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忆吴祖光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今日推送之《新凤霞忆吴祖光拍》录自《我和吴祖光四十年》,作者新凤霞。吴祖光为江苏常州人,著名学者、戏剧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代表作有话剧《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等,评剧《花为媒》,京剧《三打陶三春》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程砚秋的舞台艺术》,并有《吴祖光选集》六卷本行世。

 祖光在1951年,接受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片,那时他从香港回来不久,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做编导工作。当时我知道他接受这一任务,困难相当大,梅兰芳先生的剧团很多老演员,还有一些在剧团多年,不是演员,但拍梅先生的电影,人人都要有一个妥善的安排,都得到报酬,以及资金如何使用等问题,祖光都要同梅先生和有关方面研究解决。另外,当时是建国初期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片,领导十分重视,请来了苏联美术、录音、摄影等专家。角色安排也是一大难事,祖光这人是不习惯做组织工作的,他为人忠厚,很体谅人,人家一说难处,他就同情,他为这事回家也跟我说几句,我说:“戏班的事最难办。常说:‘要想找生气,你就办台戏’。”

新凤霞忆吴祖光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吴祖光与梅兰芳

 梅先生为人周到,很念旧,跟他一辈子的班底四梁八柱,老伙伴们,他都要求拍入影片之中。可是为了质量,拍电影不一定每个角色都能上镜头。如:《断桥》这一折戏,剧团有个小生姜妙香先生,还有是梅先生的妻子梅大奶奶福芝芳,也做过演员,后来不唱戏了,专门替梅先生照顾家,姜、福二位对梅先生拍电影也很关心,出些主张。还有跟梅先生多年的许姬传先生等,这些人虽不演戏,也是梅先生参谋团的重要人。因此都要安排这些人做些工作。有人说:“吴祖光拍梅兰芳的电影很合适,他也是厚道、耐心人。”梅先生和梅大奶奶提出《断桥》这折戏,要请俞振飞先生演许仙,这也有参谋团的意见,但这事可难办啊! 

 祖光为这事很用心思。当时俞振飞先生不在内地,他在香港,处境不太好,祖光为了请俞振飞先生回来拍戏,亲自找上海的副市长潘汉年,因为俞振飞先生在香港很不得利,祖光十分同情。俞先生在香港还有债务问题,必须把香港的债务还清。祖光对我说:一定得把俞振飞接回来……请潘汉年亲自批了钱,还了俞先生在香港的债务,才能把俞先生接到北京。

新凤霞忆吴祖光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梅兰芳、俞振飞、梅葆玖之《断桥》

 办这件事也很费心,祖光四处奔走,平常他是不会求人办事的,可是为了俞振飞先生,他得到处找人。记得俞先生回到北京,陪同夫人亲自来我家向祖光道谢。那位夫人送了我一张他们夫妻的剧照。她不唱戏,怎么有剧照呢?她是名票。后来这位夫人不在了,俞先生跟言慧珠大姐结了婚。言慧珠同俞先生结婚后来北京时,也常来我家。俞先生为人也很重感情,他总说:“解放初,我从香港回到北京,亏了祖光……” 

 俞振飞先生虽然回来了,祖光真是费了不少力。但梅先生剧团,有位著名的小生姜妙香啊!这又是个难题。姜先生是位老实忠厚人,一切事都是他夫人出面,姜太太来我家找祖光,为的是拍《断桥》中的小生谁演的问题。祖光又去姜先生家把电影中计划拍的几个折子戏同姜先生说了,《宇宙锋》《断桥》中的小生戏,计划分别请两位演,姜妙香先生演《宇宙锋》中皇帝小生,俞振飞先生演《断桥》中许仙小生。说服工作在戏剧团体中,是很不容易的,可好的都是老演员,有修养,一说大家都心平气和了。那时他们都六十多岁了。 

 言慧珠大姐是梅先生的学生,她在北京都是住在梅先生家里,就是梅先生家的姑奶奶。为了分配角色,祖光也是很伤脑筋,因为言慧珠来我家向祖光提出:“我演《断桥》中的青儿……”她跟梅先生学戏多年,她的艺术确实不错,但梅太太向祖光提出:“让梅葆玖演青儿,父子同台……”那时,梅葆玖还没有正式演过主角戏,再说他喜欢玩电器,对演戏还不感兴趣。

