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有许多精英的国家,在国家决策上如此愚蠢,卷入两场打不赢的世界大战?

或许不见

在发动战争前,德国人也不知道自己打不赢啊。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明知道打不赢还要打,全世界好像只有日本人干过呀,对于德国这么严谨的国家,肯定是有把握了,才敢大打出手,因此不要用日本的角度来看德国。

那么德国究竟有什么资本敢于发动战争?其实就是仰仗自己的牛逼的实力,比如说普鲁士王国时期,就已经战斗力爆表,三次王朝战争震惊了世界,尤其是普法战争,不可一世的法国人被按在地上,而且还打出来了个德意志帝国,欧洲形势焕然一新,德国成为事实上的霸主,法国只能当老二,而且还得跟着英国混。

德国的经济和科技,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众所周知,普鲁士是最早发生第二次工业的国家,德意志帝国也是以工业和科技立国,同时也是教育大国,可谓是人才辈出,工业实力甚至超过了英国,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如果说到军事,那是德意志帝国的看家本领,普鲁士有军国主义传统,军事素养极高,尤其是有一批职业化军人,还是世代传承的,再加上多年实战的磨炼,士气高昂,训练水平和装备水平都是世界一流,可谓是打遍欧洲无敌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实力,虽然德国没有什么太靠谱的队友,但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也是庞然大物,至少在英国人看来,这两个没落的帝国属于百足大虫虽死未僵,如果被德国人整合了,那也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就拿经济方面来说,德国相当于赚了一波。如果再看看德国本身,成立于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虽然是个联邦,但是其境内的各邦国都效忠于普鲁士国王本人,也就是法律上的德意志皇帝,皇帝也掌管了军队,再加上德国境内的民众大多都支持战争,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

在1914年的德国人看来,法国和俄国都是不堪一击的,英国在欧洲大陆也不是德国人的对手,所以德国只要投入战争,那将是势如破竹,尤其是按照施里芬计划的打法,法国和俄国都是一触即溃的。可问题在于,德国人自己实力很强,可法国和英国的实力也不弱呀,虽然俄国确实给英法拖了后腿,但毕竟是个庞然大物,真要发起威来也不好办,所以德国人只能把希望压在西线战场,只要把法国打趴下了,英国人也就怂了,剩下俄国人自己唱戏,恐怕也是唱不了多久。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也是按照这个路线来打,可是工业化时代的战争超出了德国高层的预期,最后在西线陷入僵持,因此德国又把宝压在了东线,好不容易把俄国打的挂机了,没想到美国人又掺和进来,最后德意志帝国在内忧外患下自己崩溃了。总的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信心满满的开战,可是无法控制战争规模,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自食了苦果。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出现了新的变量,那就是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不是1918年前的那个俄国,而是综合国力和德国拉平的工业化国家,军事潜力非常大,而且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这就相当于在上单交换主机了,换了个更牛逼的选手。虽然德国在初期秒杀了法国,可问题是英国人不认怂呀,只要英国不退场,那也有交换主机的可能,果不其然,后期英国又把美国人拉来了,当然了,这主要还是德国猪队友的功劳。再看看纳粹德国的先天不足,其实也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最大bug,那就是无法称霸海洋,而对面的玩家不仅在海洋上封锁德国,还点出了战略空军这一牛逼的科技树,摆明了欺负德国人下不了海。再有就是,德国的猪队友,实在是太坑,尤其是在身边的那位,简直就是战五渣中的战五渣,辣鸡中的战斗鸡,这又有什么办法?

