿一定有原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除了主角,其他角色都是历史真实人物的穿越小说有没有?

秦可卿房里的东西都有皇家象征,就表示来自皇家。这一点周思源老师指出过,正确的符号是yindang,对不对且不说,可能有多种解释的,刘老师武断地说只有他一个方法准确,不牵强吗?

然后讲一个大故事,里面有几个点看似和他理解的红楼梦对得上,那就一定是真相,那么我做一个猪八戒面具戴在孙悟空的脸上,能从面具上预留的五官孔看到孙悟空的五官,想必就可以证明这个面具和孙悟空的真实面容一模一样了。

他这个故事里面是找不到他心目中的秦可卿原型的,于是就讨论可不可能有这个人,假如有,能不能到曹家。既然他觉得可能,那么他的结果就是对的了。

好,我开个脑洞。

我是文化问答达人,那么我可能不可能是现实中的一位文化名人?拥有这头衔的文化名人我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证明我是了。

那么到底是不是?我的资料怎么是空白啊,对了,我记得这出版社曾经……以下省略200万字。只要有几点和我流露出来的个别信息相似或相同,就可以确定我是这个故事里的某个人物。有人或许说,那个出版社怎么找不到我的名字?那件事情后他们出版社坐过人事调整,那我一定是被从历史记录抹掉了。

然后再看看,200万字里面涉及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这个机会是真的不,没有任何资料证明,但是国内外有过多少类似事件,这就是这个故事的铁证。

说了这么多,你该相信我有路子了吧,求我办事不?我觉得按照刘老师模式,这些证据够了。

ps:行业随口抓的哏,不影射任何单个人。

刘老师太爱他思考中的人物了。所以有的人物缺点和悲剧结局都会刻意曲解,所以明显 妙玉之死也有点不符合判词啊。


pegasus1

刘心武研究秦可卿的来历,虽有些离谱,可对红学作出的贡献不可否认。

1)否定了秦可卿出自养生堂的观点。

2)得出秦可卿公主身份的结论,离秦可卿真实的身份越来越近。

3)刘心武有些探佚成果,至少还能与真相沾边,甚至接近“真事隐”,总比老以“假语存言”批判刘心武的大家更强。

4)为红学研究挖出不少值得参考、借鉴、深思的依据。

5)提出了不少文本以及脂批里面读者没看清、想不到的问题与矛盾。

6)引发更多读者阅读、讨论、研究《红楼梦》的兴趣。


夜舞风花雪夜

要我说,毫无可信度。刘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红楼梦》,开始的時侯,内容多取裁于周汝昌老先生的研究成果,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讲到秦可卿一节,就多是牵強附会了。其中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秦可卿的身份到底是公开的,还是隐蔽的?如果是公开的,她也属于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她的政治对手必然用公开的手段,对她进行应有的惩处。绝不会出现有人假扮太医传命令她自杀的情节。若她的身份是隐蔽的,她怎么能享受一个公主的待遇?再说贾家是否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如果知道,贾家就是直接卷入了危险的政治旋窝,事败之后,还能有什么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吗?.秦可卿自杀以后,贾府还敢于葬礼大肆舖张吗?若贾府根本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她就是一个普通的重孙媳,她在贾府会有那么高的地位吗?如按刘先生的说法,她在贾府是有政治使命的。那她就应当不显山不漏水的悄悄完成自己的任务,她还敢那么大肆张扬吗?所以刘先生在讲述这一节時十分艰澀,力不从心,难于自圆其说。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望刘先生见谅。


陈老师224723857

秦可卿确实是个谜一样的人物,她在书中仅在前十几回中出现,引起了那么大的轰动,尤其是她去世时的排场,确实是吓人。尽管如此,我也不赞成这位养生堂里抱来的姑娘是废太子女儿一说。

康熙的太子胤礽曾经两度被废,太子的身份,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谁能偷偷地将一个婴儿偷出来?这且不说,就算是小婴儿能够瞒天过海偷出来,贾家若是知道了,还敢将其娶进门做重孙媳妇,长房里的长重孙媳妇,这是要给自家招来灭门之祸的。

刘心武老师的研究,就当是趣谈看看挺好,不必当真。再说了,《红楼梦》说到底是一本小说,作者可能曾经在他的生活中出现过那么一些人,经历过那么一些事,就像我们现在教学生写作文,都是告诉他们写人的时候“写我不是我”,要将众多人物的特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去写,那才会写出人物的特性,让人物有可看性。

