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往事》原創小說連載之9

【上回說到如意年幼喪母,又被二孃送給了鄉下姓陳的人家。】

過了兩三年,上海那邊安定了,大哥彭順回來過一趟,要找小妹彭如意,卻沒找到。

這一次他又回來了,讓弟弟彭林跟他一起,彭林曾經攙過瞎先生在四鄉八鎮算命,周遭熟得不能再熟悉了。

瞎先生就是彭怡和布店賬房老先生唐錦疆,唐老先生當年為救彭家兩個荒唐小少爺,挺身而出,把擲彈筒給送還到槍械修理所,偽鄉長丁士餘那個死狗日的正好在,屁顛屁顛到鬼子那兒去獻好。

鬼子不理丁士餘,追問唐錦疆這玩意兒怎麼會在他手裡?

《故鄉往事》原創小說連載之9

唐錦疆說,在淨業寺巷口撿到的。

日本人說,你再去撿一個來。

唐錦疆說,颳了一夜的風,路上都乾乾淨淨的,撿不到了。

日本人說,那你長著眼睛也沒用了。

就打掉了他的眼珠。丁士餘不顧日本人哇裡哇拉亂叫,馱著唐錦疆一溜小跑,送到章先生的診所,然後懊喪地馱著一背脊的血水走了。

過了些日子,彭怡和布店的老闆彭炳乾領著兩個兒子彭順彭林給唐老先生磕頭,讓他們兩個做了唐錦疆的乾兒子,叫唐錦疆叫做“拜擺”。

唐老先生的肉眼瞎了,天眼卻開了,上通天文下懂地理,算得凡人身前身後事,極準。每日由生性好動的彭林用一根竹竿攙著,遊走四方。

有一次,唐老先生對彭林說:你這一生,就在路上了。

彭林再問啥意思,唐老先生拈住花白鬍須,笑而不答。

彭林幾十年後才咂摸出這話的意思:他隨父兄逃亡上海後,落腳曹家渡,為生計各尋出路,彭順在老家讀書讀得好,進了私營的彭浦機器廠,而他彭林只跟了一夥在青浦鄉下墾荒種菜的鹽城人,幫他們挑菜到市區,拿腳力錢。再後來他攢錢買了部勞動車,拉車自然比肩挑效率高多了。然後運菜用上政府派的卡車,他便拖著他的勞動車幫修馬路的幹活,幹成了青浦縣公路管理站的正式工人,直到退休。果然,都在路上。

如意的養父母陳家原先靠一條船江南江北販賣窯貨為生,景德鎮的餐具宜興的缸,都是粗製貨,賺頭不小,但易碎,所以淨利也沒多少,勉強吃飯而已。真正賺錢的是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壺,只是連年戰亂,已經很少人家買那些高檔貨了。加之土改時分得了土地,便系船上岸,從事農業生產。由於無子女,家裡生活比一般人家總好些。

在彭林帶著彭順剛到村口時,村民便覺察出這兩個人的異樣,鄉村之風純而又純,炊煙裡飄出誰家炒菜用了不同的油,稍有差別都能感覺得到,更何況他們一開口便打聽抱養孩子的人家。陳家得了好心人的通風報信,緊急行動起來,把如意騙上了船,由叔伯兄弟一篙撐到大河中心,在如意麵前堆了許多到陳家以來從未吃過的零食。

彭順哥倆在陳家堅守兩天沒有見著妹妹,無奈妥協,提出條件:如意留給你們可以,必須讓她上學。

陳家兩口子說,上學可以,我們供得起,這女娃至今不肯叫我們。

彭順說,如意心裡的苦你們不懂,要她叫你們爸爸媽媽,她轉不過彎來。這樣,我來勸說她,你們也變通一下。

彭順彭林與小妹如意見了面,小丫頭撲上來一把抱住大哥,那細弱的手臂力大無比,幾乎把彭順肋骨勒斷。如意突然間見了親人,這麼久積蓄的思念,所有的委屈、心酸,化作悲傷隨淚水如飛流直下,話語卻如切水的鯽魚逆流而上,行至喉嚨卻堵在喉頭,急得她連連跺腳,一迭聲喊:哥哥啊,哥哥呀!……許久才緩過來。

兄妹抱頭大哭一場,哭死去的母親,陰陽兩隔,哭兄妹離散,天各一方……淚飛頓作傾盆雨。

那種涕淚滂沱的場面,養父母也跟著心痛,差點就要放棄自己的立場,他們不忍心看,抹著眼淚走開了。

……最終如意答應了大哥的勸解,她稱養父母為“義父、恩娘”,陳家也趁著大哥在,給如意的名字改姓彭為陳,仍用她原名裡的一字,喚做 陳意女,義女的意思。未等新學期開學,就直接插到班上去上學了。

【用了兩集的篇幅,敘述瞭如意為何流落到鄉下的學校】【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