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年曲不离口 新凤霞关门弟子王向阳:要让更多人喜欢上评剧

她出身梨园世家,四十余年中始终曲不离口;她是一代“评剧皇后”新凤霞的关门弟子,却只与师傅有过一面之缘。她的名字叫王向阳,是省评剧院的一名优秀演员,也是刚刚出炉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之一。聊起评剧,王向阳有着说不完的话。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非遗”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喜欢上评剧。

出生梨园世家 打娘胎里就开始听戏

“我父母都是京剧演员,所以我打娘胎里就开始听戏了。我三岁时就能哼唱,四五岁时就会唱了。父母都觉得我挺有天赋,我自己也很喜欢唱,所以从小他们就按‘角儿坯子’培养我。”梨园世家的出身让王向阳从小就受戏曲熏陶。7岁,她开始了学戏之路。

在她记忆中,从7岁到17岁的10年中,每天除了上学、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基本都用来学戏了。

四十余年曲不离口 新凤霞关门弟子王向阳:要让更多人喜欢上评剧

《半江清澈半江红》饰演冷云

让王向阳记忆犹新的是小时候学习“疙瘩腔”的那段经历。父母凑钱买了一台录音机,每天都让她听《刘巧儿》《花为媒》等“新派”唱段,一个字一个字学。“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快过年那会儿,邻居家买了台黑白电视,我特想去看春晚,但是我妈说要是不把‘疙瘩腔’学会,就不许我去看,当时每天都不停练,模仿了很久还是找不准音,后来终于在播春晚的那天把‘疙瘩腔’学会了。”王向阳说,她唱的“疙瘩腔”至今都少有人能及。

遗憾 与恩师新凤霞仅一面之缘

能够师从一代“评剧皇后”新凤霞,是王向阳一生中最开心的事。不过,无缘亲自向恩师行拜师礼也是她一生中最遗憾的事。

“1998年3月时,我在北京见到了新凤霞老师,她之前也看过我表演,对我的唱功挺认可,决定收我为徒,并定下4月12日拜师。遗憾的是当年4月6日,她和爱人吴祖光老师回家乡时,因突发疾病离世,我没能在她在世时行拜师礼,后来还是吴祖光老师当众代替老师收我为徒的,我也成为了新凤霞老师最后一位关门弟子。”王向阳有些哽咽,这一生中只和恩师有过一面之缘。

在她心中,作为新凤霞最年轻的弟子,报答恩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评剧发扬传承下去。在代表黑龙江省向建党90周年在国家大剧院献礼演出中,她被观众和专家称为“新派”第一传人和中国评剧新的领军人。

推演电视剧只为专心唱评剧

与登台时的温柔婉约不同,生活中的王向阳是典型的东北姑娘,聊起天来也是快人快语。

四十余年曲不离口 新凤霞关门弟子王向阳:要让更多人喜欢上评剧

《乾坤带》饰演银屏公主

王向阳说,多年前评剧特别不景气时她也曾转行经过商,但没过多久还是选择了回到喜欢的舞台。即使在离开舞台那段日子里,她也没停下对评剧的练习,每天都是曲不离口。

“当年长影还曾找过我拍电视剧,本子我都看了,最后还是拒绝了,只希望能专心把评剧唱好。这些年北京很多院团都想把我调过去,作为龙江儿女,想扎根在咱们黑土地上,把评剧好好发扬传承下去。”王向阳说。

跟她学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得知自己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时,王向阳很激动,下定决心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评剧。

“这几年喜欢评剧的人又多了起来,观众也越来越年轻,很多都是‘80后’。”王向阳开心地说,自己的很多戏迷就像“粉丝”一样,常会千里迢迢去追看她的演出。跟她学戏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除了几位拜过师的徒弟外,还有十多位学生是由她教授唱功的,不少外地学生也很希望能跟她学艺。

“有时带队去演出,如果观众很多,我会多给学生表演机会,如果观众非常少,我会亲自上台唱,人越少我越要唱好,让更多人听到咱评剧的好,喜欢上这门艺术。”王向阳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