综上所述,德国人的决策称不上愚蠢,但德国人不是神,德国能控制的只有自己,而对手怎么反应,会不会作弊换主机,这些事都是德国人不能掌控的,只能是见招拆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但最终德国人还是输了,而且是老本输光,在二战后认了美国人当爹,至今都无法恢复独立自主,老虎变成了猫,只能打欧洲复兴这一张牌,因此德国人的确非常后悔卷入战争,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假如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然也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有识之士认为,如果当年德意志帝国没有卷入战争,经过100年的和平发展,恐怕早已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美苏两极格局了,美国人也不会像今天这么蛮横。


图维坦

战争的走向是不可预测的。

德国人和日本人一样比较短视,他们的失败是注定的。

而德国所谓的精英,其实是战术精英战略矮子,盲目自信。在德国卷入两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没有觉得自己会败。

中国人说,事物的发展是有张有驰的,缓慢向前的。而德日只知快速扩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消化。实际上这两个国家就像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一样都是撑死的。强国的发展应该是蚕食,缓慢消化,而不是鲸吞。

世界唯一百战百胜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一样转瞬即逝,别说德日这样并非世界唯一强国的国家。

世界上现存的翘楚,中国的发展用了五千年融合凝聚,俄国也用了近千年,新兴的美国也用了几百年慢慢形成现在的面积的,美国的时间较短在于是处于新大陆,人烟稀少,文明中心几乎没有。而德国日本,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地带,还妄想一战定天下。这种赌徒心态的短视,注定他们的失败。

中国历史上的汉匈大战,中原文明断断续续的经过百年战争才逐步把匈奴逼迫压缩至苦寒之地,不得不逃离。反过来匈奴人把西方文明打的落花流水。

而历史上中原亡国的时候,满蒙两个统治民族都已经淹没在了历史长河,融入进中华民族里。

中国人老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所谓底蕴是需要历久弥坚的。抗战时期的中国精英比德日精英更精英,早早就意识到中国不怕日本鲸吞而怕日本蚕食,提出持久战的战略。

历史上所有过于快速成长的国家和民族,都成为了失败者。无论是国家和人的进步发展都应该是有张有驰的,能屈能伸的。像德国日本这样只是怀着赌徒心态,针尖对麦芒的刚硬,最后都会自取灭亡。

德日的所谓精英都是赌徒罢了。刃利易卷,利有利的好处,钝有钝的好处。快刀砍不过铁锤。

德日的精英就像是不知道松手的猴子,最后难免被猎人猎杀。

俄国的领土虽大也是反复争夺得来的,而中国历史上的领土范围更是反复缩减扩张的。小的时候甚至成为偏安一隅的小国,但最终形成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范围。而德国日本,所占之地从来没想过吐出来的。有时候人不是越多越好,事物也不是越多越好。他们只是弄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战略矮子,配不上精英之说。

失败者称不上精英,最多是一方面比较突出而其他方面存在短板。他们的长处在于战术,断板在于谋略。长处在于励精图治,短处在于不厚道不善良,只想着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寻找耕地,不想着原来耕地的主人如何生存。有时候我们觉得中国喜欢做损己利人没有好处的事情,实则是一种天下大同的胸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良。

只有学会爱的人才能拥有世界,快刀可以斩乱麻,但终究只是隐藏了矛盾而没有解决矛盾,终有一天这些暗藏的问题仍然会复发。

而像美国佬那样屠尽原始居民做法,虽然历史的进步是善良和罪恶两种力量共同推动的,但是一定是善多于恶,因为我们能生存都是被爱的多,被伤害的少。


净化a木子

我是军事妹子,德国的蠢不在于同时卷入两场战争,而在于从一开始就不该发动战争。

很多人觉得德国在横扫欧洲大陆时不该放走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更不该在和英国交战正酣时转头攻击苏联。同时与东西方大国为敌,这不是蠢是什么?其实仔细分析,这也是极其无奈的结果。首先看希特勒为何放弃占领英国,在当时,登陆英国至少需要一次性运送几十万兵力,这就需要庞大的登陆舰队,还有更大庞大的海军护航舰队。

电影《希特勒回来了》,希特勒穿越到现代,学会谷歌搜索后老泪纵横

这对当时的德国来说是不现实的,要想登陆英国就必须压制英国皇家舰队,而后者可是有着百年家底,不是德国海军能比的,既然海军指望不上就得靠空军了,本来德国空军想以优势兵力消耗掉英国空军,但聪明的英国人没有上当,坚持就算挨炸也要保存实力。再加上美国的大力援助(偷袭珍珠港电影里有这个情节,美国飞行员志愿前往英国参战),德国空军最终没有得逞。海军打不过、空军没把握,几十万军队拿什么过英吉利海峡?

