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鬆:世界經濟進入萎靡期,美國也不例外!

如今,是美國經濟與資產價格市場的“死貓跳”時期。

有些經濟體內需不足的現象從去年就開始了,今年不過是繼續延續而已。

次貸危機之後世界主要國家央行的大印鈔,終於將世界帶到了需求萎靡的這一天。

中美貿易談判正在抓緊進行,從所有跡象來看,特朗普現在也希望儘量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背後的原因不言自明。

歐元區2月份貿易順差繼續擴大,這是歐元區經季節因素調整後貿易順差連續第五個月擴大,主要原因並不是出口增長快,而是進口增速萎靡。

而根據我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算,中國3月出口同比增長14.2%,進口同比下降7.6%。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長1.4%,進口同比下降4.8%,貿易順差為763.1億美元,擴大了70.6%。也是典型的內需不足的特徵。

如松:世界經濟進入萎靡期,美國也不例外!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最新汽車銷量數據顯示,4月前兩週(4月1日至12日),國內乘用車日均零售銷量為31329輛,同比下跌23%;乘用車日均批發銷量33391輛,同比下跌30%,這說明內需依舊在下滑的軌道上。

特朗普為何著急籤協議?

再看看美國,今年前兩個月貨物貿易逆差持續收窄,主要也是進口增長不足導致。1月,美國出口環比上漲0.9%,進口額環比下降2.6%;2月出口環比增長1.1%,進口環比增長0.2%。也是內需增長乏力的表現。

有些經濟體內需不足的現象從去年就開始了,今年不過是繼續延續而已。這都是次貸危機之後全球主要國家的央行用印鈔推動經濟復甦的結果,印鈔推動了資產價格上漲,社會整體債務率上升,導致需求不足。

美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家庭消費(佔70%),特朗普十分關注美國樓市與股市,一旦樓市和股市遭到重大打擊,消費就會受到劇烈衝擊(有經濟學家的計算顯示,美股上漲8%,美國消費約上升1%),美國經濟就會陷入衰退。

1929年大蕭條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都是由資產價格下跌所引發,現在美國的樓市和股市的情形,同樣不樂觀。

先看股市,雖然美股去年底劇烈下跌之後,今年出現了比較劇烈的反彈,股指又回到了去年的高點附近,但明顯出現了股指與成交量的背離。

如松:世界經濟進入萎靡期,美國也不例外!


如松:世界經濟進入萎靡期,美國也不例外!


▲上圖是美股10天移動平均成交量走勢圖(藍線),下圖是標準普爾周K線走勢。雖然股指再次回到了最高位附近,但成交卻出現了劇烈的萎縮。

美股量價背離的走勢從去年4月就開始了,至現在已經持續了大約一年,這反映的是流動性耗盡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死貓跳”的過程,一旦“死貓跳”的過程結束、開始見頂回落,其下跌將是風馳電掣的,這是股市投資人比較熟悉的常識。

再看美國樓市,成屋銷售在今年1月以前的三個月連續暴跌。在1月以前的12個月中,美國成屋銷售下跌8.5%,其結果是直接導致房價同比漲幅的連續收窄。

如松:世界經濟進入萎靡期,美國也不例外!


2月,美國成屋銷售開始從低位大幅反彈,銷售總數為年化551萬戶(1月是年化494萬戶)。分析員稱,美聯儲暫停加息功不可沒,但這種刺激作用的效果應該是短暫的。

雖然美國房價還在維持漲勢,但也顯示出了量價背離的現象。

當股市、樓市開始顯示量價背離的跡象後,一旦轉勢下跌,美國家庭部門的消費能力就會受到劇烈衝擊,美國經濟增長就會面臨嚴重的威脅,美國政府的債務壓力將空前加大。

所以,特朗普現在做的只有兩件事:

第一,努力推動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希望擴大美國商品和服務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通過推動出口維持經濟增長,進而可以給資產價格提供支撐力;

第二,不斷向美聯儲開炮,要求美聯儲結束加息進程,進而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給資產價格減壓。

如松:世界經濟進入萎靡期,美國也不例外!


美國經濟的“死貓跳”時間

然而,在歐洲、美國、中國的內部需求都不足的時候,如果歐洲和中國向美國敞開市場,就意味著自己內部的經濟問題將加速爆發,因為這本身就是零和遊戲或負和遊戲。所以,相互之間誰都不會真心讓出市場。

即便特朗普使用軍事和政治等一系列手段打開了對方的市場,通過擴大出口緩解了自身經濟問題爆發的時間,也會加速將對方推入蕭條之中。

就像現在的歐元區,意大利已經陷入技術性衰退,德國經濟也陷入了停滯,一旦歐元區向美國讓出部分內部市場、美國出口增加,歐元區內企業的經營環境就會加速惡化(本身就處於內需不足的時期,企業經營環境就會更差),這會推動歐元區經濟危機和債務危機的爆發。

而歐元區經濟危機和債務危機的爆發就會嚴重打擊美國在歐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打擊美國的對歐出口,最終必然將美國也拖入經濟危機之中,就像1929年和2008年美國將歐洲拖入危機中一樣。

如今,是美國經濟與資產價格市場的“死貓跳”時期。以往我們知道一個最根本的規律是,印鈔會導致通脹惡化,進而讓實體經濟走向死亡,津巴布韋、委內瑞拉都是通過加速印鈔將自己的經濟印入了墳墓。

美國今天的經濟問題也是不斷印鈔所導致,只不過美國通過將海量印刷的美元導入資產價格市場掩蓋了真實的通脹。但即便如此,今天美國的通脹率也是偽造的結果。

影子政府統計機構經營者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說,美國的CPI公式多年來一直在改變,目的是為了低估通貨膨脹率。如果採用1980年的CPI公式測算,可以看到年通貨膨脹率大約在10%左右(下圖藍線),而非現在的2%(紅線):

如松:世界經濟進入萎靡期,美國也不例外!


同樣,如果採用1990年的CPI公式測算,可以算出年通脹率大約為5%(下圖藍線),而非2%。

如松:世界經濟進入萎靡期,美國也不例外!


其實這很好理解,既然美聯儲不斷印鈔,就要為自己找一個印鈔的理由,這個理由只能是通脹低迷,而製造通脹低迷假象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偽造通脹率。

到此,很多人會笑話美國佬,其實大可不必。最近數十年來,哪個國家不是在做同樣的事情?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哪種價格漲得快,就會將其剔除出計算通脹的籃子或者壓低其權重,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偽造通脹數據,為加速印鈔找理由。

然而,有些經濟規律是不可違背的,長期的真實高通脹就會透支全社會的購買力,導致購買力低下,內需不足,偽造通脹數據並不能改變這一結果。次貸危機之後世界主要國家央行的大印鈔,終於將世界帶到了需求萎靡的這一天。

特朗普趕得很巧,當選總統後美國經濟和資產價格即進入“死貓跳”時間,一切都是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