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味精酱油醋对身体有害吗?

一生平安210150539

味精 酱油 醋是我们厨房必备的三宝,从小吃到大,美味佳肴几乎离不开它们。对于它们是由什么制作而成及生产过程也都有所耳闻。

据了解,味精和酱油,这两种调味品都是以小麦、大豆等为原料发酵而成,含有较多的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水解产生谷氨酸,谷氨酸有鲜味,所以好吃。据说,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可能导致人体缺锌,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所以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减少摄入; 谷氨酸钠超过120℃的时候,容易转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是一种可以致癌的物质,同时谷氨酸钠含有钠离子,炒菜时再正常放盐则钠摄入过多,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要减少摄入。

醋也是大米 小米 糯米 高梁 玉米 小麦以及糖类和酒类发酵而成,在凉菜里用的比较多,适当摄入食醋可以增强食欲。但在空腹时不宜食用过多含醋的食物,醋会刺激胃粘膜分泌胃酸,胃酸分泌多了就会有“烧心”的感觉。 有胃溃疡的人在平时要减少摄入含醋食物,因为醋里面含有酸,会加重溃疡。


自由的因子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色香味俱全”是我们对美食的基本标准,这其中便少不了提味的”醋“,提鲜的”味精“,和调色的”酱油“了。无论你是做大餐还是青菜素食都离不开这几样调味品。

但有人却说这些东西对身体有害,你还敢吃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东西离开剂量谈安全就是耍流氓!

长期吃味精,酱油,醋到底有没有害,首先要考虑吃的剂量。味精、酱油、醋在正确的使用范围内食用都是安全的。

所以,如果长期大量的吃呢?那它们三个就要分开来看了。

1.酱油

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一般是以大豆、小麦等为原料,经过浸泡、接种曲霉菌种发酵,再加入适量的食盐、色素、防腐剂等而成的产品。酱油里面有很多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发酵时间越久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鲜美。

酱油是总称,因生产工艺、用途不同而分为生抽和老抽两种酱油。生抽的原料以大豆、面粉为主要,人工接人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成品色泽红润,滋味鲜美协调,豉味浓郁,体态清澈透明,风味独特。

老抽则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把榨制的酱油再晒制2~3个月,经沉淀过滤而成。是故,老抽的质量比生抽更加浓郁。

生抽颜色较淡,味道较咸,一般用于调味,是厨房中常备调味品,拌凉菜或做一般的炒菜,使用生抽比较合适。而老抽加入了焦糖色,颜色很深,呈有光泽的棕褐色,吃到嘴里有一种鲜美微甜的感觉。所以,老抽更适合用于着色。红烧的时候,使用老抽为宜。

为什么老年人不宜吃酱油?

酱油中既含有氯化钠,又含有谷氨酸钠,还有苯甲酸钠,是钠的密集来源,钠的含量高达5.7%以上,可引起血压升高、水肿等,老年人要慎食,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更要禁食。

酱油中含有来自于大豆的嘌呤,而且很多产品为增鲜还特意加了核苷酸,并发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老年患者不宜食用,否则可引发痛风。因此,老年人在烹饪菜肴时,应尽量不要放酱油。

2.味精

2017年7月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最新评估报告,发布了一个关于味精过量有害的权威报告!

报告中:将谷氨酸及谷氨酸盐(谷氨酸钠、谷氨酸钾、谷氨酸钙、谷氨酸镁)的安全摄入量调整为每公斤体重30毫克,即6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超过1.8克。同时他们还建议欧盟的管理部门强化食品中的添加限制,这可能是30年来味精遭遇的最大挑战。

也就是说每天摄入量在1.8g是相对安全的。但是,目前有些消费者的摄入量明显偏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长期大量食用味精的危害很大:

第一,经常食用添加过量味精的食品有可能引发体重超重,这与味精提鲜的作用有关,鲜美的食品往往能增加人们的食欲,长此以往,吃得多了体重自然就可能超标了;

第二,味精是“视力杀手”,过量食用会导致体内蛋白质一3含量下降,而这会影响眼部,使人出现暂时陡视力模糊的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危险;

第三,过多食用味精会影响人体对钙、镁的吸收,从而引发如头晕、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第四,过量食用味精会引起锌的缺乏,而锌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特别是对婴幼儿来说,它的缺乏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弱智、性晚熟、侏儒等,所以,婴幼儿以及处于哺乳期的母亲应特别注意对味精的摄取。除此以外,过多食用味精还有其他一些危害,如引发高血压、生殖性疾病等。

在国外,有些首次吃味精、鸡精的人会出现胸痛、短气、头痛、面红、疲劳、麻木等症状,被称为“中国餐馆综合征”。

所以,对于味精我们还是少食用为好!