当时这位也是个狠人,准备背后捅希特勒一刀

其次是进攻苏联,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由来已久,甚至希特勒刚上台就有酝酿。其实在当时苏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认识到不代表能确认,苏联对德国入侵时间估计有错,他们想着德国会渡海进攻英国,到时候德军重兵困在英国,自己趁势西进,还不是势如破竹?如此大的军事行动需要500-800万的兵力,基本相当于全国动员了,做好战争准备至少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不像德国,本身就处在全满战争时期,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二战英国舰队仍然远比德国强大

所以希特勒也明白,自己即使不进攻苏联,苏联在准备好后也会动手。如果德国突然袭击,将苏联部署在欧洲区域的重兵集团消灭,那届时除了孤悬海外的英国就再无敌手了。可惜他们赌输了,国家实力的差距让他们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

喜欢请关注军事妹子,跟别人不一样呢!


军事新观察

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没法预料德国是否会战败,按照德国参谋部的分析,德国的赢面很大,而且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但最后他们还是输了,他们漏算的因素很多,但决定性的是那些德国参谋们对美国实力的计算,在一战二战前,德国的参谋部把美国的实力与捷克或是保加利亚等同。德国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足以压制欧洲大陆和半个英国,只要英国不全力参与或是保持中立,德国称霸欧洲大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且即便英国加入,单靠英国的力量也不能妨碍德国称霸欧洲。德国人也是经过缜密的分析的。

但是它唯一没有想到的是美国人的态度,就如同房间里的大象一样被德国人忽视了,在德国的那些参谋眼里,美国人不会为了欧洲人的死活而让自己卷入战争,美国人不会进行总体战式的动员,它的战争潜力也不会被用在欧洲战场上。德国足以压制欧洲大陆甚至包括英国本土,但是美国的战争潜力足以压制包括德国在内整个欧洲大陆,甚至加上远东的日本,也就是美国人足以压制除它之外的所有列强。如果美国人不帮助英国人和法国人那么德国人的赢面非常大,但是美国只要参战,如果德国人不能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解决欧洲战事,那么它就输定了。美国人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数百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其力量足以横扫整个欧洲,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从加来直接推到第聂伯河边


帝国历史观察者

一个国家有许多精英,但不代表这些精英都能参与国家决策,二战前的德国就是这样的国家。威廉二世和希特勒,他们都是专制统治者。德国的众多精英只能被迫服从,被整个专制体制裹挟。这种状况的形成跟德国的历史传统和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关。

一、军国主义历史传统

十九世纪之前的德国,可以用这么几个词来形容:分裂、混乱、落后、野蛮。德国到十九世纪晚期才完全统一,而在统一之前,德意志境内邦国林立,诸侯们长期混战。日耳曼人一向以野蛮好战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上。从神圣罗马帝国开始,德意志地区的混战持续了近千年,军队自然成了诸侯们最大的依赖。而后来脱颖而出的邦国普鲁士的军国主义色彩尤其浓厚。德意志的统一由普鲁士完成,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的容克贵族理所当然成了德国的统治阶层。容克贵族的利益跟德意志国家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俾斯麦就是容克贵族的代表。

二、自上而下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发展浪潮中,普鲁士的容克贵族作为封建主,本来应该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但是容克贵族却主动拥抱新时代。他们主动将原本的封建农奴庄园改成了资本主义农场,从容克地主变成了容克资产阶级。德国统一后,一个广阔的市场形成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消除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快就超越了老牌帝国英法。但是德国的经济发展的领导者是容克贵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容克贵族在政治上拥有特权,德国实行的是一种专制体制。而德国自己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众多的精英其实被排除在国家政权之外。

一战之后,德国虽然败了,但是容克贵族的地位依然存在,他们依然掌握着德国的经济命脉,还掌管着德国的军队体系。希特勒上台,其背后也站着容克贵族。德国国防军的军官团成员,大部分来自容克贵族。在这种专制体制下,精英再多,但没有话语权,有什么用呢。


竹林孤琴

为什么德国这个国家有许多精英,在国家决策上如此愚蠢,卷入两场打不赢的世界大战?

