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與傳統農業有什麼區別?

Jay

農業的發展時期

農業的發展可分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三個時期。

  • 原始農業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時期時代開始的馴養繁殖動物和種植穀物階段;

  • 傳統農業是使用農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風力和自然肥料,憑藉直接經驗從事生產活動的農業;

  • 現代農業採用機械、化肥、農藥和灌溉技術,依靠工業部門提供大量物質和能源,通過引進新的生產要素和現代農業制度,利用現代科技、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來實現農業的集約化、市場化、生態化、可持續發展。

休閒農業是現代農業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休閒農業是一種利用農村設備和空間,農業生產場地、農業產品、農業經營活動、自然生態、農業自然環境、農村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和農村休閒旅遊功能,增進民眾對農村和農業的體驗,提升旅遊品質並提高農民效益,促進農村發展的新型農業。

傳統農業的特點

傳統農業具有多功能性,體現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態五個方面。

  • 經濟功能即是農業為社會提供農副產品;

  • 社會功能主要表現為對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促進社會發展;

  • 政治功能表現為農業能保持社會和政治的穩定;

  • 生態功能體現在農業對生態環境的支撐和改善方面;

  • 文化功能主要表現為農業能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提供教育、審美和休閒功能。


休閒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區別

休閒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區別在於,休閒農業不僅具有傳統農業的多功能性,還具有其他特徵

1.“三生一體”性。休閒農業是一項具有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特徵的多功能性產業,其形成是一、二、三級產業不斷融合,農業功能不斷多維化的過程;

2.區域差異性。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習慣和土地利用方式會形成不同的田園風光和民俗民風景觀;

3.參與體驗性。休閒農業為旅遊者提供觀光、休閒、體驗的等多種休閒農業項目,旅遊者可親身參與體驗;

4.投資收益性。對於在傳統農業生產中收入低的農民來說,休閒農業投入少、收益高,交易成本低;

5.循環經濟性。休閒農業通過農業生產與休閒旅遊的互動銜接,實現物質、能量、資金的循環利用


雲種養

0817說到休閒農業和傳統農業這兩個名詞概念,其實他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對農業發展進行到某一個階段的一種描述性定義。

休閒農業是從功能角度來進行定義的,指的是農業生產功能之外,它具有了休閒體驗,科普教育,觀光示範等功能。所以他能夠滿足人們的休閒需求,體驗的好奇心。這是農業在原來的傳統的一些基本的生產功能的基礎上,拓展出來的功能。

傳統農業他是從時間的概念,以及發展的水平,這兩個角度來定義的,一般和傳統農業相對應的是現代農業。

這兩個詞是會同時出現,他們是相對而言的。

休閒農業和傳統農業,如果說是他們兩者的區別就是,休閒農業是現代農業中的一部分多功能的提供也是原有的一種固化的水平相對比較低一點的生產方式的改變提升。

隨著大家的這種收入增加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原有的一些農業純生產功能及方式,能夠給市民提供這種,休閒體驗、娛樂、觀光,以及科普教育的這種功能。

這在一定的地區,從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休閒農業的雛形。

比方說有些地方他把傳統的地種水稻收割,然後以遊客參與的方式,進行娛樂化體驗化,這也屬於休閒農業的範疇。

休閒農業和現代農業的交集是更多的,尤其是裡邊的現代化生產方式的考察,參觀,能夠結合的更加的緊密,比單純的傳統農業,更容易結合起來,組織更有效。

傳統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逐漸的通過一些生產要素的集聚,發展向現代農業;在一些特殊的區域,有可能會往休閒農業方向發展。


農業引擎

休閒農業是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結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

休閒農業是“一二三產”融合,打通了生產、加工和服務環節,真生使農業1.0跨到農業3.0,在農產品的基礎上,加入許多新興業態。這對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完善經營機制、提升成員質量效益、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休閒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而二三十年前的“傳統農業”是生產,內容形式相對比較單一。比如,養殖場只是單純的養殖,種植場只是單純的種植,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業態了。

按照以往批零的模式,對中小家庭農場來講,做農業難賺錢——需要長期持續投入,且產出有限。單純的種植養殖收益,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期望收入,也就是所謂的“不掙錢難盈利”。“穀賤傷農”“菜賤傷農”屢屢發生。不然,也不會導致數以億計的農民背景離鄉進城務工,變成了農民工。

