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文/皎一

儘管近一年來,陳世展的所有節假日出遊計劃都和博物館與展覽有關,他還是不認為自己是一名博物館達人。就讀於廈門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他,覺得自己和身邊任何一個普通的大三的同學相比,沒什麼不一樣。

我第一次和陳世展同學約定採訪時間的時候,他正巧剛到重慶。興致勃勃的他簡單應下後,便開始了本次的行程。此次重慶之行的目標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重慶之行,本是跟隨著排球校隊,去閬中比賽的。從廈門飛到重慶,再轉動車去閬中。趁著等待轉車的幾個小時空隙,他便溜去了三峽博物館。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三峽博物館很大,內容也很豐富,對了解重慶和三峽歷史文化很有幫助。“不過我不是很喜歡。當時正好趕上馬克思誕辰,博物館把整個一樓佈置成了馬克思圖片紀念展。總感覺不那麼對。”回憶當時匆忙的行程,陳世展聳了聳肩。

能動能靜的排球少年

身高1.85米的他很愛運動。不論寒暑,東苑排球場上總會有他跳躍的身影。相比於博物館達人,大家對他的印象更多的是排球少年。對博物館的追隨,更像是他藏在心裡只說給自己聽的情話。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當被問及選擇一件印象深刻的文物來形容自己時,他半開玩笑地說“不如選馬踏飛燕吧,風風火火,能動能靜。”

“不過感覺自己性格很矛盾,每件文物都很有特點,很難準確形容的。”他認真地補充道。

面對歷史更感受到自己的無知

課餘時間抽抽空看看展,就這樣,陳世展大大小小也走過幾十個博物館了。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很小的時候,陳世展的爸媽就會帶他去博物館,不過並沒有很經常。大二的時候,機緣巧合他加入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當講解員,也就因此更想多去其他博物館看一看。

在他看來,觀展其實並不意味著什麼,單純是感興趣。不過他每去一趟博物館,對歷史的敬重就更多了一分,也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有時候一個博物館他能待將近一天再出來,整個探索和解密的過程,也讓他變得更加耐心、更加沉靜。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感悟最深的就是古人的智慧了。很多文物,體現的都是古人生存處事的方方面面。越是通過物品去回顧歷史、重構一個遙遠的世界,他對生活的感慨就越多。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每當剛進入一座展館的時候,面對數不勝數的展品,看著文物藏品們靜靜地安放著,想象著它們曾經穿越了進化、戰爭、盛世、破敗,見證了一段段或平凡或刻骨銘心的故事,人們才能更加肯定地感受到自己的無知。人們曾經創造物品來認識世界、記錄現實,後人們又通過它們來了解歷史,來重塑若干年前某片土地上曾發生的故事。

沉默的文物無法述說,卻等待著一個個重見天日的時刻,用自己的存在向世人袒露時間的秘密。這便是在博物館的探索中最具價值的地方。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陳世展印象最深的展覽經歷,是湖南省博物館前陣子剛閉幕的春秋戰國文物大聯展。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因為自己很喜歡夏商周考古,對商周文物特別感興趣,尤其是青銅器。當時湘博剛裝修完重新開館,他一關注到展覽信息便開始制定出行計劃。因為是聯展,所以展出的藏品數量特別豐富。並且其中的很多藏品都是重量級國寶,像杜虎符、鄂君啟節等都有展出。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博物館策展人員也很用心,將藏品的時間線、分類等都安排得很清楚。整個展覽將春秋戰國時期按思想文化、政治、經濟等領域分類,通過這些文物來聯繫當時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歷文化,就像高中學歷史一樣,脈絡很清楚。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最難得的是那次的長沙之旅,是和3個在網上參加活動認識的朋友一起去的。四個人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一個在湖南大學,一個在華東政法大學,一個在東南大學,剩下陳世展在廈大。去年他們來廈門玩過,三月的時候便一起重聚長沙,相約著去對方的城市,也一起看看不一樣的展覽。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不愉快的經歷也有很多。比如會經常見到在博物館裡吵鬧的,熊孩子或者大人都有。就在去年夏天,陳世展帶著“同日生小分隊”去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一名大媽在講解員解說外國鐘錶的時候,一直質疑說鐘錶為什麼不能動,為什麼不修復,還咄咄逼人地問考古人員到底有沒有在修復文物。他和同學看不下去就去幫講解員解釋,大媽回覆說她在國外見到的都是能動的,說完就走了。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這種事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特別是在親身擔任了人類博物館的解說員後,陳世展便更多地體會到了展覽背後工作人員的辛苦。“很多人只看到博物館的文物,不怎麼關注文物背後的故事。比如考古學家的發現,或者入館後工作人員的保護和講解。這些都需要公眾的傾聽和理解。”陳世展希望人們能夠更加耐心地去傾聽展品背後的故事,讓博物館的傳播功能發揮得更充分一些。

現在,陳世展計劃考研,目標是考古方向,以後想投身學術。儘管心裡沒底,他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關注考古和文博。

愛情也是這樣

前幾天,陳世展迷上了知乎的“愛情體”。隨便寫一件生活裡的瑣事,然後加上一句“愛情也是這樣。”那樣就會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感覺。他的本子上零零散散記錄著自己隨手寫的話。

愛上博物館的大學生:我想帶人們回到過去

“買了網易雲會員,想下的歌卻忽然覺得一般了。愛情也是這樣。”

“教室終於開了空調,一下涼了好多。愛情也是這樣。”

“我看得懂每一件文物的樣貌,卻看不透它究竟為何而生,有何意義。愛情也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