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營造技術解刨圖之斗拱(三)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第五層有四個拱件,七個鬥件和三個附屬件。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在這一層的簷面,正中是附屬件正心枋。往外一跳是外拽枋,往裡一跳是裡拽枋。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裡、外拽枋相列安放著單才萬拱。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簷面最前面安放的是外拽相拱。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在山面安放螞蚱頭扣住六個簷面件。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裝上六個三才升,螞蚱頭後邊裝十八斗,這一層組裝完成。在這一層的組件裡,多數是重複使用的斗拱件,如正心枋、單才萬拱、三才升。新出現的斗拱件有四件,裡、外拽枋,外拽相拱和螞蚱頭,下面就來一一簡介。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先從簷面說,正心枋前面是外拽枋,後是裡拽枋。清式《營造算例》說“[拽枋]長按面闊,其梢間長,外面每層遞加一拽架,裡面每層遞除一拽架,即長;高按一踩七扣;厚按一個口數。 其層數按拽架,裡外各幾拽架,每一拽架,計枋子一層,裡除井口枋外除機枋,其餘即拽枋”。這裡“高按一踩七扣;厚按一個口數”可能有誤,首先是單位不一,但如把踩改為鬥口也有問題,我這裡安多數書中介紹做成高兩鬥口,厚一個鬥口。拽枋的長要在搭建宮殿的過程中解釋,這裡先放下。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外拽相拱是我們這攢枓拱能從外面看到的最高最外的一個拱件,在宋式斗拱中叫令拱。宋《營造法式》說“四曰令拱。或謂之單拱。施之於裡外跳頭之上,外在挑簷枋之下,內在算程枋之下。與耍頭相交,、、、其長七十二分”。清式外拽相拱長七點二斗口,比例與宋式令拱相當。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螞蚱頭,源於宋式斗拱的爵頭。宋《營造法式》說:“爵頭,其名有四:一曰爵頭,二曰耍頭,三曰猢猻頭,四曰蜉從頭1”一般稱做耍頭。在這裡,我們只是介紹一下它的淵源,清式螞蚱頭和宋式耍頭在外露部分看起來相似,但實際看不見部分的形狀、隼卯安裝差別很大,這篇是單解清式斗拱的七踩重昂平身科,在這就不多說了,以後有空沒準會做宋式與清式的對比圖形,那樣就可看出端詳了。 1蜉從頭:在《營造法式》中蜉從頭的從字帶蟲字旁,我敲鍵盤沒這字,想從網上字典找個粘上也沒找著,特此說明。 這一回介紹七踩重昂平身科第五層以上的各個組件。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在第六層,斗拱件只有三種四件,山面的撐木頭,簷面的裡拽相拱,安放在裡拽相拱上的三才升。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與之相配的還有斗拱附屬件-枋件,在簷面從前往後依次是:挑簷枋、外拽枋、正心枋、裡拽枋。 這層中的斗拱件和附屬件較少並有重複使用件,如正心枋,裡、外拽枋。 裡拽相拱和上回介紹的外拽相拱的安裝位置不同,名詞解義相同。 這層須單獨解說的只有撐木頭和挑簷枋。下面分別解說。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挑簷枋。《清式營造則例》說:“斗拱外拽相拱上之枋,高二斗口,厚一斗口。”安裝在外拽相拱之上,是大式建築中最外邊的一個枋件。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撐木頭,又叫撐頭。《清式營造則例》說:“斗拱前後中線上,耍頭以上,桁椀以下之木材。”撐木頭前面做燕尾榫和挑簷枋相配,後面做麻葉頭裝飾。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我們接著介紹第六層以上。第七層的斗拱件就一個:桁椀。安放在山面,與之相配的是斗拱附屬件挑簷桁、正心枋、井口枋。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桁椀。《清式營造則例》說:“斗拱撐木頭之上,承託桁檁之木”.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在我們這攢斗拱中,桁椀前面挑著挑簷桁,中間託著正心桁,後面做燕尾榫扣住井口枋。 挑簷桁。《清式營造則例》說:“斗拱外拽相拱上之桁,徑三鬥口”。這也是大式建築中最外邊的一個桁件。 正心桁。《清式營造則例》說:“斗拱左右中線上之桁,徑四點五斗口”。正心桁是作為斗拱附屬件出現在大式建築中,是一攢斗拱中的最上邊的一個件。在沒有斗拱的大木結構建築中,這個位置應該是簷檁。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三)​ 井口枋。《清式營造則例》說:“裡拽相拱之上,承託天花之枋,高三點五斗口。”這也是這攢斗拱最裡的一個枋件。如從整個大木結構安裝上看,就可更好的理解井口之義了,這是後話。 說到這裡,這攢斗拱差不多說到頭了,還差一些其他細節的解釋,下回再說。 注:在本文的圖形中,有些為了方便表達新的組件,隱去了一些已有的枋件,特此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