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挚友如今的陌路,你和TA之间只隔了一首音乐

柏辽兹呢?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一个连钢琴都不会弹,只会吹长笛、弹吉他的音乐家,却对作曲、配器投注巨大的热情。法国音乐史里评价柏辽兹"是那么一种罕见的人,既无古人,又无来者,自弃于传统之外,乖戾奇特,时而平庸低下,时而出类拔萃,简直是一个畸形怪物。"

▼ 柏辽兹 1850

曾经的挚友如今的陌路,你和TA之间只隔了一首音乐

他是一个十足的浪漫派,痴迷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放逐他的主观感情世界。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对女演员哈里特·史密森(Harriet Smithson)病态的迷恋,在观看了一次她演出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柏辽兹从此陷入相思的煎熬,他对她的迷恋、痛苦、幻想,在那首伟大的《幻想交响曲》中达到高潮。

尽管后来哈里特成为他的妻子,但是事实证明,柏辽兹更爱的是莎士比亚,而不是哈里特·史密森,他的热情很快消退,婚后几年,他完成了《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他还痴迷于讲故事,对古希腊的那些史诗英雄充满敬畏,他的大歌剧《特洛伊人》就是受到古罗马史诗《埃涅伊德》(“Aeneid”)的启发,那是他童年的最爱。

▼ 柏辽兹 1832

曾经的挚友如今的陌路,你和TA之间只隔了一首音乐

可以想象,如果这样两位传奇人物能够在《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合作,柏辽兹作曲,帕格尼尼担任中提琴独奏,那该是怎样的演出场面!但是,历史不是这样书写的,而且,历史也没有如果。

当时,帕格尼尼得到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的中提琴,他想用这把中提琴开演奏会。帕格尼尼虽然是小提琴家,但是对于这样一把名贵的中提琴,也想一展身手,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曲目来展现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1834年,在看了柏辽兹指挥的《幻想交想曲》演出之后,帕格尼尼觉得,他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正像我们前面讲的,帕格尼尼的个性和艺术特点,与柏辽兹浪漫不羁的风格正相契合,难怪两人会一拍即合,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眼看着,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中提琴协奏曲就要诞生了。

▼《幻想交响曲》-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曾经的挚友如今的陌路,你和TA之间只隔了一首音乐

但是...你一定知道有个但是。关于什么才是“浪漫”的,两个人不在一个频道上。柏辽兹擅长的是管弦乐的创作和表现,对他来说,乐曲应该有更强的表现力,有更丰富的情感,中提琴应该作为其中的一支力量,游走于管弦乐的织体中间。而帕格尼尼呢?作为当时最伟大的弦乐演奏家,他想要的,一定是中提琴从头到尾让人眼花缭乱的杂耍式的炫技表演。

于是,当柏辽兹把第一乐章交出来的时候,帕格尼尼看到,开头就是一大段管弦乐赋格,连连大呼不行。他的评价是,中提琴“休息得太多了”,中提琴声部应该从乐曲的开头一直歌唱到结尾。

最终,合作不得不宣告失败,二人自此各走各的路:柏辽兹没有放弃,继续完成作品,写出了一部四个乐章有中提琴独奏的交响曲,帕格尼尼则继续他的演奏生涯。《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在1834年首演,当时,帕格尼尼没有出席。

▼ 伯恩斯坦指挥演奏《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曾经的挚友如今的陌路,你和TA之间只隔了一首音乐

四年之后,帕格尼尼观看了由柏辽兹亲自指挥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当时的帕格尼尼,拜疾病所赐,嗓子已经完全失声,不久,疾病还要夺走他的生命。帕格尼尼没有让几年前的那段“恩怨”继续下去,他热烈地赞扬着这部作品,对柏辽兹的欣赏之情溢于行状:演出结束后,他跑到舞台上,向柏辽兹单膝下跪,亲吻了他的手。

曾经的挚友如今的陌路,你和TA之间只隔了一首音乐

第二天,帕格尼尼托自己的儿子给柏辽兹递上了一封信,说了很多赞美的话,开头便写道:“贝多芬已死,柏辽兹一人足以让他复活。”信封里还有20,000法郎,当时的柏辽兹正处于经济困难中。1840年,帕格尼尼去世,但是他送给柏辽兹的礼物继续活着,不久之后,柏辽兹完成了他的另一部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虽然作品中担任独奏的不再是自己,但是对于帕格尼尼来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旦把自己投入到那么美妙的音乐中,个人就显得太渺小了。人在音乐中感受到的心与心的联结,要远远大于心与心的隔阂。它会让我们思考:现实中利益的冲突、观念的相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或许无法像柏辽兹一样创造音乐,但可以用音乐曲折地表达我们的心意。送给TA一首音乐,或者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你相信,TA会懂的。(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