3.醋

所有调味品中,醋的名声算是比较好的了。比如可以软化血管,可以美白等等,但这些都是我们对醋的溢美之词,此外,醋对人体的益处还有:

(1)增加口感,染化食材

醋熘土豆丝、醋熘白菜、糖醋排骨、醋熘鱼片、醋炒鱿鱼丝、烹调菜肴时,尤其是快炒某道菜肴时若适量加点儿醋,不仅可使菜肴脆嫩可口、祛除腥膻味,还能有效地保护其中的营养成分。

(2)助消化

天然醋内含大量酵母菌,有助于消化代谢,增强免疫力。而醋本身的酸,可增进食欲,撩拨味蕾。

(3)杀菌防腐

强力消毒杀菌,对抗致命的食物细菌。腌渍食材、蔬果可延长保存期或防止变色变黑。

(4)降血压

醋能够降血压、降血脂,所以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应该比正常人稍微多吃一点儿醋。醋还能消除疲劳、安神静气,所以脾气暴躁、情绪冲动的高血压患者适当地吃醋能够平复心情、滋养肝脏,能够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5)降血糖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的活性不佳,所以很难将糖类带人细胞内,也因此造成了糖类在身体内无法被充分利用。而醋却含有大量的醋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恰恰能够起到促进体内糖类代谢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经常吃醋可以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

醋是一种很好的调味品,吃醋也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是不建议直接喝醋。因为直接喝醋,可能会损伤食道,因此,最好在烹饪菜肴的时候,适量加入醋进行调味。

但是需注意的是:醋中也含有钠,而钠是血管的杀手,在是要食用大量的醋的同时,摄入了大量的钠就对身体就百害而无一利了。

总结

味精、酱油、醋都是日常厨房中必备的调味品,味精提供了大量的鲜味,酱油的酱香及鲜咸也丰富了食材的味道,醋更是酸香可口,刺激食欲。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钠的含量都比较高,味精99%以上的成分是谷氨酸钠,其中每10克味精含钠约为1.3克,酱油中钠含量大约在1克/15毫升,醋中钠的含量约为0.8克/100毫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于钠的推荐摄入量是,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要少于2.3克。也就意味着你在食用味精、酱油、醋等调味品时一定要限量,炒菜时如果放了酱油、醋就不用放盐了,或者相应减少盐的使用量。



百科名医

长期吃味精、酱油、醋对身体有危害,尤其是长期吃味精、酱油对人身体危害更大。因为:第一、味精里面含有大量的谷丙酸钠、亚硝酸钠等化学物质成份,而这些化学物质成份很容易被身体所吸收,而且一但被人体吸收在体内不容易被排出体外(由于这些化学组织具有极强的吸附性能够牢牢的吸附在人体的细胞壁上),经临床医学研究发现长期吃味精,导致人体内谷丙酸钠、亚硝酸钠等化学物质的堆积,引起谷丙酸钠、亚硝酸钠等化学物质的中毒现象发生,比如可能使人经常出现恶心、干呕、喉咙干燥发痒等,甚至导致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第二、酱油里面含有大量的的色素,这些色素一但进入体内,也不容易被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些色素容易沉积在皮肤黏膜细胞上,导致皮肤变黑,甚至老化,因此经常吃酱油的人皮肤容易老化(皮肤胶原蛋白减少,弹性降低,容易变得粗糙)而且容易使皮肤变黑(由于色素细胞的沉积)。而且酱油里面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吃多了也容易使人血压升高。

第三、醋里面含有大量的醋酸,而醋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尤其对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比如胃炎、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最好不要经常吃醋,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经常吃醋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加重!


