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環保燈:彩繪雁魚青銅釭燈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一點殘釭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這裡的“銀釭”、“殘釭”都是指古代的一種燈具,發明於兩千多年前的漢代。

奇妙的環保燈:彩繪雁魚青銅釭燈

彩繪雁魚青銅釭燈

釭是指導煙管,釭燈就是帶導煙管的燈,又可簡稱為釭,是漢代新創制的一種燈具。漢代燈通常被做成人形、動物形和器物形,其導煙管有單管和雙管兩種,都能將煙氣導入燈腹內,使室內減少煙炱而保持清潔。燈盤一般帶有燈罩,燈罩由兩片弧形屏板構成,每片屏板的寬度為半個圓周或超過半個圓周,合攏成圓形。其作用除配合導煙管控制燈煙的汙染外,還可以根據風向和使用者的要求,隨意調節屏板的開合方向和開啟程度,從而達到擋風和調節光亮度以及光照方向的目的。燈具的各部分構件均能拆卸,便於清除燈內煙垢。釭燈是漢代燈具在功能方面最先進的發明創造,構思設計巧妙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在世界燈具史上處於領先地位。南北朝時,這種燈具仍為人們熟知,經常在詩文中被提到。到了唐代,人們可能還使用釭燈,或者至少還了解這種類型的燈。唐代以後,這種燈型則湮沒不存。

這件青銅釭燈出土于山西朔縣照十八莊,令人驚奇的是,在離朔縣不遠的陝西神木也出土了形狀極為肖似的另一件青銅燈,它們應該是一組器物。兩件青銅燈的水禽銜魚形象,更是耐人尋味。水禽銜魚圖案,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已經出現,商和西周時期的玉雕以及東漢石刻畫像中也有這一題材。古人把魚視作吉祥之物,釭燈作成此形,無疑更能博得當時人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