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的「第四棟樓」

俞永福的「第四棟樓」

文 | 闌夕

2017年11月,俞永福去職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時,媒體們紛紛發問「俞永福去哪兒了」、「俞永福的下一站?」。

而隨著eWTP生態基金的正式成立,俞永福也再一次出現在了公眾視野之中,這一次俞永福的身份: eWTP生態基金創始合夥人及董事長,似乎從昔日的創業者再一次切換到了自己12年前的工作身份——投資人,不過俞永福似乎並不認為自己又重回投資人角色,而是想做「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

俞永福曾這樣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很多人在一件事情上取得成功,原因可能有好多種,也許起得早,命好,能力不錯,各佔百分之多少不好說。最難的是,你在第二件事情上再次取得成功,換個坑從一樓重新蓋,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而俞永福已經蓋了4棟,只不過每一件事情之間看似重新開始,但又卻步步相扣。

2001年,俞永福加入聯想投資,用了5年時間成為當時聯想投資中年輕一代的佼佼者,但卻在而立之年選擇放下投資人的身份,加入當時只有15個人的UC擔任董事長兼CEO。

8年之後的2014年,UC全面併入阿里,俞永福也來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三棟樓,從初入時執掌阿里移動幫助阿里建立移動端流量矩陣,再到負責高德,完成阿里歷史上最大的整合成功案例。阿里移動和高德成功也讓馬雲選擇將意味著阿里營收半壁江山的阿里媽媽交給俞永福,隨後更是讓俞永福負責阿里快樂和健康兩大戰略板塊之一的阿里大文娛。

初入行時的VC經歷讓俞永福在那個互聯網創業方興未艾的年代裡,接觸了超過500家創業公司,也成就了後來俞永福加入UC的一段佳話。

而UC的8年則讓俞永福從VC階段站在高樓看地面,轉變為帶領一家小創業公司最終成為移動互聯網流量世界一極,真真切切有實戰經驗,理解如何將一家創業公司做成,這也讓俞永福在後來梳理高德、阿里媽媽,執掌阿里大文娛時能夠駕輕就熟。

從投資者到創業者再到大公司管理者,俞永福將下一個選擇頂在了「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上一個說出這句話的人是沈南鵬,紅杉資本的全球合夥人、紅杉中國創始人。

只不過相比於紅杉中國初創的2005年,俞永福面前的創投生態顯然要更加廣闊,根據清科的數據統計,2005年中國初創期企業獲投事件僅為89起。

但與沈南鵬相同的是,與當時尚處於混沌狀態的創投市場一樣,俞永福面對的也是一個新的世界——eWTP生態。沈南鵬用12年的時間摸索出了一條知名美元基金品牌在中國的落地之路,而俞永福則需要找到一個聚焦「一帶一路」探索的民間基金的全球化發展路徑。

2005年時,創業、VC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都還是陌生的詞彙,但接下來的10年卻是中國互聯網和中國創投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週期。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的結束,這個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產業發展週期已經進入尾聲,而圍繞全球化和中國科技企業走出去的新產業發展週期也已經拉開序幕。

如今,出海創業已經成為了很多創業者新的選擇,創業的領域也從「一處水源供全球」的工具型產品,發展到如今更加具有當地本地化特點的電商、O2O、互聯網金融、文娛型產品。「區域性政府不同的審查帶來的挑戰,商業營商環境或者規則理解的差異帶來的挑戰等等」,這是俞永福眼中本地化所帶來的挑戰,但同樣這種挑戰帶來的新鮮感也讓他感到興奮。

俞永福將eWTP生態基金會的投資市場定位在了中美以外的項目,早期則聚焦在一帶一路沿線,這些國家沒有中美那樣發達的互聯網基礎,但卻有著更大的互聯網經濟增長空間。創業者既有機會借鑑中美成熟的產品和商業模式,但也同樣一切都是新的,因此俞永福將自己比作了一位「創業者」。

「我管過大業務,自己也做過創業公司,如何換位思考,理解對方戰略的定位,對方戰略的訴求,理解合作對接的問題。」俞永福這樣講述自己眼中希望的eWTP科技基金團隊的特徵,也就是成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

或許也正是這樣複合的經歷,讓俞永福更適合主導eWTP生態基金,更容易跳出阿里現有的全球生態體系,專注於一個全新的市場空間。

「始於阿里但不止於阿里, eWTP希望能夠成為推進’一帶一路’的一支重要的民間力量。」這是馬雲對eWTP生態的預期,eWTP基金則是這一想法的直接執行者,有著創業、投資雙重背景,又管理過阿里重要業務的俞永福似乎是最佳的選擇。

馬雲在2年前提出eWTP時,是希望解決全球化帶來的普惠問題,而鼓勵更多的各地的中小企業與年輕人取得成功無疑是實現這種普惠最佳的方式。

故事最終還是回到馬雲當初創業時的願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這也將是俞永福蓋起的「第四棟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