医学慕课

长期吃味精、酱油和醋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如果只是正常使用是不会有问题的,如果这些调料用量较多,而且其他高钠的食盐、酱等调料用的也多,导致高血压和胃部疾病甚至癌症的概率就会高了。

需要关注的是:

1️⃣过多食用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中含有钠盐,如果吃的比较多的话也同样会影响血压。其实味精只是提味用的调料,并不是所有的菜都需要放的,但很多人做菜时已经形成习惯,哪怕是做鱼或者海鲜类的汤羹也会放味精或鸡精等调料,这不仅是画蛇添足而且还会掩盖食物本来鲜美的滋味。鸡精中也含有味精,其中还含有呈鲜味的鸟苷酸钠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肌苷酸二钠,鲜味非常独特和增强,所以使用鸡精或鸡粉需要减少用量,只是核苷酸的代谢产物是嘌呤,对于痛风患者而言是应该禁忌的。

2️⃣假冒伪劣酱油

传统酿造酱油需要六个月的时间,经过发酵会让大豆中的蛋白质发生分解,呈鲜味的氨基酸态氮越高,酱油的级别越高。品质较高的酿造酱油不仅鲜美,而且能够赋予食物色香味的感受。但勾兑的假冒酱油中人工色素等添加剂含量高、没有发酵产生的有益物质,还含有较高的钠,经常吃则对人体无益,所以买酱油不能图便宜,要买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中也含有盐,大约6克酱油中含有1克盐,建议购买发酵的淡味酱油。

3️⃣人工醋精勾兑的醋

醋的历史有几千年了,相传和杜康酿酒的年代相近。传统的醋也是用粮食酿造而成的,具有独特的酸香味、甜酸味。醋可以为食物去腥、解腻、提鲜、增香,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廉价的醋是人工用醋精勾兑的,酸度异常、刺激性强、没有甜香味,入口寡淡酸涩。经常多量食用醋精勾兑的醋会刺激消化道粘膜,对健康不利。

小结:

适量食用真正符合加工工艺的味精、酱油和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过量食用或者购买了品种较差的产品则会影响健康。时尚健康的生活,推荐大家少放调料,多吃食物本来滋味!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我的悟空问答,您有营养或饮食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1. 中国营养学会全国首批注册营养师

    中国首届孕期膳食营养与月子餐大赛一等奖和特等奖获得者

    “9.3”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老兵方队专职营养师

    马里和南苏丹维和部队遇袭重伤员康复专职营养师


于仁文注册营养师

味精,酱油,醋这些都是调味品,首先肯定的是可以长时间吃。
\n但要注意的是控制量,控制量,控制量!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n

味精 ,就是谷氨酸钠。谷氨酸是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之一,钠就是盐的另一个称呼。一般食用量在1.8g/d是没有问题的。味精毕竟就是调鲜的。其实我们吃的调味料里,很多都有谷氨酸钠比如海鲜酱油,耗油,生抽,老抽,烤肉酱等都有一部分在里面,所以不要对味精有那么大的恐惧。





\n酱油,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分4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品质好的酱油都是用黄豆发酵酿制的,吃是没有问题的。

但记住的是吃酱油就少吃盐,因为酱油里面就是盐。一般10ml酱油大致相当于2g盐,但比用盐要更显入味。



而二级和三级基本上是勾兑的,不推荐食用。
\n醋也是一样,好的醋是粮食酿造的,次的醋是勾兑的,所以尽量买品质好的。

注意一点是陈醋里面也是有盐的。所以吃调味料,不要忘了减盐。



任何食物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要过度依赖,也不用过度抵制。

营养师也有吃汉堡的时候,明明知道营养低热量很高,但也吃了,不是因为馋,而是当时没有别的食物。不能让自己饿着。所以事事没有绝对,但注意是必须的。\n


实在爱营养

我的一个朋友也是营养师,她跟高血压的婆婆讲,以后少吃盐吧,盐会升高血压。婆婆很听话,照做。结果一段时间后婆婆的血压不但没降,反而越来越高了。这是咋回事,她婆婆说我照你说的做了呀,我现在都不吃盐了,都改成酱油了!完了,难道是吃酱油有害?



