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mm胶片的等效分辨率是多少?

亚亚X

你问的这个问题,既可以写成一篇论文,也可以几十个字就打发了。另外,回答你这个问题,有风险,很容易招来谩骂和非议。当然,既然我愿意回答你这个问题,就不怕有人来批评了,对于正确的合理的批评,我一定洗耳恭听,并且有错必改。对于不合理的批评,我一定会就当没有看到好了,避免争论不休,和谐社会,还是以和为贵。

那么,35mm胶片的等效分辨率究竟是多少呢?

这个问题,如果抛开照相机和摄影镜头,抛开冲洗过程的变量,那么,我来简单回答一下:

A,对于35mm胶片来说,也是有很多种类的。

B,最高分辨率的35mm胶片,是色盲片或者拷贝片或者正片。

嗯,要注意的是,正片不是反转片,虽然说大多数情况下,正片和反转片是可以混用的词汇,但是实际上,正片真的不是反转片,反转片也不是正片。

色盲片或者拷贝片,这个主要是针对黑白胶卷的了,嗯,这种胶片,分辨率很高,但是这种胶片是不能用于直接拍摄的,或者说,不建议直接用于摄影,因为虽然分辨率比直接摄影的胶片要高得多,但是你知道的,色盲啊,另外,反差和对比度也太高,容易丢失高光和暗部层次,宽容度不行啊。

色盲片和拷贝片,理论上来说,换算成为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应该是可以超过3000万像素的了,嗯,没错,是可以超过3000万像素的了。

只是,无论色盲片还是拷贝片,如果洗印成为照片,或者通过幻灯机放映,或者通过扫描仪扫描,其实都是会有损失的,因此,实际上,最终我们不太可能真的可以看到或者得到3000万像素,这个和数码影像的无损传递是没有可比性的了。

对于正片来说,当然,我主要是说彩色正片,35mm彩色正片,大概应该也可以勉强获得接近3000万像素了。

C,对于常见的民用的柯达或者富士的100度彩色胶卷来说,理论上大概相当于2000万像素左右。但是由于会层层受损,比如说不严格的后期冲洗加工,比如说摄影镜头的分辨率不咋滴,等等,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1000万像素就已经不错了。

D,对于常见的柯达富士的50度的专业彩色反转片来说,这个比民用的100度的彩色胶卷稍好,嗯,只是稍好。

总结一下:其实,很多人对于胶片有一种盲目的崇拜,认为胶片这好那好,其实,真相并非如此。胶片,至少35mm胶片,无论是哪一种胶片,其实,基本上都是不可以和现在的主流数码相机相比的了,千真万确。


光线摄影学院

以前在富士上班的时候,日本专家来培训,说数码数码相机达到600万像素就跟胶片一模一样而且这个结局他们是计算过的。这句话现在听听也跟夸张。其实他们是针对100度民用胶片说的。这话基本正确。

要知道,当时都有电分机的,一张135反转片,扫描到100M, 相当于9000x6000的分辨率,等效5400万像素。

但是这么高的扫描分辨率,已经远远高过了胶片颗粒分布rms值。所以并不能真正代表胶片的等效像素。

如果按照颗粒分布来计算,民用负片600像素等效的理论至今仍然合理。反转片等效1200万像素。

所以,当佳能推出eos5d的时候,大家是不是还记得那眼前的一亮。其实,就是在对应胶片的等效像素理论。

相当于从普通负片换成了专业反转片。


91拍照聊相机

这个问题本身很不严谨,很难从一个特定角度来解答。我试试抛砖引玉:1,胶片与分辨率没有关系,(一平方厘米至少2亿颗银盐颗粒,世界上最强大的扫描后背一平方英寸有多少感应点?查一下就知道了),胶片银盐颗粒是无序分布,而分辨率的概念来自于数码相机感光元件有序排列的方式与数量;无序排列对连续影调的表现远远强于有序排列的感光元件,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如果非要学术地表达,恐怕只能这么说:胶片表现非线性影调有优势,而数码感光元件表现线性影调有优势。2,不同胶片的涂布方式不同,对影像表现的细腻度是有天壤之别的,这个话题又要分两个枝岔来说明白:a.厚乳剂型胶片(如,Kodak tri-x)颗粒比较粗,当极度放大照片时,会看到清晰的无序排列的银盐颗粒,并且每个颗粒都会有微反差,这是70年代文献摄影师追求的一种视觉效果,即使颗粒很粗,画面也不会崩溃。b.我所使用过的最细腻的135胶片是TP( kodark technical pan),它不是银盐涂布的,柯达号称放大80倍不见颗粒,这是写在该胶片包装盒上滴。我做过的实验是放大到100倍无颗粒,影像不模糊,当使用rodinal按1+300显影后,放大到120倍无颗粒,影调任然是连续的,倒是镜头分辨率的极限导致了画面模糊了。如果非要用今天的数字分辨率来衡量,那么TP秒杀所有数字后背(别忽视了TP还有4x5胶片的存在)。如果在今天一定要再次通过实验来论证一番的话,我可以提供这样的胶片,转换为数字文件的扫描仪是Hasselblad X5,光学分辨率为8000dpi,在不插值前提下,135TP扫描档案为780兆左右(16 bit/channel)。任何数码相机或后背如果用数学分辨率来比较的话,都是耍流氓。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TP停产了,成本太高。


木风棘

胶片的处理太复杂,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分辨率。所以没有固定的答案。

一、胶片的ISO(或者说ASA)不同,颗粒的大小不同,ISO越高的胶片颗粒越大,分辨率越低。以分辨率最高的ISO100为例(也有ISO50的,一般买不到),颗粒大小为0.1-4微米。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分辨率的是最大颗粒的大小。所以应该以4微米计算。得出黑白胶片的极限应该在9k✖️6k=5400万像素左右。

二、通常彩色胶片会涂3层感光剂(3种颜色)。三层乳剂是在不同的层上的,相互叠加会对分辨率照成影响。所以彩色胶片的极限应该是1800万像素左右。

三、冲洗胶片的时候,技术参数通常无法调到最佳,达不到极限状态。多少有些银盐聚合成大颗粒,对分辨率造成损失。所以通常晒好的135负片应该在900-1200万像素左右。


无聊兵6819800

这个老问题了。网上很多说计算得知的,个人认为不妥。已知胶片的精度在自身感光物质的颗粒密度,而分辨率一词来自数码图像的“像素”这一单位,颗粒密度是“物理”存在的,“像素”是虚拟存在的,没冲印前的数码图像“分辨率”大小取决于其由多少像素构成,而同等颗粒密度的胶片“分辨率”取决于胶片幅宽。共通都是看谁承载的“颗粒信息”多,萝卜白菜不好比。

我认为正确的比较法应该是肉眼比对,35mm胶片和几种数码规格图像都放大几倍同尺寸后,拉远裸眼观看距离,能同时分辨不出其“颗粒”“马赛克”的那一组就是“分辨率”等效的。


KING一IMAGE

此问题理论上不成立 数码成像单元的像素是平面排列的 每单位面积多少个像素点可知 而胶片的内部却是多层馅儿饼 银盐颗粒是立体排列的 大小还不均匀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胶卷也各不相同 对色彩的贡献也不尽相同 只能具体型号大致分析得到相对小范围的估算值 作为参考 根据网上公开资料 民用iso100的胶卷近似分辨率大致等效于一千二百~一千六百万像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