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祕密

在攝影領域中,大的分支無非可以分為人、景、物這三大類。其中不乏人像攝影為大多數攝影者所愛。很多時候,我們會直接被某一張人像作品所震撼,也許是那種作品得眼神,也許是姿態,亦或是某一個細節。總之,一幅好的人像作品有太多地方值得考究。

[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秘密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拍出完美得人像呢?今天我會花一定的篇幅給大家講一個關於人像攝影得終極法則:焦距的配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當你剛剛踏入攝影的大門時,大師會告訴你,想要提升拍攝水平,一定得有一個定焦頭。或者直接推崇大家所公認得50mm定焦鏡頭讓大家嘗試。並且很多著名得人像攝影大師也一直常用50mm的定焦鏡頭作為掛機頭。那麼焦距到底對我們的畫面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呢?

[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秘密

這裡我將會從物理學角度和心理學角度給大家進行解釋關於焦距的奧秘。

首先,我們只要接觸過攝影的同學就知道,拍照片一定要選用合適的焦距!什麼是焦距?按照課本的解釋指的是:鏡片中心到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稱為焦距。

[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秘密

按照這個定義,焦距影響的即是視角。焦距越短,視角越廣;焦距越長,視角越窄。(大家想要更好的理解這一點可以嘗試用手捏成一個圓形,然後來回靠近自己的眼睛,眼睛通過中間的圓看向外面,就會發現視角的變化。)好了。課本的解釋到此就結束了,於是我們的思維只停留在了:想要拍攝更加廣闊的畫面,需要用廣角,想要把某個遠距離的景物拉近需要用長焦。

[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秘密

但是,這句話並沒有解釋什麼叫合適的焦距!所以,想要真正用好焦距,我們還需要了解焦距在心理學上是如何解釋的!

首先,大家來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場景,當你和一個人面對面交談的時候,你有注意過你的潛意識看見這個人時他停留在腦海中的畫面效果嗎?如果有注意過,你會發現腦海中是這個人的半身像的效果。因此,與人正常交談的距離,一般1-2米之間。人最習慣的就是看著這個人的半身效果。我們都知道,人的眼睛其實就相當於是我們的相機鏡頭。因此,當我們再用全畫幅相機拍照時,讓一個人像效果符合我們人肉眼的慣性思維,就會看起來更加自然,能有一種“臨場感”存在。

[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秘密

而回到我們剛剛的這個例子,半身人像剛好就是採用全畫幅相機配合50mm的焦距在1-2米處拍攝人像時所拍到的畫面。所以,按照人的心理感受來說,如何拍出一個感覺自然,能夠打動人的人像作品,其核心方法就是採用到符合人心理視覺感受的焦段來拍攝。我把這一點稱之 為:“視覺焦段”。

“視覺焦段”的使用方法:

1. 拍攝環境人像的效果 採用35mm

[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秘密

2. 拍攝半身人像的效果 採用50mm

[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秘密

3. 拍攝大半身人像效果 採用 85mm

[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秘密

4. 拍攝小半身人像或遠距離全身拍攝 採用135mm

[乾貨分享]終極解密:人像攝影之焦距得秘密

5. 拋離環境因素突出人物主體(例如T臺上突出某一模特) 採用200mm

這5點就是人像拍攝時焦距使用的核心指導思想。接下來告訴各位該如何去按照這樣的思想進行使用。

首先,按照我們的慣性思維,在拍攝一個人想時,我們會這樣去思考:

拍攝一個人——拿起相機調整參數——通過焦距改變畫面視覺——按下快門

但是,這樣的方法並不夠準確,為了拍好人像你應該這樣思考:

拍攝一個人——拿起相機調整參數——思考拍攝何種效果人像(半身?全身?小半身?)——按照視覺焦段調整到合適的焦距——通過來回走動使畫面達到該有的人像取景範圍----按下快門

好了,各位同學看見了嗎?正確的思維應該是像這樣的思考。很多攝影大師由於長期的訓練,已經有了關係思維,所以當他們在拍攝時,即使不加刻意思考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所以,為了拍出更好看的人像,大家可以先嚐試按照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練習。提升自己畫面的臨場感! 大家學會了嗎?

在下一週,我還會給大家講解人像取景的另一個終極秘密——視線高低對畫面的影響。

講攝影,我們是認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