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曹丕逼迫退位后,为何不选择投靠宗亲刘备?

来神之腿

汉献帝刘协一生就是个傀儡皇帝,但是曹魏除了没给他权力外,给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起码比起其他诸侯来说要好的多。

刘协九岁即位,本来就是董卓所立的傀儡。董卓死后又被西凉李傕挟持,好不容易逃出了从乱军占据的长安逃到了洛阳。而洛阳虽为旧日都城,但是饱经战乱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早已不堪居住。而这时各地方实力派都忙着争夺地盘,都没有心思来帮汉献帝,其中就包括所谓的汉室宗亲刘璋和刘表,可见这个汉室宗亲还真不一定心怀汉室。

后来曹操迎奉天子于许昌。刚开始刘协还是很高兴的,终于有个有实力的“汉室忠臣”来帮自个了,要知道在洛阳天子百官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在许昌饭是管饱的。刘协和曹操在这段时间是蜜月期,刘协封曹操大将军、武平候并录尚书事、假节。曹操那时候态度也比较好,还是比较尊重汉献帝。

又过了几年,刘协发现好像哪里有什么不对。这个曹操也没有这么听话啊,自己搞了半天还是个傀儡,所以就有“衣带诏”事件。刘协的老丈人董承联络了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准备政变杀掉曹操,但是后来事情败露,除了刘备逃走外参与事件的这些都死了。曹操没有杀刘协但是警告了他,23岁的刘协至此被严密监视。再后来建安十九年伏后秘密让自己父亲也就是刘协另一个老丈人伏完除掉曹操的事情败露,结果伏后被杀,伏家百余口人被处死。

曹操一看,行,原来你就是靠你老丈人来谋我是吧。好啊,我把女儿嫁给你,我自己来当你的老丈人。建安二十年刘协立曹氏为后,这一年他29岁。至此,刘协还真的就没有办法搞掉曹操了。

后来又过了五年,小舅子曹丕让刘协禅位,后来也没有亏待刘协,刘协被奉为“山阳公”食邑万户,上书不称臣、可以以天子之礼郊祭。当然监视控制那也是从没有少过。又过了十四年,五十四岁的刘协逝世,享年54岁,善终。

刘协是傀儡皇帝不假,不代表他傻。曹丕逼迫他禅位的时候,他就很听话,因为形势比人强,他肯定是跑不掉的。这是其一。其二是刘备当时听说传言讲汉帝被害,已经发丧制服给汉献帝的谥号都取好了叫“孝愍皇帝”。你这个时候如果投奔刘备,那相信我这个汉帝被害的传言就会成真的了。

所以刘协后来也不会去投奔刘备了,毕竟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文史野狐禅

汉献帝从董卓篡权开始,直到曹丕逼迫禅让,共在位31年,220年退位后,又活了14年,最后终老。可以说他这一生过的是忍辱负重、如履薄冰的日子,也多次差点丧命。然而,依靠着他与世无争的政治智慧,最终还能在乱世中终老一生,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刘备一生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后代,也四处宣扬以“匡扶汉室”为己任,靠着这块招牌,他拉起了一班忠于自己的人马,硬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建立起了蜀汉政权三分天下。

然而,刘备真的是忠于汉室吗?从刘备的两个儿子的名子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刘封、刘禅,“封禅”二字在古代可不是一般人能用的,那是皇帝的专用词,可见刘备内心深处有君临天下的想法,他绝不会也不想只做汉朝的忠臣。

如果汉献帝投刘备,那么刘备将左右为难,忠于献帝,意味着要交出大权,不忠于献帝,不仅撕破了刘备的真面目,诸葛亮、关羽等真正想匡扶汉室的人肯定会大失所望。权衡之下,汉献帝投刘备只有一条路,就是某一天暴病而亡。

从另一方面说,曹丕称帝后,并不放心汉献帝,虽然保存了他的性命,但还是时刻警惕他的一举一动。从政治影响来说,虽然说除了部分读书人,天下人对汉室早就不抱希望,但献帝这块招牌仍然十分重要,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曹魏政权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天下将再次陷入纷乱。


华哥杂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体系中的中枢机构成员,大致有这几个部分的人组成:第一,宗室集团;第二,外戚集团;第三,文官集团;第四,地方军阀;第五:宦官集团。

自秦朝以后,天子不再大规模分封诸侯了,汉鉴于秦亡而无藩王救援的缘故,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先是分封异姓诸侯王,后来又分封同姓诸侯王,但是经过削藩、吴楚七国之乱以后,宗室实际上在西汉王朝的中枢机构之中已无实质性的权力。