错!!!任何问题离开剂量谈安全就是耍流氓!长期吃味精,酱油醋到底有没有害,首先要考虑吃多少,首先第一个要肯定的是,味精、酱油、醋在正确的使用范围内都是安全的,不光是在我国,在国际上,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肯定它们是安全的。但是,如果长期大量的吃呢?那它们三个就要分开来看了。



首先是味精,它的成分主要是谷氨酸钠,如果长期的大量的吃味精肯定是有一定危害的,味精主要的作用是提鲜味的,如果少用一点点,还可以提高我们对于咸味的敏感度,还可以少使用一些盐,但是如果使用量大就会出现问题了。那就会导致钠摄入超标的问题,因为钠才是真正可以升高血压的元素,我们说盐升高血压也是因为盐(化学名称氯化钠)当中的钠。饭店里的菜就是比家里做的好吃,主要是他比我们“舍得”放味精(鸡精的主要原料也是味精)。我们每天推荐的盐的摄入量要小于6克,味精吃多了就很容易超标了。

酱油的道理是一样的!酱油里的盐非常多,每15毫升的酱油中所含的盐大概是1.5克左右,可不能小瞧这个数字,我们每天推荐的盐的摄入量要小于6克,多吃就很容易超标了。所以如果你大量地使用酱油的话,其实跟吃盐是没有区别的,另外一方面,酱油是没有碘元素的,我们国家曾经是严重碘缺乏的国家,全国从1996年开始实行全民加碘盐,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碘缺乏的局面。碘会促进生长发育,所以包括孕妇和儿童在内,碘的摄入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人群是不能离开加碘盐的,否则碘的摄入不足会严重影响胎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你还认为酱油能够取代盐吗?



总体上来讲醋对人体是有益的,但即使是对人体有益,也不能赋予它更多的想象,很多人认为醋可以软化血管,然后就每天喝醋,还有人每天喝一些果醋(实际上买到的大部分是果醋饮料,跟糖水没什么区别),但是这些都只是美好的想象,它只是可以增加食物口感的调味品,仅此而已。


营养师刘松丽

味精、酱油、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调味品。

但是2017年7月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最新评估报告,发布了一个关于味精过量有害的权威报告!

报告中:将谷氨酸及谷氨酸盐(谷氨酸钠、谷氨酸钾、谷氨酸钙、谷氨酸镁)的安全摄入量调整为每公斤体重30毫克,即6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超过1.8克。同时他们还建议欧盟的管理部门强化食品中的添加限制,这可能是30年来味精遭遇的最大挑战。

也就是说每天摄入量在1.8g是相对安全的。但是,目前有些消费者的摄入量明显偏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到底什么是味精?

味精就是谷氨酸钠呀,在很多食品中都存在的!比如:下面列举几个味精经常出现的地方:

【食品工业中】

用量较大的食品种类:

午餐肉、火腿肠、调理牛排等加工肉制品;

浓汤宝、酱油、一品鲜,方便面料包,各种酱料包等调味品;

辣条,牛板筋,等重口味零食。

咖喱块、咖喱粉等调味粉

鸡精、味之素、蔬之鲜等调味粉中主要成分也是味精

【餐饮行业】

赋予食品良好的口味和低廉的价格,使味精 在餐饮行业数十年来长盛不衰。

对于味精的使用,我的建议是

1、每天味精使用不要超过1.8g

2、味精含钠,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少吃。

3、在炒菜的过程中注意味精投放的温度,适宜度是70-80℃

4、味精投放时间,最好在汤菜出锅前投放。

【如何较少味精使用】

1、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饭店里的菜肴大多会加很多的味精

2、在家制作少用或者不用味精

少吃含味精比较多的食物:午餐肉、火腿肠、辣条。

至于酱油

这个比味精还常见!家中不可一日无酱油哇!但是对于酱油来说最大的问题就不能忽视酱油的含盐量呀!有的人炒菜加入很少的盐,但是酱油放多了一样也会有很多钠的摄入,一样会对高血压产生一定的危害。

关于醋

所有调味品中,醋的名声算是比较好的了。比如可以软化血管,可以美白等等。但这些都是我们对醋的溢美之词,醋的真正好处在于,能够杀菌,能够促进胃酸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更可以让食品的口味更佳丰富。还有一个大大的好处就是醋能够增加盐的咸度,从而减少盐的用量。

味精也好,醋也好,酱油也好,都是日常调味品,少量添加,可以丰富食材的味道,不要指望它们会有何种神奇作用,至于多食,不但掩盖了食材本身的芳香,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负担和危害!




