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三個層次:如何通過閱讀改變自己?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前天是“世界讀書日”。在悟空問答上看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讀書,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

閱讀的三個層次:如何通過閱讀改變自己?

讀書能帶來的改變太多了,我想就這個話題,聊一點更深入的想法。

從2014年開始,我平均每年都保持了100本以上的閱讀量,也學習了很多快速閱讀、深度閱讀的方法。根據這些年的閱讀經驗,我認為,讀書有三個層次:

  1. 為獲得知識而讀書

  2. 為思考深度而讀書

  3. 為解決問題而讀書

簡單來說,讀書,可以讓我們獲取知識、讓我們思考有深度、讓我們變得有想法。

閱讀的三個層次:如何通過閱讀改變自己?

第一個層次:為獲得知識而讀書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做法。

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剛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就需要閱讀。

我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是為了“獲得知識”而讀書。這種閱讀層次的目的在於:記住一些信息。比如:什麼是區塊鏈?美國的經濟制裁是怎麼回事?如何快速找到好工作?職場新人不可不知道的10個細節……這些都是我們平時說的“知識”、“資訊”或者“信息”。

這樣的閱讀方法很簡單,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就行了。如果掌握了一些快速閱讀的技巧,一年讀完100本書沒問題。

一段時間下來,我們會積累很多“知識”,聊天的時候口若懸河,知識面很廣。

但是,不久之後,你會發現一個問題——讀的書越來越多,但能夠記住的內容,卻越來越少;甚至上個月讀完的一本書,都忘記講的什麼了。

到了這個層次,我意識到,問題出在“閱讀”上。

讀很多書,能給我們帶來的改變畢竟有限。經過一些大咖、牛人的點撥,我開始進入讀書的第二次個層次。

閱讀的三個層次:如何通過閱讀改變自己?

第二個層次:為思考深度而讀書

要想掌握這種閱讀方式,我們首先就要放棄快速閱讀。

因為,一本書讀的太快,就無法完全吸收;而那些只需要短時間就能讀完的書,說明深度有限、乾貨不多,還不如不讀。

提升思考的深度,需要經過大量的思考。

我常常聽到有人說:老外的書,明明一篇文章就能說清楚,他們偏偏要加入很多論證過程、硬生生把一個觀點擴張成一本書。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刻意練習》,我們用一兩句話就能總結、用一篇文章就能把重點思想提煉出來,但作者卻加入了不少案例,闡述他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然後又加入不少理論,來證明自己的結論是對的。

是不是很浪費時間?

其實不然。

這類書的價值,不在於它告訴了我們什麼觀點,而在於——它是怎麼得出這個觀點的?

我們跟著作者的思維,從提出問題,到一步步論證問題,就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表面上,我們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讀完一本書、然後得出某個結論;實際上則是:我們在作者的引導下、完成了一次思維層面的訓練。

所以,當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讀書,每讀完一本、我們的思維深度就加深一層。

但是,在這一層停留太久,也會有侷限性,那就是:聽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如何打破這種局面?

簡單來說就四個字:刻意練習。

閱讀的三個層次:如何通過閱讀改變自己?

第三個層次:為解決問題而讀書

我們讀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實際的問題。

比如:我們讀職場類的書,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幫助自己升職加薪;我們讀經管類的書,就是為了強化自己的管理能力、解決項目中遇到的難題……

我看到朋友圈裡有不少朋友,讀完一本書後,在書頁上畫了各種圈圈叉叉、密密麻麻地記了很多筆記;或者用彩色筆做了很多漂亮的筆記,有的還貼心地畫了插圖。

儘管做的非常用心,但我還是認為,他們並沒有達到讀書的第三個層次。

因為,第三個層次的衡量標準,並不在於我們做的筆記有多麼好看,而在於我們有沒有真正地解決實際問題?

打個比方:我所在的閱讀群裡,有一個成員,讀完了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還參加了一場分享、做了漂亮的讀書筆記;但是,沒過多久,這位成員就因為溝通上產生了矛盾、跟自己的老公鬧翻了。

我問她:“你沒有試過非暴力溝通嗎?”

她說:“一氣打不出來,誰還想跟他‘非暴力溝通’啊!”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她讀書是完全沒有效果的。

閱讀的三個層次:如何通過閱讀改變自己?

也許有人會反對:讀書不能太功利,有許多經典書籍,比如《老子》、《詩經》和《紅樓夢》,這些都是“無用”的書,但我們總不能因為“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就不讀它們了吧?

其實,這只是表面上的“無用”——這類經典書籍的用處,在於它們能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用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面對這樣一個紛繁的世界。

所以,《老子》、《詩經》和《紅樓夢》,並不是真的無用;一旦讀透了,它們反而有大用。

另外,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層次越深、讀書的痛苦程度也會隨之加深。

閱讀的三個層次:如何通過閱讀改變自己?

如果僅僅停留在第一個層次,讀書就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就像是有人用勺子餵你吃飯一樣,你只需要張嘴、咀嚼就行了,至於吃的是什麼,全靠投食的人;

當我們到達第二個層次,就需要自己去決定吃什麼——世界十大難題之一就是「今天中午吃什麼?」

而最後一個層次,是建立在前兩個層次的基礎上的。我們通過輕鬆的讀書方法,產生對“閱讀”的興趣;用快速閱讀法,快速擴大知識面;然後登堂入室、放慢速度,開始深度閱讀,在作者的引導下、進行一場“思維冒險”;最後,在具備一定深度思考的基礎上、再嘗試突破自己、進入第三個層次。

這個層次,就需要我們將書中的內容,經過思考、轉化、行動,放到生活中去實踐。書本上的知識,跟現實生活,是有差距的,我們的目的就是要發現這種差距、不斷修正,“取其精華、去其糟泊”,最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輸出自己的東西。

閱讀的三個層次:如何通過閱讀改變自己?

我以為,這就是讀書的最終目的。

總結一下,我們聊了讀書的三個層次:

  1. 為獲得知識而讀書

  2. 為思考深度而讀書

  3. 為解決問題而讀書

簡單來說,讀書可以讓我們獲取知識、讓我們思考有深度、讓我們變得有想法。

如果缺少了悟性、僅僅靠努力,未必能讓我們進入第三個層次;但停留在第一個層次,卻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閱讀的三個層次:如何通過閱讀改變自己?

以上都是基於個人的經驗,不敢保證適用於每一個人,但希望能提供一些線索、幫助大家少走一些彎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