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寺佛教典故《南三北七》

南三北七是隋代智者大師總結當時各家對於佛教所有教判之說的總稱。中土判教的起源,凡有兩方面:其一,佛教傳來,到南北朝時代的二、三百年間,三藏經典已大致譯出。這些教典,在印度出現的時地和因緣各異,而且隸屬的部派有別,因而所顯的義理互有出入,有空性相等許多學說同時分存並立。此土的學者更從而鑽研探討乃至解釋闡明又不一其說,遂愈形其異解紛歧。然而佛教的教義,是在多樣之中有它的統一的理體,而學者爬羅剔抉,又可把這些紛岐的教義加以整理,分別歸納作幾個範疇,更把它有秩序地配列,統一在體系的組織之下,於是形成一個佛教大一統的構圖。這是教相判釋發生原因的一面。

華嚴寺佛教典故《南三北七》

其二,由於這時教典略備,學者鑽研探討,各有所崇,思想的體系逐漸成熟,因而逐漸呈現宗派的雛形,象毗曇師、成實師、涅槃師、地論師、攝論師等相繼而出。他們把釋迦如來一代的教法,依一家的義旨,或者加以時間的配列,或者就教理的淺深加以組織,來剖判解釋,以闡明各家在整個佛教當中所佔的地位和價值。這是教相判釋發生原因的又一面。

華嚴寺佛教典故《南三北七》

華嚴寺佛教典故《南三北七》

教相判釋在慧觀、劉虯之後,一時稱盛。大成天台宗的智顗,在他所說的《法華玄義》當中,網羅這一時代的教判,便概括作“南三北七”。南北之分,據荊溪湛然說:“南謂南朝,即京江(揚子江)之南;北謂北朝,河北也。”一般作江南三家、江北七家。南地諸師之說側重佛說法的形式,主要把一代教法加以時間的配列,而以教理的組織輔之。北地諸師之說側重佛說法的內容,主要把一代教法就教理的淺深加以組織,其中也有參合時間的配列的。

南北諸師的判教互有出入,然而智顗說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就是都用頓、漸、不定三種教相。他說:“南北地通用三種教相:一頓,二漸,三不定。華嚴為化菩薩,如日照高山,名為頓教;三藏為化小乘,先教半字,故名有相教,十二年後為大乘人說五時般若乃至常住,名無相教;此等俱為漸教也。別有一經非頓漸攝而明佛性常住,《勝鬘》、《金光明》等是也,此名偏方不定教。此之三意通途共用也。”吉藏《大乘玄論》也說:“常途諸師,頓、漸、無方三種判教。”實際南三以頓、漸、不定為通相,北七則以頓、漸、圓為通相。

華嚴寺佛教典故《南三北七》

江南三家

在頓、漸、不定三種教相當中,關於頓教及不定教的判釋,江南三家大致相同,他們的分別在漸教。

一、三時教說。虎丘山岌師在漸教內更開作有相教、無相教、常住教三時。依他說,佛在《華嚴經》以後十二年間所說,闡明見有得道的法門,叫做有相教;十二年以後到《法華經》,闡明見空得道的法門,叫做無相教;最後在《涅槃經》的會上闡明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是為常住教。岌師不見於僧傳,事蹟不詳。

二、四時教說。宗愛法師在漸教內更開作有相教、無相教、同歸教、常住教四時。在岌師所判無相教終末的《法華經》,說會三歸一,萬善悉向菩提,所以特別把它提出來,叫作同歸教。此說為梁京莊嚴寺僧旻(梁三大法師之一)所採用。宗愛也不見於僧傳。

三、五時教說。齊定林寺僧柔、惠次兩師,承道場慧觀之說,在漸教內更開作有相教、無相教、褒貶抑揚教、同歸教、常住教五時。《維摩》、《思益》等經,貶抑聲聞,褒揚菩薩,所以把它從無相教的終末提出來作為褒貶抑揚教。此說為開善寺智藏、光宅寺法雲(智藏、法雲是梁三大法師中的兩位)所採用。

江北七家

在江北七家中的特點,是開出了圓教。即北魏慧光僧統承佛陀扇多之說把一代教法大別作頓、漸、圓三教,並以《華嚴》為圓教之初,為後世賢首宗所祖述。

一、五時教說。北地某師用劉虯說以《提謂波利經》為人天教,又以《維摩》、《般若》兩經列為無相教,其餘三時和南地相同。其實就是於南地的四時教說加上人天教。

二、半滿二教說。北魏菩提留支說佛說法第十二年以前都是半字教即聲聞藏,十二年後都是滿字教即菩薩藏。如吉藏《勝鬘寶窟》說:“從菩提留支度後,大分佛教為半滿兩宗,亦云聲聞、菩薩二藏。”

三、四宗說。又慧光把一代教法分作四宗:(一)因緣宗,指說六因、四緣的《毗曇》;(二)假名宗,指說三假的《成實》;(三)誑相宗,指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大品經》及三論;(四)常宗,指說常住佛性本有湛然的《涅槃經》及《華嚴經》。《勝鬘寶窟》也說:“北土彰於五時,立四宗教,謂因緣、假名及真、不真。”又法藏撰《華嚴探玄記》說:“齊朝大衍法師(慧光的弟子大衍寺曇隱)等立四宗教:(一)因緣宗,謂即小乘薩婆多等部;(二)假名宗,謂《成實論》及經部等說;(三)不真宗,謂諸部般若說即空理,明一切法不真實等;(四)真宗,謂《華嚴》、《涅槃》明法界真理法性等故。”

四、五宗說。有師在慧光的四宗內,更從常宗中把《華嚴經》提出,叫它作法界宗。此說是護身寺自軌法師所採用,淨影慧遠也採用它。

五、六宗說。有師說《法華》、《大集》兩經,慧光的四宗未收,《法華》說諸佛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可稱為真宗;《大集》說染淨俱融,法界圓普,可稱為圓宗;其餘四宗同前。此說是耆闍寺法凜法師所依用,凜師也不見於僧傳。

六、二種大乘教說。又北地禪師立二種大乘教:(一)有相大乘,(二)無相大乘。《華嚴》、《瓔珞》、《大品》等經,立十地位次,各說其功德行相,叫做有相;《楞伽》、《思益》等經,說真理沒有位次,叫做無相。

七、一音教說。北地禪師說佛用一音說法,然而眾生隨著不同的機類而獲得不同的理解。如《大乘義章》等說一音教是菩提流支所立。

依智顗《四教義》卷一:南三以成實師為重點,北七以地論師為重點。這是有相當的見地的。如南地諸師中僧柔、慧次及梁三大法師都是有名的成實師;岌師及宗愛,依《法華玄義》所說,似乎也是成實師。北地諸師中菩提流支是《十地論》譯者之一,慧光是地論師的先行者而他的四宗說是北七當中最足重視的,五宗、六宗所據的四教義也是地論師所說。

智顗在《法華玄義》當中縱橫難破南三北七十家之說,但他的化儀四教(頓、漸、秘密、不定)實淵源於南地諸師之說,他的化法四教(藏、通、別、圓)也是基於北地諸師之說而發展的,所以他的教判可以說是集南三北七之大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