新凤霞忆吴祖光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梅兰芳、言慧珠之《游园惊梦》

 因此演与不演,葆玖没有意见。但是言慧珠要演是十分积极迫切的,她多次找祖光要求答应她,她认为她学习梅先生的艺术,她是有成就的,同时,她的演出,也受到了内外行人的夸奖,如果能跟梅兰芳先生一起拍一部电影,这是她一生最大的荣誉。她多次要求,如能拍《断桥》一折中的青儿,她会尽一切努力为梅先生服务,她还可以替梅先生做替身排练走地位……祖光为人心软又厚道,他看言慧珠这样恳切要求,就先找梅大奶奶谈了,又亲自找梅先生谈,但得到的结果是,梅大奶奶很痛快坚决讲,言小姐演青儿不合适,梅葆玖演是为了父子合演,这是为了一个很有纪念的合作,已经决定了,谁也不能推翻的。 

 祖光在拍这部《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中,每个角色都和梅先生商量,也要和梅大奶奶,还有梅剧团里几位管事的老人,都一一征求过他们的意见。 

 梅剧团里有的角色,祖光是很喜欢的,但是没有安排他们参加演戏,如著名武生孙毓堃,他来找祖光,梅先生拍《霸王别姬》,孙毓堃来找祖光争取演霸王,祖光也认为很适合,可是必须跟梅先生商量。他跟梅先生说:“孙毓堃是最合适的霸王,个子高高的,当年杨小楼就跟梅先生合演过这一角色,孙毓堃也很愿意跟梅先生演这一角色。”梅先生开始表示可以考虑。但祖光又跟剧团管事的老人们商量后,梅先生提出请孙毓堃演霸王不合适,因为梅剧团一向是刘连荣演霸王的,如拍电影换了孙毓堃,就对不起刘连荣了。

 祖光心里是不同意刘连荣,因为刘连荣的扮相、声音,同时年岁也大了,还有其他欠缺的地方,摄制组的同志也都希望孙毓堃演,但祖光认为梅先生拍电影,考虑到要照顾他的一些老伙伴,这是应当的。祖光最后决定还是同意刘连荣演霸王了。但祖光说:“孙毓堃如演霸王,肯定比刘连荣好,因为刘连荣扮相不如孙毓堃,表现霸王的气质由武生演更有威。可是这是给梅兰芳拍电影,尊重梅先生的意见是团结工作中首要的事,在整个艺术质量上是个遗憾!”

新凤霞忆吴祖光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刘连荣之《霸王别姬》

 “文革”中把《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影片上导演祖光的名字拿掉了,后来也一直没有补上,这是违反事实的。肖长华是京剧界著名的丑角演员,跟梅兰芳先生合作演戏大半生,他是这个摄制组年岁最长的一位可敬的老人,他最诚恳谦虚。祖光回到家里时常向我谈起摄制组在经济核算方面遇到的困难情况。戏班的金钱事,多么大的班社也是一种很麻烦的事。在拍摄的过程中,全组的老演员没有一个不迟到的,有时大家化好了妆,全摄制组都准备齐了,为了等一个演员要等一两个小时,大伙怨声载道,而肖长华先生,无论戏多戏少,总是很早扮好做完一切准备工作。祖光为了拍好梅先生这部片子,知道梅先生这个团里的四梁八柱都是有威望的老演员,他一家一家的拜访问候,了解情况,肖长华先生在祖光去看他的第二天,由儿子肖盛轩陪同回拜来我家看望祖光,肖长华先生说:“这是礼尚往来,对导演的尊重……”肖长华先生一不提拍电影要多少钱;二不要求特殊照顾;三在现场拍戏严肃认真,做到和一般演员一样,没一次因他耽误开拍,是全摄制组唯一没有误过开拍的演员。他很早扮好戏等候拍戏,祖光都是问肖先生是否累了,先生说:“你可别把我当成要照顾的人,你是我的导演,我是你的演员,听你的指挥。”肖长华先生的工作态度给全摄制组留下了好印象。 

 1967年“文革”中,我随北京市戏曲团体去大兴县五七干校,劳动休息时有两位老同志过来跟我自我介绍说:“凤霞同志,我们是梅剧团的演员,演小角色的,我们受过吴导演的恩,我们永远不忘,他是好导演,在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片的现场上,生活上,吴导演总是不忘我们这些小角色,关心我们,在休息时候跟我们这些人在一起。”这位老先生说着递给我四十块钱说:“这是吴导演那时拍电影,知道我家有困难给我的,我还给凤霞同志吧……”我当然不能接受了。老人跟我一起在干校干活,他们打稻子很困难,我跟他们一个组,我抢着替他们干,天天在休息时,他们都跟我说当年跟祖光一道工作的情景。因此在现场批斗我时,这两位老人从不参加,他们总是等收了工,跟我同路走回村子,一路上讲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跟祖光合作的事,这也是对我的最大安慰和鼓励。做一件事叫人背地说个“好”,可不易呀!

(《我和吴祖光四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