可以这么说,自秦汉以来,宗室集团是皇权首先猜忌的对象,不掌握中枢权力。

在汉高祖、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外戚集团与功臣勋旧组成的文官集团轮流掌握汉朝的军政大权,皇帝主要是依靠这两大集团执政,诸吕与陈平之间的轮流执政,即是体现。

外戚集团与功臣勋旧集团是在“三公九卿”为主的中枢机构内轮流执政的,在汉武帝之前,汉朝的中枢机构成员主要由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及其他们的子弟组成,称为“功臣政治”,外戚集团也常常参与机务。到了汉武帝之时,因加强皇权而形成了有别于“三公九卿”职官体系的“中朝”,“中朝”往往由皇帝的近臣侍中、常侍、给事中等组成,他们顾问应对,参与政事,权力超过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中朝”是从“三公九卿”官僚体系至“三省六部”官僚体系的过渡阶段。

西汉武帝至东汉和帝之时,汉朝的中枢成员主要是由外戚、文学之士组成的文官集团组成,当然最接近皇权的是外戚集团,所以王莽能够利用外戚的身份篡汉。然而,到了汉和帝之时,却出现了另外一种局面,宦官开始掌握权力,皇帝认为宦官是最可靠的,把原来引用士人担任的要职,交给了宦官掌握,于是就形成了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交替执政的状态,把文学之士排除在外了,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太学生议政之风即是士人对外戚与宦官专权的不满,可是读书人并没有力量能够改变这一局面,最后让什么人改变了呢?让董卓、曹操这样的军阀给改变了。

(东汉光武帝画像)

董卓引兵进入洛阳,诛杀了宦官集团,但同时也开启了军阀控制朝政的局面,并一直延续到西晋。

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本质上来说是与皇权相依托的,虽然对皇权构成威胁,但外戚毕竟是皇亲国戚,而宦官又无法篡位,皇权所依托的这两大集团并不会让汉朝易姓,然而,地方军阀则不一样,他们依靠强大的武装力量,既能控制皇权,又能逼皇帝禅位,皇帝如果想要反扑,必须再次依靠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

汉献帝被曹操控制以后,就曾想依靠外戚、宗室摆脱曹操集团的束缚,但是失败了,董承之女董贵人是汉献帝的妃嫔,种辑是董承的女婿,刘备属于比较疏远的宗室,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联合刘备、王子服、种辑等人曾密谋除掉曹操,然而事情败露,除带兵在外的刘备之外,参加政变的几个人全部被曹操杀害,甚至董贵人也被绞杀了,这是汉献帝企图利用外戚、宗室的力量对地方军阀的一次反扑。

(刘备画像)

东汉末年,地方实力已经做大,宗室、外戚根本没有力量对抗实力雄厚的地方军阀,所以,汉献帝绝无翻盘的机会,这是历史的必然,当然,历史也有偶然,如果董承等人的政变计划没有泄密,也许能除掉曹操,但是除掉曹操之后,汉朝朝廷同样摆不平众多的地方军阀,况且朝廷内部也会形成新的外戚专权。

汉献帝一是无法摆脱曹操、曹丕父子的控制,二是不可能投靠刘备,前文已经说了,自秦朝以后,中国古代的皇帝首先猜忌的对象就是宗室集团,宗室集团在篡位的时候比地方军阀、外戚集团有天然优势,他们本来就与皇帝同姓,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更具有正统性和合法性,汉献帝主要是依靠外戚董承除掉曹操,刘备只是辅助,宗室集团是不被皇帝信任的,刘备即使统一了天下,也是自己当皇帝,汉献帝投靠刘备与被曹操挟持并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汉献帝来说,刘备不仅是疏远的宗室,更是实力雄厚的地方军阀,具有两种身份,汉献帝是不可能主动去投靠他的。


腾飞说史

汉献帝刘协刚刚退位,刘备就在蜀地称了皇帝,这个时候刘协就算有能力到了刘备处,也是个死路一条。再者,不论是曹丕还是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他见到刘备的。无论哪一方,只要知道他要动身,下一步就是想法“咔嚓”了他。

刘协当年见到刘备时,也确实把他当成过自己的救命稻草,这位天天把“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挂在嘴边的大耳刘备顺理成章成了皇叔。具体是不是血统纯正,刘协也没有去考证,只一心一意想着这位“皇叔”能帮帮自己。可惜当时的刘皇叔非但不能保护他,反而弄了个自身难保。让曹操收拾的好几次差点没了命,终于刘备遇到了一位天下最牛叉的“亡灵法师”-诸葛亮,从此刘关张加上赵云再加上诸葛亮,下副本打BOSS升级没问题了。

