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鬆:又一輪“海嘯”正在撲面而來

如松:又一輪“海嘯”正在撲面而來

文/如松

如松:又一輪“海嘯”正在撲面而來

2013年至2015年,新興市場貨幣遭遇一輪猛烈的拋售。這輪拋售從2013年5月的印度盧比兌美元的下跌為導火索,很快就蔓延到拉美貨幣,並最終波及到亞洲、非洲的很多國家。

2014年1月23日,阿根廷比索兌美元一日暴跌12.4%,由前一天的7.125:1跌至收盤時的8.01:1,一舉震動了世界,讓市場人士目瞪口呆;但阿根廷在2015年12月繼續創造“奇蹟”,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又創下單日最大跌幅41%的“壯舉”。雖然在當時引起了人們的驚呼,但到今天來看,是很不值得的,因為今天阿根廷比索的價值已經遠遠低於當時暴跌後的價值:

如松:又一輪“海嘯”正在撲面而來

對於阿根廷比索這樣的貨幣來說,現階段任何做多的決定都是錯誤的。其現在的價值僅僅是2014年1月23日暴跌後價值的39%,換句話說,已經比當時暴跌後又貶值了61%。2017年阿根廷官方公佈的通脹率為24.8%,阿根廷也有經濟數字作假的前科,曾經被IMF譴責,阿根廷比索在未來依舊是貶值的急先鋒,這一點基本沒疑問。

在那一輪貨幣危機中,盧布危機爆發在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本幣連續暴跌讓普京灰頭土臉;從2014年底開始,巴西雷亞爾兌美元不斷暴跌,讓分析師們不斷下調雷亞爾兌美元的預期值,華爾街驚呼:巴西貨幣貶值太快,分析師們撕報告的速度遠遠跟不上!

土耳其里拉、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哈薩克斯坦堅戈、尼日利亞奈拉都處於當時的風口浪尖。

它們其中的某些貨幣在2016年至2017年兌美元有所穩定,包括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巴西雷亞爾等;但也有貨幣一直就沒有停下貶值的腳步,在貶值的道路上持續狂奔,最典型的就是上述的阿根廷比索,還包括土耳其里拉、伊朗里亞爾等。

如松:又一輪“海嘯”正在撲面而來

土耳其里拉從2014年開始,就沒有停下貶值的腳步,看來埃爾多安的身體很棒,“運動天分”也很好。事實上,這個國家的貨幣從來就是“軟妹”的代名詞,本世紀初期曾出現2000萬一張的紙幣,2005年1月1日進行換幣,一次性去掉6個零。土耳其里拉在未來還會走到再次去零的那一天,如果您喜歡紙幣收藏,土耳其央行會給您提供充分的機會。

今天的世界市場,很可能正在醞釀新一輪的貨幣貶值浪潮,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如松:又一輪“海嘯”正在撲面而來

如松:又一輪“海嘯”正在撲面而來

如松:又一輪“海嘯”正在撲面而來

第一,新興市場國家中的一些主要貨幣兌美元的技術走勢很不妙。

印度、巴西、俄羅斯是三個金磚國家,其貨幣兌美元在周線級別上都已經走出了盤整,在貶值的方向上形成了突破,無疑代表的是一種整體性的趨勢。

當這些大經濟體的貨幣開始進入貶值趨勢之後,在兩國的貿易活動中就有利於擴大出口、削弱進口,有利於自身的經常賬盈餘,可相反地,對方的經常賬就容易出現赤字,為了維護自身的國際收支平衡,也只能被動地進行貨幣貶值。

所以,這些大的經濟體出現貨幣貶值趨勢從不是孤立的事件,也很容易導致貶值的“野火”不斷燎原。與俄羅斯、巴西、印度有緊密經貿聯繫的國家會首先承受壓力。

2013年中開始,印度盧比首先貶值,最終帶動很多新興經濟體貨幣陸續貶值;本次俄羅斯盧布、巴西雷亞爾、印度盧比同時走出貶值的趨勢,意味著本次的衝擊可能更猛烈,波及的範圍也更廣。

第二,根據印度商業信息統計署與印度商務部的統計,2017年印度貨物貿易逆差1503.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4.9%。進入2018年,貨物貿易逆差繼續擴大,1月份為170美元。貨物貿易逆差的擴大會加劇經常賬的赤字壓力。2016年,印度經常賬逆差為119億美元,縮小0.5%,這給盧比匯率提供了些許支撐。但2017年後,情況開始變差,2017年7月至9月,經常賬戶出現了72億美元的赤字,約是上一年同期的2倍。隨著貿易逆差的擴大,經常賬戶的赤字壓力加大,會推動盧比貶值。

