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光|探秘戏里戏外的评剧艺术家

她是当代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也是评剧大师新凤霞新派艺术的传承人。本期《非遗时光》,文旅君和您一起感受台上台下的谷文月,探秘戏里戏外的“杨三娥”。

非遗时光|探秘戏里戏外的评剧艺术家

非遗时光|探秘戏里戏外的评剧艺术家

20世纪80年代上映的评剧电影艺术片《杨三姐告状》,以考究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一时间在全国观众中引起轰动。这部评剧电影艺术片让人们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个流行于中国北方的地方剧种的魅力,也认识了把影片中的杨三娥演得活灵活现的评剧演员谷文月。

非遗时光|探秘戏里戏外的评剧艺术家

谈师父:追星五十年
谷文月小时候就深深地被从话匣子里传来的新凤霞的声音所吸引。那时的她已经能够把评剧《刘巧儿》全剧中每一个角色的唱念全部背诵下来。

谷文月说:“小时候,我们都住大杂院,一个院儿里住着十几户。有一个罗大爷,他家里头有个话匣子,我们孩子就老趴人家的窗户根儿那儿去听戏。”

1965年,谷文月从北京戏校毕业后,来到了中国评剧院,也来到了评剧大师新凤霞的身边。现已年逾古稀的谷文月说,作为追星族,凤霞老师就是她50多年中追的唯一的明星。

“1965年,中国评剧院旦角以白派、新派为主, 我属于新派。我从6岁开始听新凤霞老师的《刘巧儿》,来到她身边,当时心情非常激动。在她旁边演戏,就演一个群众角色, 真事儿,美死了!”谷文月说。

非遗时光|探秘戏里戏外的评剧艺术家

谈自己:继承中创新
作为评剧表演艺术家,作为评剧大师新凤霞新派艺术的传人,谷文月在和大师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将新派艺术的特点与自身的优长完美结合。
谷文月介绍说:“评剧的味儿是什么?就是从平腔梆子调来的,后来按一种说唱方法吸收各个艺术门类的优长,变成自己的东西。凤霞老师的唱法,是结合她自己自然条件的小口落子,是她创新的。有人总结凤霞老师的三大特点,一是她特有的‘疙瘩腔’,就是用小舌头、用气弹出来的疙瘩腔;二是新派的吐字归韵,她用韵腔儿,声音特别漂亮;第三个特点是鼻腔共鸣。”

非遗时光|探秘戏里戏外的评剧艺术家

谷文月是新凤霞的得意门生。她嗓音高亢甜美,表现力强,在师承新派的基础上,更借鉴了声乐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与特点。

谷文月说:“我是学师父的个性和特点,而不是学她怎么走这个音,我把声乐的声腔共鸣和新派的三大特点结合到一块了。凤霞老师是中低音嗓子,她的中音跟低音最好;我的中音和高音最好,我就想学她的低音。后来通过学声乐,打开了胸腔共鸣,低音我就下来了。”

当初拜师时,凤霞老师对谷文月说:“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则生,似我则亡。’别老说像我,你像我你准亡,所以你要学。你掌握了这些技能,再把这些技能化解开,这就是创新。”

非遗时光|探秘戏里戏外的评剧艺术家

谈徒弟:首先要爱事业
评剧演员的功底,唱与演是并重的,只有达到人戏合一才能成为永恒的经典。

新凤霞在《花为媒》中扮演的张五可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而《杨三姐告状》中谷文月扮演的杨三娥也是如此。

非遗时光|探秘戏里戏外的评剧艺术家

“我创作的杨三姐,有朴实、聪明、活泼的一面,又有机智、勇敢的一面,在她的身形动作上也下了一定的功夫。”谷文月说。


除了《杨三姐告状》之外,谷文月还演绎了像《雷雨》《高山下的花环》《水冰清抗婚》《乾隆和香妃》等,每出戏当中谷文月都融入了对于评剧新派的继承与探索。“我现在有13个徒弟。我收徒有标准,首先就是爱事业,要刻苦。”谷文月说。

非遗时光|探秘戏里戏外的评剧艺术家

台上台下的谷文月,戏里戏外的“杨三娥”!一板一眼说唱的不仅仅是故事,一招一式中是对精粹的感恩与责任。下期《非遗时光》再会~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