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懸崖困境

2017年九月下旬,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播出,其中第三集《協調發展》提及在大涼山腹地,海拔1600米的懸崖頂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莊。這裡的人們進出大山,必須靠17段用藤條和木棍編織的藤梯,從山腳到山頂,人們每天都要這樣攀爬,直上直下的懸崖有13處...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願景機遇

這條被稱為不是人走的路,根本就是猴子走的路,讓無數人揪心。在善良的驅使與鞭策下,耳濡目染之間,筆者幾度想親歷而為。

一天,在食堂盛飯就餐時看到牆壁張貼有:關於開展“關愛失依兒童”愛心活動的捐款倡議書。後經仔細閱讀不由心生憐憫之念。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著衣者,終為保暖禦寒;

提筆者,方可落筆行書;

擁金者,得以存生謀福;

從長遠角度進行考慮,以上均為生存之周到,習書之必要。來項目時,成都到西昌短短350㎞距離,K9491次列車足足行駛10時08分才得以抵達。舉手投足與字裡行間之下,考驗下一代中國建設者的,是決心、勇氣、責任和擔當。在社會各界以及其他工友之力的協作下,失依兒童的生活學習等方面的條件得以改善。作為項目一員,應體現央企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更應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去播種希望。

機遇總是這樣不期而遇。來項目第15天,就降落我身上,年前到大涼山月華鄉探望6戶共計12名“失依兒童”。

親歷而為

2018年2月4日

座標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月華鄉。

住不能心安,不僅僅是身軀上的折磨;

食不得果腹,又怎只是吃不好的問題;

飲不可得體,更不是是喝不淨的窘境。

13歲的候鑫今年上二年級,十幾歲的哥哥在外打工,過年不知是否會回家與這唯一的親人團聚,我詢問後得知。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他的床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以棉襖遮風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打水洗漱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生火燒水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廚房

常年一個人在家生活、學習...

本不該他這麼小年紀經歷的

他都經歷了

當餘之行路也,身蜷鼻溢,行碎石鄉路中,窮冬寒風,鞋不覆足,足膚皸裂而不覺。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足膚皸裂

古人求學之路似在

這個孩子的生活之中再現

鮮明比對之下

身處順境的自己卻何等奢侈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他,就是阿西拉格

大涼山兩萬多名“失依兒童”之一

在他眼裡

我看到了一種渴望的眼神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關愛“失依兒童”,我們在行動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盡己所能,授己所知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山路狹窄,僅能容單人而行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背影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我們善於交流,問其所需

量力而為,對口扶貧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不忍而視

只怕心底那份心酸久久不能平靜

播種希望

‌地形條件極其險峻、地質結構極其複雜、氣候條件極為多變、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建設條件極其艱苦、安全營運難度極大。這是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雅西高速的定義。

作為這條高速公路終點的大涼山首府西昌,築路之行不僅需要現一代中國建設者的熱血豪情,不懼艱辛,刻苦奮鬥,勇於創新,積極實踐,更需要的是下一代中國青年工學家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正所謂欲立其志,撼心走先。《詹天佑之路》的主人公生活在國家被列強欺凌壓迫的時代尚且為國築路數十載,先輩事蹟我履觀數次仍富意猶未盡之感,更令我銘感五內。腦海中時時浮現的也僅有其著《敬告青年工學家》一文開篇言明:“莽莽神州,豈長貧弱,曰富曰強,首賴工學。交通不便,何以利運輸,機械不良,何以精製作。”…此言一直激勵著後世的土木學子。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築路之志,精技為先。望不以歷敗為恥,勿以前成為傲。願看似平凡的24本《詹天佑之路》能影響一個人,一批人,一代人........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詹天佑之路》

我們是

中交一公局西昌棚改項目總承包二分部

關愛“失依兒童”,中交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