2017—2018財年,印度財政赤字為5.94萬億盧比,佔GDP的比重為3.5%,雖然印巴爭端在不斷加劇,但印度政府對財政收支的控制還是很有成效的。

印度盧比真正的貶值壓力在債務上。印度持續多年來債臺高築,債務利息超GDP三分之一,並且由於債臺高築,經常欠錢不還,這其中中國、日本和美國都曾深受其害,這實際是很多新興經濟體總是處於“發展中”的根源。

人類經濟活動的制高點是信用,這是相互之間進行經濟聯繫的唯一紐帶,也是建立工業文明的基礎,沒有信用就只能永遠處於“發展中”。

比如:2010年中國國開行向印度的無線運營商提供了約20億的貸款,借款期限到了,印度卻稱沒錢不還了。數據顯示印度的外債高達1.4萬億美元,2017年的GDP是2.6萬億美元,外債總額是GDP的54%,這個水平實在是太高了。

這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中85%為美元債務。但截止2017年11月份印度外匯儲備僅為3995.33億美元,明顯的資不抵債。一旦美元不斷加息,意味著印度債務壓力越來越大,也意味著美聯儲割印度韭菜的時刻就會來臨。債務問題將成為印度盧比揮之不去的噩夢。事實上,歷史以來印度的貨幣都屬於軟妹幣:

如松:又一輪“海嘯”正在撲面而來

在金磚國家中,市場很重視俄羅斯、巴西、南非和中國的債務問題,事實上,印度的債務問題更嚴重。隨著美元利率不斷上升,印度外債負擔將不斷加重,印度盧比的“地基”下面都是沙子。印度央行現在處理這一問題的方式看來是小步快行,很值得警惕。印度的經濟基礎並不像外在反映得那麼好。未來兩年,盧比很可能需要加速貶值。

至於巴西和俄羅斯,正在犯同一種“病”。

中國因為過去30年經濟的高速發展,資產價格不斷上升,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升,同時伴隨著投資的不斷飽和,資本投資收益率不斷下滑,雙順差所帶來的經常賬戶盈餘不斷擴大的趨勢顯然是不可持續的,隨著經常賬戶盈餘不斷收縮(反映在剔除外債增長的自有外儲下滑),減少資本支出是必然的舉措,而巴西和俄羅斯是中國的資本輸出國。當中國的資本輸出下降之後,俄羅斯和巴西的經常賬戶就會面臨壓力,貨幣貶值壓力加大。

最近,中美貿易戰你來我往,帶來的一個確定的影響是中國只能進一步收縮資本支出,從而導致俄羅斯盧布和巴西雷亞爾開始貶值,這實際上是美國的“隔山打牛”。

俄羅斯盧布的問題還深受美國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的影響,以及俄羅斯在烏克蘭與敘利亞持續進行軍事行動的影響。

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存在比較嚴重的等級制度,這會讓自身的財政無法實現平衡,嚴重依賴鑄幣稅的徵收,不具備通過財政平衡建立本幣發行之錨的基礎,只能依賴自身的經常賬戶盈餘來支撐本幣的匯率,一旦經常賬受到壓力之後,本幣匯率只能落花流水。所以,巴西和俄羅斯的問題是帶有普遍意義的。

第三,地緣政治因素越來越緊張,讓很多國家的財政收支壓力加大。

敘利亞就不說了,這個國家幾乎到處都是戰場,敘利亞政府靠俄羅斯和伊朗輸血才能活著。

敘利亞的鄰居土耳其一直在間斷地進行戰爭,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土耳其2016年的軍費支出約為148億美元,2018年的軍費支出預計將達到260美元,兩年的時間增長了76%。軍費支出的不斷增長,加大財政壓力,推動土耳其貨幣不斷貶值,而今土耳其的通脹率在10%以上,就是最典型的表現方式。

另外,不斷進行戰爭將使資本外流並給本國的經常賬帶來巨大壓力。土耳其2017年經常賬赤字為467億美元,超過GDP(2017年為8507億美元)的5%,2018年以來的經常賬赤字還在繼續惡化之中(到2月份止,過去十二個月土耳其經常賬滾動赤字為533億美元)。土耳其里拉在今年很可能需要加速貶值,同時也會推動與自己有緊密經貿聯繫國家的貨幣貶值。

地緣政治矛盾不斷激化,推動軍費加速支出,將加速一些貨幣貶值的速度。

對於人民幣來說,上月出現貿易逆差,本月的貿易賬數據將會很關鍵,需要密切關注。事實上,2015年至2016年人民幣就經歷過一輪貶值,與其它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有一定的連帶關係。好在有很多媒體都在報道地方鐵公基項目被不斷叫停的消息,這是壓縮財政支出的手段,希望在未來能減緩衝擊的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