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前幾天剛剛看了德雲社主創的穿越喜劇電影《祖宗十九代》。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德雲社穿越喜劇《祖宗十九代》

小嶽嶽主演的槍手作家貝小貝,為了追求心目中的女神,立志要改變自己其貌不揚的天生缺憾,就憑著一本祖傳家譜,他穿越到了各個歷史時代尋找自己的先祖,企圖以干涉他們婚配的方式,改變家族相貌的基因。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演員吳京

當然結果是天不遂人願,他無力改變自己的相貌,卻從這跌宕起伏的過程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每個人其實都是完美的,都是造物的恩寵,要發現自己特有的美和價值。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演員岳雲鵬

看過笑過,不禁對德雲社傾注在影片裡的心血表示讚歎,包袱不斷,演員表演也很精彩。說起穿越,近些年真的火了銀幕,不管是電視、電影、網劇、小說……以穿越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受到了各階層人士的喜愛。穿越劇,看似天馬行空,荒誕不羈,但是時空交錯的感覺真的可以調動人們的情感和好奇心,讓你一直看下去,追下去,欲罷不能。那麼,穿越劇的靈感從何而來,穿越真的能實現嗎,如果真的穿越了又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我告訴您,穿越這事兒,還真有!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林青霞

這要從我們大家不是特別熟悉的一種樂器說起——古琴。古琴又稱為“瑤琴、七絃琴、琴”是我國本土的樂器,至少有3500年以上的歷史了。彈奏古琴看似簡單,但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演奏者有較強的樂感和表演天賦。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古人撫琴

古琴音色優雅,外觀簡潔大方,其聲或高古蒼勁,或悠揚婉轉,是古往今來所有文人騷客的最愛,也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諸葛亮演空城計,彈的是古琴,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摔的就是古琴,對牛彈琴,估計也是這個古琴,它在我國音樂文化史上的地位可見一斑。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諸葛亮空城計

幾年前有幸受邀聽過一次李祥庭先生的古琴獨奏音樂會,真的是妙音天籟,繞樑三日不絕於耳。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李祥庭先生

言歸正傳,穿越故事也發生在古琴身上。我有一位摯友,是個熱愛傳統文化、天資聰穎、手藝精湛的匠人。他會自己做明清傢俱、燒造瓷器、丹青翰墨無所不精,而且還有一項本領,製作樂器。我就收藏了一管他用斑竹製作的洞簫,不但精美,音色也很妙。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明清傢俱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瓷器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洞簫

他精於彈奏古琴,也會古琴修復。有一年,他的一位朋友偶得一張明代古琴,從形制、表面髹漆的蛇腹裂紋判斷至少有500年以上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早已無法彈奏,必須要經過修復才能重獲新生。於是我這位多才多藝的朋友就接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經過反覆觀察、研究,他終於開始動手修復了。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古琴

首先,需要把琴表面的塗漆層剝離開,當他一層一層地去掉琴背面的大漆,露出木質胎體的時候,他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只見琴身的木胎上赫然書寫著幾行字,工整雋永的小楷,每一筆都十分精道,一絲不苟。文字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這張琴取材於何時何地,用的何種木材,製作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外形有何創意,音色有何優缺點,還寫道,如果後來有人看到這些文字,應該知道如何去修復和改進、如何完善,云云……。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琴銘

朋友直直地看著這封來自500年前的郵件,呆了好半晌,這可是古人親手寫給他的信啊!何等神奇、何等驚愕、何等幸運!他反覆品讀、精心揣摩,在燈下細細端詳,居然一夜未眠。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大聖遺音

在那個神奇的夜晚,他真的穿越了,經過抽絲剝繭般的過程,親眼看到了古人的話語,觸摸到了真實的歷史,感受到了古人彼時的心境,這種奇妙的感覺也許只有他自己能夠完全體會出來,我們聽故事的人,也只能唏噓不已。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仲尼式古琴

中華文明五千年延綿不絕,靠的就是我們的語言文字、文化藝術、和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一定還會遇到很多這樣的穿越奇遇。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琴銘

不論是大葆臺漢墓、法門寺地宮、海昏侯墓還是驪山陵……有多少已經解開和未解之謎在等待我們和我們的後人去探索、發現。珍惜我們的文化吧,她是我們賴以生存繁衍和立於世界之林的根本,熱愛我們的傳統吧,她是這世界上無法替代、不可複製的無價之寶!

一封來自五百年前的未讀郵件

古琴

在未知的日子裡,靜靜等待奇蹟的降臨。

撰寫:劉岫芊

北京中閏世紀股份有限公司文化事業部

2018年4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