近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不論是本地農業旅遊,還是國內高端的農業觀光項目,亦或是國家農業示範基地,只做純農業項目,都沒有帶來讓人滿意的經濟效益,甚至經營都舉步維艱。因此如何在農業的基礎上衍生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帶來附加值和經濟效益,是舊有種養農村和農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為國內開休閒農業經理人培訓之先河、2年來專注休閒農業經理人培訓的機構,農學谷從眾多案例中的調查也發現,做得好的農業園區中,更多的是從一個田園化景區的角度出發,在兼顧到種植的基礎上,形成一種生活方式,融入更多的體驗類項目。如“農業科普園、DIY工坊、有機蔬菜基地、田園生態餐廳”等等,讓人們來此除了購買果蔬外,有更多種類的功能可以體驗。原有農業種養一產的收益已經變成小頭,第二產業加工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收益變成了大頭。許多休閒農場餐飲和住宿的收益佔了總收益的百分之七八十。

以自然生態和農業資源為依託的養生農莊,在歐美國家流行已十分普遍。例如法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人前往鄉村別墅修養和短期居住,佔法國全國旅遊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多。對於現有做得成功的休閒農業項目而言,都是通過農業來做旅遊,通過旅遊來帶熱區域,做活全產業鏈項目,最終達到幫助農民增收、保證企業盈利,樹立政府形象,促進區域發展。


農學谷

休閒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人們休閒,增進居民對農業和農村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形態;是結合生產、生活與生態三位一體的農業,休閒農業在經營上表現為產、供、銷及旅遊休閒服務等三級產業於一體的農業發展形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休閒農業一方面生產的是包含了勞務形態的產品,其中間投入率小;另一方面其產品一般是為了滿足人的最終消費,產品屬於最終產品。

與傳統的農業相比,休閒農業的價值鏈更長,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更高,不同地區的休閒農業差異化也越明顯。實際上,休閒農業兼具農業和旅遊業的雙重屬性。

從產業結構來看,農業屬於第一產業,而休閒農業更傾向於服務業;從滿足需求方面來看,農業主要是解決人民群眾的吃飽吃好問題,而休閒農業則主要解決人民休閒、旅遊、放鬆以及親近大自然等方面多層次需求。


經濟好望角

如題主所說,對休閒農業和傳統農業有了本質上區別的說明。

傳統農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產業,或者更為準確的說,應該是“生產性農業”。這類農業是以生產原材料為主要目的的,為的是給下游產業提供原材料。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絕大部分都是以生產原材料為目的的。中國農業人口眾多,加之現代農業科技的運用,使得我國農業的單產能力不斷提供,以致於各類農產品的產能多便過剩。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顯然就利潤微薄。

另外一方面,以生產原材料為目的的農業,還擔負著國家的糧食食品安全的戰略重任。雖然說不賺錢,但是為保國家安全,還是要保留這些產能。

休閒農業,更多的是一種以農業為載體的精神層面消費。這點與傳統農業有較大的差別。傳統農業更注重的是物質的消費,休閒農業是精神層面的消費。休閒農業通常提供的是鄉土文化的再現,傳統鄉土文化的體驗,傳統農耕文化的體驗等等。這類精神層面的消費,其收益會大大高於原材料生產帶來的收益。

但休閒農業目前也會存在一些問題:

1、路子跑偏。休閒農業也通常會種植一些作物,養殖一些家禽等,也會有些生產,但這類生產不成規模,如果沒有很好的拓展休閒業務,這些生產的作物或養殖的家禽就會很難被消化,於是,為了消化這些產品,就會變得輕文化而重產品,最終路子走便掉。所以,做休閒農業一定要嚴格控制生產的產能。

2、市場小眾。休閒農業通常是以家庭農場的形式出現,一般在城市的郊區。這類農場一般滿足的是周邊一日短途遊。這樣的形式能夠帶來的收益比較有限,可拓展的空間性並不強;休閒農場的娛樂性要足夠豐富,否則很難吸引到客戶;受限與農業的自然特性,淡旺季會比較明顯。

休閒農業要給消費者帶來的是精神層面的消費,農業即生活的狀態,而不僅僅是口腹之慾的滿足而已。

休閒農業在我國尚處在起步階段,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有待成長。有待更多能人志士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