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六國軍隊對秦作戰有沒有過大勝利?

蔣南亞

秦國雖然一統天下,但是也不是說就是一直打勝仗,比較出名的幾次大敗仗簡單說一下,然後說一下幾個秦國失敗的不怎麼為人所知的戰役吧。



河西之戰:魏國吳起以五萬魏武卒打敗50萬秦軍。

閼與之戰:趙國趙奢打敗十萬來犯的秦軍,斬首數萬。

邯鄲之戰:此戰可以說是秦國敗的最慘的一次,這次戰役的失敗影響真的很大,導致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推遲了也不為過,首先秦軍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數十萬精銳。其次最關鍵的就是失去了上黨,河東,導致秦國之後幾十年才統一天下。秦國以60萬大軍在長平決戰趙國就是為了上黨,可是此戰失敗之後,秦國不得已還上黨與韓國,割河東與魏國,歸太原與趙國。


伐楚之戰:戰國末期,李信以二十萬秦軍滅楚,結果被項燕殺的大敗而歸,損失巨大。

這幾次是秦國比較大的敗仗,再來說說影響不大的兩次戰役吧。

觀澤之戰:這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打的第一次敗仗。秦惠文王時期,張儀遊說韓魏投靠秦國之後,秦國就把矛頭直指齊國,直接派兵一萬越過韓魏進攻齊國。齊威王派匡章(章子)應戰。此戰秦軍一萬軍士損失殆盡。


函谷關之戰:秦昭襄王剛繼位不久的時候,很欣賞孟嘗君的才華,所以一直想讓孟嘗君來秦,但是孟嘗君來秦之後被魏冉排擠,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秦昭襄王知道孟嘗君有一定的才華,那麼不為我所用就必須要殺掉,之後就出現了雞鳴狗盜這個成語,孟嘗君逃回齊國,之後聯合韓魏伐秦,三國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函谷關,此戰也確實應了秦昭襄王的猜想,孟嘗君確實有一定的能力。函谷關一破,八百里秦川就盡在眼底了。所以這時候秦國割地給韓魏求和,韓魏得到好處之後也退兵了,而孟嘗君也只能退兵了。


小伍講歷史

戰國時期,六國軍隊完爆秦國的戰役多了,只是秦國看上去很牛逼,加上又有一些無良宣傳品如《大秦帝國》之類為其吹噓,才使得大家以為秦國是一路龍傲天才奪取天下的。

現在盤點一下秦軍的大敗,可能不全,多擔待

陰晉之戰:為收復被魏將吳起攻克的西河地區,秦惠公起五十萬大軍來攻,吳起僅率五萬大軍迎擊,這五萬人都是沒有立過軍功,專為立功成為武卒而來的朝氣蓬勃之士,在吳起的指揮下大破秦軍。戰前,吳起與魏武侯討論了對策,胸有成竹,秦軍果然不出其彀中。

函谷關之戰:秦國因綁架楚懷王,遭到盟國趙國、宋國唾棄,因而在齊國、韓國、魏國三國攻秦時不予救援。匡章率領齊韓魏聯軍擊敗秦軍,圍攻函谷關三年,最終攻克函谷關,還要進一步殺入關中時,孟嘗君被秦國的外交手段忽悠,放棄了滅秦的大好時機。這也是山東六國的軍隊唯一一次攻入秦國的函谷關。

閼與之戰:秦國進攻趙國,圍困閼與,趙國包括廉頗在內的名將都認為救援無益,唯獨趙奢請纓救援。趙奢出秦軍意表,快速行進到閼與城外,並且搶佔了制高點,發起突擊,大破秦軍,還留下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成語。

邯鄲之戰:秦國長平之戰坑殺趙卒四十多萬,乘趙國元氣大傷,打算一舉滅趙,遂圍攻趙都邯鄲。趙國人拼死守城,同時通過外交手段要到了楚、魏的援軍。信陵君率魏軍、春申君率楚軍夾擊圍困邯鄲的秦軍,趙軍也從城中殺出,秦軍敗得十分悽慘。戰後,韓收復上黨,趙收復太原,魏收復河東。

六國是多次把秦國打成狗的,只是秦國的關中實在太逆天,太好防守,才能多次敗而不潰。


文史宴

戰國二百餘年,秦軍並非戰無不勝,也是有失敗的戰役,只是秦軍最終笑到了最後!六國雖有勝利,但是在戰略層面上早就失敗了,因此秦軍雖有大敗,但還是殲滅六國,一統華夏!

秦魏河西之戰的早期,吳起以五萬精銳魏武卒擊潰秦國五十萬大軍,徹底佔領了河西之地。這是戰國初期秦國最大的失敗,之後秦獻公率二十萬秦軍與魏國血戰二十三年,儘管有不少勝利,但是秦國卻處在下風,被三晉暴揍,六國卑秦,醜莫大焉!



秦孝公繼位後,勵志變法強秦,與衛鞅攜手變法二十又三年,終於擊敗魏軍,收復河西失地。大秦新軍在河西全殲魏國盡存精銳武卒,被天下驚呼為秦銳士,之後秦軍與六國混戰,鮮有敗績!但是也有如下幾次敗績。


闕與之戰,秦軍十萬精銳歿於趙國飛騎。當時趙奢提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口號,居高臨下伏擊秦軍,十萬秦軍無一生還。長平之戰後的邯鄲之戰,秦軍損失十萬以上,之後魏無忌帶五國聯軍伐秦至函谷關,秦國河東郡覆滅!滅楚之戰,項燕誘敵深入,堅壁清野,秦軍在李信的帶領下一日千里追擊楚軍,最終被楚軍伏擊,傷亡七萬以上。


大秦鐵鷹劍士

當然有而且很經常!變法後的秦國已然一等一強國,但是除了扣除秦國自己攻伐不利的戰損,六國依然還是有幾次大戰取勝!

第一戰,函谷關戰役,公元前299年,齊韓魏三國聯軍扣兵函谷關,包圍三年,決戰,三國斬殺秦軍八萬,破函谷關!秦國求和!割地賠款!(退還侵佔的韓魏土地,賠償齊國軍費開支)

第二戰,邯鄲戰役,公元前258年,秦軍包圍邯鄲,趙國求援列國,以魏國為首的六國援軍在信陵君的帶領下,在邯鄲城與秦軍激戰,打敗秦軍,斬秦軍五萬,聯軍乘勝追擊,將秦軍趕回函谷關內,盡奪失地!

第三戰,宜安戰役,公元前233年,秦軍進攻趙國,趙王調李牧迎敵,雙方戰於宜安,全殲秦軍十萬!


優己

我來說一個很多人都忽略的六國擊敗秦國的戰役:信陵君合縱敗秦戰役。

這是邯鄲解圍十年後的事情。秦國發動對魏國的戰爭。信陵君從趙國回到了離開了十多年的魏國,組織了合縱。這次戰役不但擊敗先前擊敗魏軍的秦軍,還追逐秦軍到函谷關。

這一戰的後果是讓秦國喪失了往日的精銳。經此一戰,在秦昭王死後到嬴政親政這十多年,秦國無力大規模東出。這個時期是秦國休養生息的時期。


歷史哨聲

秦國自從戰神白起出現之後秦才在軍事上取得了絕對的優勢,白起打的六國得知是白起來犯,無人敢應戰,白起率領七萬人拿下擁有百萬大軍的楚國楚都,淹城掘墳。屈原投江自盡,從此中國有了端午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