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營造技術解刨圖之斗拱(一)

本篇斗拱名為七踩重昂平身科。既然是詳解,就從名稱的意義緣由說起。 七踩,踩-這是清式斗拱的叫法。在宋式斗拱裡叫-跳。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斗拱以大斗中心算,挑出三個鬥口的距離叫-拽架;斗拱向內外各出一個拽架叫三踩,向內外各出兩個拽架叫五踩,各出三個拽架叫七踩。 重昂,每向內外各出一個拽架就要向上加一層,就要加一個斗拱的縱向件翹或昂。我們這攢斗拱有頭昂二昂兩個昂,稱為重昂。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平身科,宋《營造法式》稱‘補間’,是指這攢斗拱在簷下的相對位置,安放在角上的叫角科,安放在柱子上面的叫柱頭科,在角科與柱頭科之間的斗拱叫平身科。上圖,在大額枋、平板枋之上,左邊是柱頭科,右邊是角科,中間的五攢斗拱是平身科,也正是我們要圖解的七踩重昂平身科。 (這裡說到一攢斗拱,什麼是攢?攢是清代的叫法,宋式叫朵。攢和朵的叫法,光說斗拱時可以簡單的理解成一套裝配好的斗拱,在整個帶斗拱的大式宮殿建築中,它是宮殿面寬與進深的基數,兩柱之間放幾攢代表間量的大小。這在以後詳解大式宮殿時還要提及。) 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第一層,大斗。大斗,這是清式斗拱的名稱,也叫坐鬥,它衍生於宋《營造法式》中的櫨枓,十字開口,是整個平身科斗拱支撐系統的受力底座。由耳、平、腰、包耳、拱擋板槽、鬥拴孔組成。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宋《營造法式》說:‘造鬥之制有四:一曰櫨鬥。二曰交互鬥。三曰齊心鬥。四曰散鬥。’ 宋時櫨鬥。其長與廣皆為三十六分。高二十分。上八分為耳,中四分為平,下八分為欹。開口廣十分,深八分。主要用於柱頭。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大斗的形狀與尺寸比例來自櫨鬥,腰、平、耳演化於欹、平、耳,如果大斗的全高為10,那麼腰和耳各佔四份,平佔兩份。與宋式櫨鬥高二十分。上八分為耳,中四分為平,下八分為欹。開口廣十分,深八分。的比例一致。宋式櫨鬥外形尺寸的長與廣,由於主要是用於柱頭,要大於清式大斗。如同樣比例,宋櫨鬥為三十六分見方,清式大斗則三十分見方,清式大斗實為三鬥口。清式斗拱的腰是直面,宋式斗拱的欹是曲面。 最重要的是鬥口。鬥口在有斗拱的大式建築中,是權衡建築尺寸的基本單位。(沒有斗拱的建築用簷柱徑作為權衡單位) 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第二層有兩個拱件,清式斗拱的叫法是正心瓜拱和翹。 兩種、四個鬥件槽升子和十八斗。 正心瓜拱橫向安放在大斗的正中,是第一個和大斗的結合件。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 翹接著安放在大斗的縱向中心,與正心瓜拱十字相交,扣住大斗的包耳和正心瓜拱。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在中國傳統大木建築中,有一個規矩,所有木結構件,它的搭接規律是山面壓簷面。什麼是山面和簷面?簡單的理解,面對一個房子,橫對著我們的是房簷,縱著對著我們的是山牆。對單一斗拱來說,橫著的是簷面,縱著的是山面。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在正心瓜拱兩邊,用鬥栓固定連接著兩個槽升子。翹的兩頭則用鬥栓固定連接著十八斗。 這一層的四種八件斗拱件,我們逐一說一說。 先說拱件。宋《營造法式》說,造拱之制有五:一曰華拱。二曰泥道拱。三曰瓜子拱。四曰令拱。五曰慢拱。 第一個裝在大斗上的拱件正心瓜拱衍生源於宋式泥道拱。它的長度比例與宋式相當,宋式泥道拱長六十二分,清長六點二斗口,寬一又四分之一斗口。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翹是第二層第二件。源自宋式斗拱件中的華拱。宋《營造法式》中又有‘抄拱’‘卷頭’‘跳頭’的稱謂。‘足材拱也。若補間鋪作,則用單材。其長七十二分。’清式翹長七鬥口,寬一斗口。基本沿襲了宋式斗拱的比例。相比於柱頭科斗拱的翹,平身科的翹要單薄些,一般說法是,平身科對出跳的支撐與柱頭比較相對次要,清式柱頭科同樣位置的翹為兩鬥口寬,柱頭科是簷面的出跳的主要支撐。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在這層還有兩種鬥件,槽升子和十八斗。 槽升子源自宋式的齊心鬥。齊心鬥,宋《營造法式》稱:‘其長廣皆十六分’。清式槽升子順槽方向長為一點四鬥口,寬為一點六五斗口。(這裡有些蹩腳,順槽方向雖短卻稱為長,包容方面雖長卻稱為寬,應是以功能為要的稱法)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槽升子有同大斗一樣的耳、平、腰,在一側正中開有拱眼壁槽,另一側開槽與正心瓜拱相配,底有鬥拴孔。 十八斗源自宋式交互鬥。交互鬥,宋《營造法式》稱:‘亦謂之“長開鬥”。施於華拱之上。其長十八分,廣十六分。’清式十八斗的比例基本繼承了宋式交互斗的參數,長一點八斗口,寬一點四鬥口。 清式十八斗有同大斗一樣的耳、平、腰,垂直於開口一側開槽與翹配合,底有鬥拴孔。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
古建筑营造技术解刨图之斗拱(一)​​第二層說到此為止,下回說第三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