辰曦妈妈话健康

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你只要不是天天顿顿把味精酱油醋当饭吃,当饭喝,注意摄入合适的量,那么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多大的影响的。

味精的成分就是谷氨酸钠,有提鲜的作用。酱油和醋只要是植物酿造的,不是勾兑的,那么也是可以吃的。

因为我们即使每天都在吃,这个量是非常有限的。每次也就是在菜里面和汤里面放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酱油醋里面都有盐分,吃的时候叠加起来可能会摄入过量的盐,所以最好放的时候,减少一些盐的量。

所以,放心吃,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基本上不会把味精和酱油醋当饭吃的。作为调味品的摄入,还是可以放心的。


妇产科女司机


关于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而谷氨酸钠就是一种氨基酸,很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如西红柿、紫菜、海带等。

现在的味精大都是通过利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而来的,发酵的原料可以是淀粉、甜菜或者甘蔗,就跟酿酒、制醋、造酸奶的原理差不多,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推荐用量:成年人每天不超过2g,约三分之一啤酒盖。


关于酱油

酱油主要是由大豆、小麦、盐和其他原料高温加热发酵而成。适量食用酱油不仅对身体没有害,反而能补充一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推荐用量:成年人每天食用量应在6-10g,约一个啤酒盖左右。


关于醋

醋主要是由糯米、大米、玉米、高粱、小麦和一些糖酒类发酵而来的。适量食用可以增强食欲,但过量食用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损害肠胃功能。

推荐用量:成年人每天食醋量应在20-40g,约4-6个啤酒盖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100g。


过量食用味精、酱油等调味品可能会对身体有害

虽然味精、酱油无毒无害,但其中含有钠。味精大约每5g中就含有1g钠,酱油中每6-10g就含有1g钠,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通过调味料摄入的钠,最好不超过1.2g。吃过多的含钠调味品可能会导致以下一些危害。

  • 升高血压。细胞内钠浓度的增高可促使钙离子进入细胞,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浓度差会引发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压升高。

  • 水肿。摄入钠过多会导致肾脏重吸收钠水增多,最终造成体内水钠潴留,表现为水肿。


  • 提高胃癌风险。这可能因为过多的盐分会降低胃中保护性黏液的粘度,使其保护能力下降,进而促进多种疾病发生。

  • 减少钙的吸收。摄入大量钠的时候,身体在努力排钠的同时也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排出。

  • 损伤肾脏。多余的钠需要会从肾脏排出,因此摄入量大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哪些人对于调味品应当控制量?

味精和酱油都含钠过高,以下一些人群应当适量食用:

  • 高血压患者;

  • 痛风患者;

  • 肾病患者;

  • 妊娠水肿者;

  • 心功能衰竭病人。

醋里的醋酸有腐蚀性,以下一些人群应当减量或避免食用:

  • 胃肠道症状的患者;

  • 低钾血症的患者;

  • 牙齿敏感或有口腔问题的人;

  • 正在服用地高辛(强心药)、利尿剂的人。


小贴士:尽量避免在外就餐,或在外就餐时选择口味清淡的菜品可以减少调味品的摄入。



不论是味精、酱油还是醋,只要是正常食用都是没有危害的,但如果每天甚至每顿摄入的剂量都很“充足”,那就不一定了。

当然,这个“不一定”并不是说这些调味品具有什么毒害性,而是它们所含有的钠元素如果摄入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较为常见的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可能与钠元素的摄入量过多有关。

而在这三种调味品中,或多或少都会含有一定量的钠元素,当然,他们三个相比于食盐来讲,就显得逊色很多了,这主要还是因为用量以及含钠量的问题,这三种调味品的含钠量都不如食盐高,并且在用量上也是以辅助增色、增味为主,因此也不比食盐,所以,一定要控制食盐的添加量。

但话说回来,如果你在烹饪的时候不放盐,却放一堆味精、酱油之类的调味品,那钠元素的摄入量也肯定不会低。

其实,钠元素也是人体需要的元素之一,是对身体具有一定好处的,只不过在当今社会,钠元素存在的范围实在是太广泛了,尤其是饭馆、外卖,为了保证食物的色、味,也可能是为了保存,甚至是为了掩盖异味,在制作的时候都会放入大量的调味品,也就必不可少的会存在大量的钠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