所以,小说中的人物,很有可能是将多个人物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也有可能将一个人物的事情分散到若干人头上去。非要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某某某一一对应,可能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喜欢这样做的人,怕是要失望了。


苏小妮

这个研究没有可信度。

把小说当历史来研究本身就是误入歧途,如果不迷途知返,只能像欧阳锋那样,走火入魔。

秦可卿的身世确实有点奇怪,养生堂抱来的孤儿,嫁入豪门,成为贾府的大少奶奶,受宠爱,受尊敬。


如果单凭这一点就判断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的话太牵强附会了。

《红楼梦》的很多地方都是虚幻的,比如宝玉的美玉,生下来就带字,还有眼,这个怎么解释?

马道婆用巫术害王熙凤和贾宝玉怎么解释?

贾瑞照风月宝鉴,一命呜呼,怎么解释?

癞头和尚,跛足道人这两个人出身如何?降妖除魔,该怎么解释?

所以,单研究秦可卿的身世毫无意义,也没有可信度!


凡眼看红楼

秦可卿的颜值应该是极高的!整个贾府的梦中情人那种!至于背景,貌似不像贾家会选的儿媳妇,但王熙凤又和她极好!按理俩人同辈,做一样的掌管内务的事情,那么背景也应该差不多,但秦的房间却远比王的还富贵,背景却差太多!在众人心中她地位比王还要高,为什么?仅仅因为公公的宠爱??这么落口实的事情?她的存在也许只是作者的艺术形象,也许也是为了隐瞒她的背景,众人都讳莫如深!连死亡都比元妃省亲皇家的阵仗大!这个规格也确实奇怪,但作者却写得理所应当!他认为秦担得起,但为什么担得起呢?!仅仅一个管内务事的少奶奶用得着皇亲来吊唁,还是亲王出面,却不是女眷?那么秦的背景到底是什么?刘心武解读她为公主,依据也有些牵强!但也有疑问确实没解开!但可以想想,秦的身世可能真的出自大富大贵之家,却像林黛玉一样,父母早亡!她既然叫兼美,说明她可能如宝钗一样富,和黛玉一样贵!她的父母可能秦父当年的上司?秦父为某权贵的心腹?都是猜疑!但作者非要写得那么悬疑,且最初就叫风月宝鉴,可见秦可卿在整个故事中非常诡异的地位了!


二南


润杨阆苑

可信度?别逗了。我宁可相信猪会上树!

说实话,对刘老师,我还是蛮尊重的。伤疤文学《班主任》,多么质朴?《钟鼓楼》写民俗,也挺细腻。

就是《秦可卿之死》,也不错。张爱玲还写过《摩登红楼梦》,宝玉出国,贾琏当铁道部长,不影响她《红楼梦魇》的研究水平。就像《大话西游》也有孙悟空牛魔王,跟《西游记》有几毛钱关系?人家也是一个领域的经典。


所以刘心武写《秦可卿之死》没错。刘先生是作家,写小说就是本行。民国还有个名妓叫林黛玉,也没见气死几个红学家吧?

写小说没错。把小说当学术研究就不对了。什么废太子的女儿,什么和公公贾珍的真诚爱情,欺负读者没文化是吧?(也不排除真有些读者,那是真没文化)

被圈禁的废太子能把女儿送出来,你在看《红楼》还是《西游》?孙悟空才有这本事好不好?女儿可以是刚生下来的,她妈怀孕十个月宗人府都不知道?这女儿是生的还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立论毫无基础,后面的推论就不值驳了。

顺便说句,他的《续红楼梦》我也看了,只觉得恶心。作家堕落起来也没边呀。你直接叫《情色红楼》好不好?省得误导人了。

相逢是缘。未免失联,请关注“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最近在网上找到一篇癸酉本的红楼梦,网上介绍是一位叫何莉莉的女士在2008年在网上陆续上传的,一共108回,前80回基本跟通行本差不多,后28回不但不同于高鄂续写的,还大大出乎世人预料,只是上传者说由于各种原因,原本找不到了,只是以前誊抄的一部分和记忆部分的,所以有些文字与曹雪芹的文字差别很大,也有说是后人续写或假冒的。说的是明亡清兴,贾宝玉为玉玺,黛玉是崇祯,后面28回形势急转而下,隐约与前80回脂砚斋眉批呼应,与太虚幻境判词也相呼应。这些与刘心武先生的研究相差甚远,所以秦可卿的身世似乎也不是那么让人心惊了。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一下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或者癸酉本石头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