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療體系真如我們認為的那樣完美?外國月亮比我們的大而圓?

美國醫療體系真如我們認為的那樣完美?外國月亮比我們的大而圓?

平時見面多是種花養草品鑑的交流,只偶爾聊到家裡一點情況。知道他有個兒子大學畢業,去了美國發展兩年。

記得去年打電話邀他去看朋友家的盆栽,結果他說兒子從美國回來了,剛到家。說到為啥回來,回答做手術。這搞得我心裡一陣緊張,做手術再怎麼也不是個小事。

過了兩天去馮主任家裡看做完手術的兒子,一塊聊了下。小馮很健談,坐那一點也看不出剛手術幾天的樣子。

小馮在美國找了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薪水高,年輕人也很努力。上週卻膽囊結石發作,咬著牙撐到下班有點晚,就去了公司附近的一傢俬人診所做了B超,但那診所告訴他最快2天以後才有結果。

在診所裡拿了止痛類的藥吃了回去熬著。2天以後結果依然沒有出來,半夜痛的不行,只有跑去住地附近的醫療機構看急診。接待的護士很抱歉的表示,6小時以後會有醫生來接診。

小馮告訴我在美國有人對你說時間,比如約人時間,說的是幾點幾分,那麼對方肯定會是準時甚至稍稍提前出現。但如果是這種等待結果給出的官方口吻的“最快2天”“6小時以後”你就自求多福吧。這裡重點不是2天或者6小時,而是“最快”或者“以後”。在一邊的馮主任聽得直搖頭。

聽到這馮主任是一臉的關切看著兒子,這肯定是他重複聽好幾次來自兒子的敘述了,但依然是那種關愛的表情。

小馮見我表情就知道我想什麼了,一連給我說了好幾個例子來說明美國的某些醫療特色。

留學生裡還流傳一個真實故事,沒吃早餐又逢生理期的學姐走在去教室的路上突然眼前一黑(低血糖),感覺自己要昏過去於是說了一句,別叫救護車!

老馮聽到這是直翻白眼了,這些可是他第一次聽兒子說。我也只能語氣沉重的拍了下小馮的肩膀,“在那邊好好幹,保重身體,爭取早點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