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特征完成等待“见低量”反击上涨

沪市周五成交额1666亿元虽比周四1607亿元稍微多一些,但低于10及20日均额线,明显量能不足涨不动的特征,所以上证指数最终以3141点作收,下跌13.35点,跌幅0.42%,低于40日均线3142点,也跌破3月23日收盘3152点,是否会因为这样下跌而造成后面更大跌幅?或要再探底创新低呢?

市场分析习惯以为“低量会有新低价”,首先必须确认“低量”的低是多少的量为低?我做过统计后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一个固定比率的所谓“低量”,或“低位量”。如何认定“低量”呢?大家耳熟能详的低量,实际上没有一个分析者可以清楚说明多少的低量视为低量。

统计后发现低量有两个比较方式:一是低于10日均量线的日成交量就可以视为低量或低位量,所以随时都可以有低量,但不一定是低位量。低位量是指周期内的低位水平量,低于某一个低位周期的水平量视为低量,要持续性的低位量,例如针对10日均量线要超过3.16天以上造成10日均量线方向性改变,针对20日均量线需要4.47天后造成方向性改变,不同时间周期的低位量有不同时间周期的应用规律模式。

低位量低于某一个阶段周期内重要的均量线时,达到某个低位水平会出现更大周期的“低位量周期”,此时会有“断层量”的出现助跌。即3.16天、4.47天或7.75天的持续性低位量会改变10天、20天及60天均量线的趋势水平。当然还必须针对“扣减”的对比量测算,尤其是当确认进入高位周期的“扣减量”后,“扣高而助跌”的量潮出现,此时“低位量”到低位周期就会产生持续性的压低再压低,缩量也会一再的缩量。

上证指数目前的周期特征采用三个基本条件测算检视,一是时间周期,从2月12日缩量后持续至今66个交易日,超过60天周期缩量属于长周期的压缩再压缩,此时60日均量线会降到周期的低位区域。必须注意进入第二个判断“压缩比率”,以20日均额线测算采最高峰值2735.58亿元,20日均额线压缩进入0.618倍降低到1690亿元视为第一个阶段压缩量周期。周五20日均额线降低到1715亿元,尚未达到1690亿元水平但也已接近。上周五(5月18日)降到1705亿元,已有明确的低位量压缩特征,可以认定虽未到但已不远,此时随时会因为压缩到位后的反击出现。第三个步骤是“横向对比”10及20日均额线及均数线的差异,2月9日20日均额线最高峰值2735亿元对比前面周期仅低于2016年12月5日2751亿元;5月18日最低值1705亿元,已经低于2017年12与27日1720亿元,比2017年6月30日1661点为高,还有2017年2月8日是的1639亿元高。

对比20日均数线,5月24日(周四)1.3415亿手,接近2016年5月30日1.3192亿手,当时的指数在2822点区域构成支撑,目前仍在3141点区域,两者相隔485天,指数确实有明显高低位差异,但手数比较确实已经降到相对低位特征,会有何种变动呢?

任何高低位一定是先从成交手数见低后确认“底”才传导到成交金额,本栏认为这里目前的特征可以认定为“就是低位量周期”,随时会“见底后拉高”。本栏认为这里会有一次“放量后开始拉高上涨的动作出现”,必须“时时刻刻注意明显增量放量上涨的特征”,千万不要误判,更不要错过这一次的见低量、见地量及见底量的出现,迎接一波即将大涨的行情吧!

深证成指的成交金额及手数已经维持很长时间周期上的稳定量,如此明显特征加上换手频率的关系,可以确认筹码有效变动。100%换手率只需要80天,以2017年6月7日起涨周期测算换手率,238个交易日换手率302.83%,如此大量的换手说明所有成本基础都在这里,除非确实发生重大金融风暴危机导致人人自危必须杀跌持股不可,否则一定会因此而稳定。

对比沪市同样238个交易日换手率134.66%,超过一轮以上的换手平衡价在3210点,稍微高于目前的点位,要说筹码松动也早已过了松动周期,是否会有筹码重新吸收与稳定呢?比较沪深300指数同样周期,换手率105.75%,平衡价在3846点,目前仍在这个阶段与水平,所以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存在。

判断:确实又到了筹码重新锁定与沉淀的作用,多方会从这里再度拔高而涨,即使不涨也有跌不下去的现象,何须担心害怕下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