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實驗證明了“喝普洱茶致癌不靠譜”!

時到今日,“喝普洱茶有致癌風險”的說法依然不時被提起,尤其對於愛喝茶、習慣喝早茶的廣東人來說,是不是以後再也不能喝普洱茶了?之前喝過不少普洱茶,是不是代表我們的身體已經有了致癌的危險?

在眾多大號小號的鼓吹下,層出不同的“例子”、“推斷”紛紛說明了普洱茶存在致癌風險。但是,這些文章的說法、論據都是可信的嗎?超哥認為,哪怕對方吹出了一朵花,我們還是要站在科學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不僅需要科學的思維去分析,還需要科學的實踐去驗證,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

我們用實驗證明了“喝普洱茶致癌不靠譜”!

因此,為了證實喝普洱茶是否有致癌風險,給大眾的生活一個科學的保障,話食科普聯合倍特生命科學、廣東廣播電視臺,形成一股強有力的科學力量,為大家擊破生活中的謠言!

關於“喝普洱茶是否有致癌風險”的難題,我們合力解答了三個問題,讓大家獲得最明確的結果。

1.是否“市場上普洱茶普遍含有黃麴黴素”?

答:否。

倍特生命科學實驗室先後進行了數次抽樣檢測實驗,每次進行3-4種不同茶葉的檢測與比對。其中,檢測的樣品皆是從廣州不同地區的市場或商店購買所得的普洱茶葉,屬於不同的產地、年份和牌子,儘可能多的覆蓋了廣州市民的購買來源。

我們用實驗證明了“喝普洱茶致癌不靠譜”!

倍特的植老師通過膠體金法檢測普洱茶中的黃麴黴毒素B1,檢測下限為10ppb(10ug/kg)。最終發現,次的檢測結果皆顯示為陰性,抽樣的普洱茶中的黃麴黴毒素都沒有超過相關要求的檢測標準。從中可看出,廣州的普洱茶市場暫未發現有黃麴黴毒素超標的情況,可放心飲用。

我們用實驗證明了“喝普洱茶致癌不靠譜”!

除了抽樣檢測實驗,我們還蒐集了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食品檢測所的檢測結果。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食品檢測所在2008年就承擔了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及原料中真菌毒素檢測方法研究》科技項目,對茶葉中的真菌毒素進行了摸底調查,每年檢測黃麴黴毒素的樣品約有1.5萬批次,並未發現茶葉存在真菌毒素汙染風險

可見,“市場上普洱茶普遍含有黃麴黴素”的觀點是不可信的。

2.普洱中有沒有可能含有黃麴黴毒素?

答:有可能,但不是普遍的結果。

我們用實驗證明了“喝普洱茶致癌不靠譜”!

我們用實驗證明了“喝普洱茶致癌不靠譜”!

話食科普的趙教授解釋說:瞭解茶葉工藝的都知道,普洱是靠黴菌發酵生產出來的,主要是黑麴黴。普洱的加工溫度不適合黃麴黴生長,同時黑麴黴的大量生長也會競爭性抑制黃麴黴。在普洱中,黃麴黴來不及產毒素,就被抑制了

普洱工藝中還有一個

“陳化”步驟,是將普洱放到倉庫裡繼續自然發酵,產生醇厚口感。而這個步驟是有可能汙染黃麴黴毒素的。請注意,是汙染,而不是該步驟本身產生。工廠在執行這一步的時候,普洱會因為“劣質原料、儲存不當和貨物混放”等原因而引入了黃麴黴毒素

因此,普洱中含有黃麴黴毒素其實是小廠生產不規範導致的個例,屬於食品安全事件。只要我們購買大品牌的產品就可以避免

3.萬一買到含有黃麴黴毒素的普洱,致癌風險有多大?

答:非常低。

趙教授繼續解釋道:這個問題不是普洱獨有的,很多常常吃到的食物都可能含有黃麴黴毒素,如花生、大米、玉米、大豆和各種堅果。所以國家對這類產品立法做了限量標準:花生、玉米以及它們的製品,限量為20ppb;大米及其製品,限量是10ppb;小麥、大豆、堅果及其製品,限量標準是5ppb。20ppb是多少呢?

20ppb黃麴黴毒素的量相當於吃掉1公斤大米,同時吃進去半粒米重量的黃麴黴毒素。

我們用實驗證明了“喝普洱茶致癌不靠譜”!

我們用實驗證明了“喝普洱茶致癌不靠譜”!

萬一我真的一天吃了一公斤米,一天吃了半粒米的黃麴黴毒素怎麼辦?就算這樣,也僅僅是提高癌症的患病幾率,而不是立刻患上癌症。這個幾率提高了多少呢?得肝癌的風險增加了6萬分之一。

在普洱這種食品中,患病幾率會變得更低,因為黃麴黴毒素不溶於水。我們是喝茶,並不是吃茶葉,所以喝到嘴裡的黃麴黴毒素更是極少。

結論:普洱致癌不靠譜。

我們用實驗證明了“喝普洱茶致癌不靠譜”!

從今天起,再也不用擔心無法放心飲用普洱茶,再也不用擔心被謠言擾亂了生活,因為——

一個來自標準的生命科學實驗室,用真實的實驗結果和數據驗證真相,為打破謠言建立科學、專業的基礎;

一個來自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立足於嚴謹的研究、專業的論據,用理性、科學的思維分析和解剖問題;

一個來自知名的廣播平臺,以自身的知名度與大眾公信度傳遞出生命科學的真相。

——倍特生命科學、話食科普和廣東廣播電視臺,將用實際行動為你普及科學,粉碎謠言!

圖源網絡,不妥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