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德国,在当今的世界上是以严谨著称。如今的德国,经济、科技等综合实力在欧洲第一,可以说一个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却主动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两次大战都以失败告终。那么,有人就问,为什么德国有许多精英的国家,在国家决策上如此愚蠢,卷入两场打不赢的世界大战?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两方面看。

一方面,确实是一个精英辈出的国家。德国在历史上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 德国哲学可以说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石。德意志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品质和精神:如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说话有修养,知识面广,不怕辩论;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另外,德意志气质的另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战斗的精神和勇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优秀民族品质和精神的民族,这样一个精英辈出的国家,却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并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在同盟国打击下于1945年5月8日战败投降。

出现这一现象,对于德国这个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悖论。但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民族性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 另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涉及到了德国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品倾销地,商品生产出来无法销售,那么国家和整个社会就会破产!德国和奥匈帝国都经过工业革命,国内的经济快速发现,但是从当时的欧洲的地图可以看出,德国在对外贸易的道路被英、法都给堵住了。而当时的英法等国在整个世界上有着很多的殖民地,对此德国很不服气且耿耿于怀。当时德国奥匈帝国等一些国家的实力也是很强大,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德国要打破欧洲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质上也是一战后德国经济破败以及那次经济危机的结果。一战失败后,奥匈帝国被解体,德国被制裁、赔款,领土被分割。这为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由于有着强烈的民族情节,可以说德国境内对于一战有着很强的民族情绪。在看看二战爆发的时间,整个世界都在经历在经济危机,德国民众的生活很艰苦。而德国领导层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德国这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二战前期,德国的工业军事很强大。


怀疑探索者

德国民族在当今的世界上也是以严谨著称。而且,如今的德国经济,科技等综合实力可以妥妥的说一个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却主动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虽然两次都失败了,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当时德国的决策层做出的愚笨的策略,相反,这可能是当时德国决策层最好的选择。


一战前,德国和奥匈帝国都经过工业革命是的国内的经济快速发现,但是从当时的欧洲的地图可以看出,德国在对外贸易的道路被英国,法国都给堵住了。而当时的英法等国在整个世界上有着很多的殖民地,德国对此肯定不服气,为了利益,而且当时德国奥匈帝国等一些国家的实力也是很强大。所以,为了利益,德国值得一拼。


对于发动二战就更好理解了。一战失败,奥匈帝国被解体,德国被制裁,赔款,领土被分割。可以说德国境内对于一战有着很强的民族情绪。在看看二战爆发的时间,整个世界都在经历在经济危机,德国民众得生活很苦。而德国领导层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德国这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二战前期,德国的工业军事很强大,从抽法国这件事就能看出来。

只是,德国这两次全都失败。但,我觉得这并不能证明是决策层的愚蠢


古今往事浅谈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有人说,当德意志民族用思想拷问这个世界的时候,整个人类都陷入思考与沉思。而当德意志用战争来拷问这个世界得时候。整个人类都陷入悲惨和痛苦。

德国属于后期发达起来的国家。当德国的俾斯麦以统一的德意志国家首相出现在世界舞台的时候。被当做了异类。而德国的崛起引起整个欧洲的不安,尤其是法国的忌惮和反感。觉得德国的强大限制了自己作为欧洲第一大国发展。德国的崛起以后,发现整个世界都被美,英,法,俄瓜分完毕了。已经没有德国的市场了,当德国发动战争的时候,得到了所有德国精英人事的支持。但谁也没有战争竟然如此漫长和惨烈。但实际上一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与国际市场德国才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第一次无任何正义而言,就是一场欧洲强国的分赃大战。但不幸的是德国失败了。