可是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刘协呢?苦巴巴的等自己“皇叔”来拯救自己,等到的除了刘备的口头宣传和眼泪,啥也没等到。虽然最终盼到曹操死了,但是自己的大舅哥曹丕比他爹还毒辣,直接把自己一脚踢开,自己当了皇帝。好在曹丕顾念点面子和天下人的口舌,给刘协一个山阳公的位子,让他好吃好喝去养老。

再看那位刘皇叔此时干什么了呢?在他得知曹丕做了新皇帝后,马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又把自己那套唬人的把戏演出来,向世人宣布曹丕夺了大汉江山,杀了汉献帝。可这会子汉献帝还没死呢,你这么一说,不是害他吗?就这样刘备一边哭,一边骂曹丕,一边自己做起了皇帝。

此时的刘协已经身心疲惫,还盼着刘备能够亲率勤王之师,来解救自己,可是却等到了刘备在益州称帝的消息。刘协万没想到,这位皇叔竟然是个伪君子,原来自己把复兴汉室重振朝纲的希望,寄托在这个伪君子身上。如今自己还活着呢,他刘备怎么能说自己死了呢?现在看来曹丕虽然坏,但是刘备更是缺德,这是盼着自己死啊。试问这种人,刘协怎么能去投奔呢?

这就是汉献帝刘协不去投奔刘备的真实原因。


大狮

可以说没有任何有利理由,让汉献帝退位后去投刘备。现在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汉献帝投靠刘备路途遥远。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后,居住于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北。当时刘备在成都。河南到成都全程约1195公里,加上蜀道自古难行,战乱年代路途凶险。有谁愿意陪一个被废皇帝走这一趟啊!凭献帝一人去成都,等于自杀。



二,汉献帝到了成都身份很尴尬。①让他继续当皇帝,就是刘备同意,刘备的手下也不会同意。②封候,刘备就背判了以前光复汉室的誓言,说不定还会背上个篡权的罪名。



三,汉献帝心里很明白,刘备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反曹。纯属是一种变向的“挟天子令诸侯”,主要目的就是增强自己的号召力,便于自己夺天下,并非真心对他。加上上面说的身份尴尬,刘备根本无法安置他。有可能刘备会对他下手,明的不行,可以玩暗的吗!

四,曹丕不会让汉献帝投蜀。原因有二:①害怕汉献帝去蜀后,刘备的号召力增强。②汉献帝去蜀后,给他戴个忤逆篡权的帽子。



五,经历了这种种打击,汉献帝早已丧失了理想和抱负,变得随遇而安、得过且过了。


唯美之古风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汉献帝被曹丕逼迫退位后,为何不选择投靠宗亲刘备呢?

这点不难理解,几乎所有人换位到汉献帝的位置上都会有同样的选择。

于国,汉献帝刘协已经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朝堂政治基本与他无干了,他跑到刘备的蜀汉后,是沿袭汉朝(身份已经没了)还是新创一朝呢,都不合适,枉做小人。

于家来说,汉献帝刘协和刘备是宗亲,他去投奔蜀汉能给刘备带来什么好处呢,什么都没有,跑去白吃白喝?哪能做那么不要面子的事。

以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号召力已经消失殆尽了,否则曹丕也不会这么肆无忌惮的逼迫刘协禅让。

宗亲关系本来就靠不住,刘备和曹丕也是一丘之貉,都是一方势力霸主,匡扶汉室只是个噱头而已,谁还能真信呢。即便又被人挖掘出利用价值,也无非还是个傀儡罢了。汉献帝刘协虽无势力,但起码的智商还是有的。

安全角度,是汉献帝刘协与曹丕之间的关系:

一、曹丕的皇位不是谋逆得来的,而是禅让得来的,名正言顺,出于基本的禅让礼节也没道理反手把刘协杀了,有点太说不过去了。又不缺那口粮食。

二、刘协之所以被曹丕稍稍逼迫就能禅让,因为刘协本身没有势力,所以曹丕才敢肆无忌惮,同时对刘协也不屑一顾,认为其根本不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和麻烦。

三、汉献帝应该是他的老丈人,都是亲家,何况汉献帝的存在可以牵制一些人,杀了他实在是自找麻烦。

于自己个人利益来说,在曹丕政权势力范围中,自己的安全相对,蜀汉和孙吴来说都更保险一点,三分天下只是一说,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还是曹魏。


古今通史

看看楚怀王的晚年就知道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宗亲刘备了。

楚怀王即为时,楚国国力达到顶峰,与齐、秦并列为战国三大强国,但在之后却被秦国打得连连败退,楚国大国地位瓦解,从此走向没落。

公元299年楚怀王被秦王骗至秦国,随后秦国将其扣押,逼迫他割地求和,楚怀王不从,秦王无奈,将其囚禁。

楚国听说楚王被囚禁,便立太子为王。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出逃,逃至赵国不敢收留他,企图谈往魏国,但被秦国追兵捉回。