而二战的产生,恰恰是欧洲战胜国,尤其法国对德国的无耻的榨取。一战结束的时候,德国丧失所有海外殖民地。人口的10%,

七分之一的领土。赔偿1300多亿马克的赔偿(这笔钱德国直到1998才赔付完毕。)而德国的经济已经彻底崩溃。在种情况下希特勒的崛起就不可避免。而纳粹党的兴盛恰恰是欧洲战胜国造成的。而德国认为他现在所拿到的,是他当年不应该失去的,拿回来的都是属于自己的。当德国恢复到《凡尔赛合约》之前地位的时候。希特勒的政治威望达到了巅峰。英法希望德苏战争,英法坐收渔人之利。而苏联为了避免祸水东引。积极与德国合作。希特勒就是利用了英法苏的矛盾而扩大实力。从而发动了二次大战,成为人类的恶魔。

《战争论》里有一句名言:侵略者是最爱好和平的人。希特勒说他厌恶战争,而发动二战的却是希特勒。二战的发生不仅是德国的需求,也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必然产物。这是无法避免的。是整个发达国家为了争夺资源,人口,领土所必然的。

是德意日与英法美为了夺取资源利益的战争。只不过德国是失败者而已。而任何一次战争都是为了保卫和掠夺资源而已。

但现在世界已经知道,战争不可能解决资源问题,而且会消耗资源。现在则通过经济战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清水空流

其实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因素的,再加上当时德国国内外的种种原因,最终即使德国有很多明智的精英,但是依然没能阻止德国开战。

其实一战之前,俾斯麦一直力图让德皇威廉二世不要开战,尽可能的维持欧洲平衡的局势,因为俾斯麦清楚德国的实力以及地理环境等一旦开战很难胜利。但是当时威廉二世急于证明获得更多利益,并让德国迅速扩张。而19世纪末期,世界上殖民地基本已经被英法等国瓜分完了,德国只能得到一些残渣剩饭,而这自然是威廉二世难以容忍的,其意图重新瓜分殖民地,让德国获得更多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德国人也开始期盼战争,而德国在利益纷争中和周边国家关系越来越差,比如俄国还曾是德国的盟友,但威廉二世上台后逐步舍弃原有的俾斯麦的战略,最终让俄国成了危险的敌人。最终在一战中,德国腹背受敌,国内很多资源都难以得到海外补充,战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在二战中,纳粹党之所以上台,也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一战的战败,让德国失去了所有殖民地,同时又背上了巨额债务,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又让德国民众更是生活困难,而纳粹党当时正是借助了这个环境,击败了别的政党,发展壮大,同时宣传是犹太人导致了德国战败及当时的困局,让整个德国社会变得极为疯狂。

与此同时,德国国内的其他理智声音被压制,德国的政权基本被纳粹所掌握,整个国家机器已经被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分子掌握,最终开始扩军备战,向法国英国等国复仇,并开始向东部的苏联寻求德国的生存领地。最终,二战爆发,而英法等国的纵容导致错失制裁德国的良机,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雇佣兵

首先人才分很多种,战略性人才与战术性人才。

德国民族缺少包容精神,太理性,不懂得中国太极真理,阴阳相济,强弱相存。

德国自从普鲁士统一德国后,一味用强。

过刚则折断,德国民族缺乏战略性人才,近代唯一的一个卑斯麦还被发起一战的德国皇帝夺去了权力。

其次,你知道了未必做的到,人有时候并不理性。

特别是在在一种狂热的环境中,有时候精英并不能阻止民众的狂热要求。

希特勒在上台之前是通过民选的,德国人把一个将带领自己走向灭亡的领导人选上了台。

再次,由于强烈的民族情节,知道失败还是要进行。

比如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曾阻止日本偷袭珍珠港,最后看阻止不住,明知日本要输也还是带兵上战场。

在近现代国家,基本上只要有可能,德国的精英都是希望德国好的,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但是,由于民族性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

德国发动注定失败的二战几乎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