之后秦国打算送楚怀王回国,楚国不接受,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咸阳,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



刘协就如当时的楚怀王,逃到刘备那里,肯定回被曹丕追回,搞不好还会被杀。

如果逃到刘备那里,刘备要不要他都不好说,他去了,刘备就不能名正言顺地当皇帝,刘备有可能还会秘密杀了他。逃跑的死亡性比不逃要大很多,刘协还不如在曹魏这边享清福。


掘史官

汉献帝刘协,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一生都生活在惶恐之中,处处受人掣肘。董卓率兵进京,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后董卓被吕布所杀,曹操控制了刘协,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曹操病死,汉献帝在曹丕的逼迫下,禅位于曹丕。但是曹丕并没有杀汉献帝,可能是怕后世诟病,背上篡位的骂名,后封刘协为山阳公,安享晚年。



至于汉献帝退位后为何不去找刘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其一:虽然曹丕没有杀刘协,给予了他所谓的自由。但是刘协毕竟是曾经的汉朝皇帝,朝中必定还有忠于刘协的大臣,曹丕当然知道这点,所以一定会把刘协监视起来,因为曹丕只是不想背上骂名,并不是真的发了善心,所以刘协不具备随意出行的条件,更别说去找刘备了。


其二:就算刘协侥幸逃过曹丕的监视,当时刘备远在成都,距刘协有千里的距离,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长路慢慢,这得走多久。而且曹丕和刘备都不会让他活着到达成都的,毕竟在逃亡的路途中被杀,认定不了真凶。曹丕正好借机了却心中之患,刘备也可以更大张旗鼓的打着光复汉室的大旗做一方的皇帝。

其三:就算刘协再次得以侥幸到达刘备处,刘备会怎么对他呢?那时刘备已经称帝,虽说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协是宗亲,但是刘备现在的成就不是祖上传下来的,而是自己辛苦打拼多年,才换来如今三国鼎立,坐拥一方。刘备会拱手让给刘协吗?可想而知,刘协如果真的到了刘备处他的下场会更惨。


在我看来,汉献帝刘协自知他的一生极其悲惨,早已受够了尔虞我诈,他清楚如今天下大势已定,自己无法力挽狂澜,倒不如做个山阳公,度此余生。


驷马奔

汉献帝根本就没有投靠刘备的理由,去了就是找死!我来分三点说说,大家就知道了。

第一点:曹丕是不会让他去的。

汉献帝退位,虽然没有权利,没有号召力,但是他毕竟还是曾经的“汉献帝”。

曹丕心里很明白,如果汉献帝有“复出”的意思,那就必须要杀,所以他一直派人监视着汉献帝,你老老实实的最好,别闹事。

第二点:汉献帝自己的日子过得挺不错。

相比之前被软禁在皇宫里,一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再看看他退位之后,被封了山阳公,高高兴兴的带着一家人去做自己的“逍遥王爷”去了。

他在自己的封地远离政治,并且开发了“医术”这个技能,治病救人。并且轻徭薄赋,与民休养,获得了封地老百姓的信赖和喜爱。

作为一个退位皇帝,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非常美了,干嘛大老远的去找刘备?

第三点,汉献帝去找刘备,只有死路一条。

汉献帝退位,刘备就称帝了。也就是说,刘备自己当了皇帝。

如果汉献帝真的过去了,那刘备怎么办?让位给汉献帝?就算他自己愿意,手底下人愿意吗?

汉献帝自己心里也明白,真要顺利到达蜀地,很快就会“生病”或者“失踪”,然后换一个好的一点的葬礼而已。


七追风

汉献帝被曹丕逼迫退位,为什么不投靠刘备仅仅是因为汉室羸弱自己没有权势,但绝不是一根筋的傻子。


汉献帝刘协可以说颠沛流离,董卓之乱后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好不容易盼到曹操死了,万不曾想曹丕比他老爹还狠直接逼他退位当了皇帝,给了自己一个山阳公养老去了。


当时的刘备呢?在汉献帝刚退位后就在蜀地称了帝,痛哭流涕宣传曹魏篡了位,自己要匡扶汉室。如果刘备真的赤胆忠心,就不会在此时称帝去激怒曹丕,这样很容易就完了汉献帝的命。


虽然说刘备一直把汉室后裔挂在嘴边,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在曹操手下时,汉献帝还尊称一句皇叔,但就在刘备自顾自逃离曹操的时候有哪怕一丝顾及刘协的意思么?

所以汉献帝退位后,不说没有机会离开自己的封底天天被人监视。就算有,也不会投奔刘备,那样无异于找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