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读懂唐诗宋词却看不懂现在人写的古诗词?

边陲后主

这个问题我也深有同感。《中华诗词大会》再次点燃民间古诗词创作的激情,诗词写作的“复古风”重现江湖,一时间微博、朋友圈等平台,成为了古诗词爱好者施展拳脚的舞台,热热闹闹,你方吟罢我登场,给人一种生错了年代的恍惚。但是,古诗词繁荣的背后,很多质量却是不敢恭维,有人感叹,现代人写古诗词,反倒让人看不懂了!这,不能不说是诗词热在新时代遇到的尴尬。还是分条缕一缕吧。



第一个,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流行的文学体裁。这个好理解,符合历史的运动规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嘛。比如,我们上小学时就从书本或老师那里知道——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些定义式的名词,高度概括了每一个朝代的文学潮流,或者说是文化现象,它形象的告诉我们,文学有继承性,也有历史性。不言而喻,古诗词在其他历史时期虽然也有,但最突出、最好的诗词,还是唐、宋两朝。自宋朝以后,在诗词创作风格上出现了“宗唐”、“宗宋”两个流派,就是后人写诗,不是学唐朝、就是学宋代,这期间,虽然偶尔也会有佳作产生,但总体质量水平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这一点来看,现代人写不好古诗词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那真不是我们的强项。



第二个,古人写诗词是“写意”,现代人太“随意”。这里的写意不同于绘画技法,但在艺术追求上也有相通之处。古人作诗词,不论是现实风、田园风、边塞风、讽喻风等等,都非常严肃,很少是就是论事的,讲究的是立意,推崇的是锤炼字词,注重的是运用典故,即使是五绝、七绝这样的短诗,也是下了很大功夫,正所谓“看似平淡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再看当下一些人写的诗,不仅对韵律似懂非懂,硬凑,而且语言干瘪,想起啥说啥,不知所云,典型古诗词中的“蛮撞人”,“老干部体”。比如前两天看到一首诗,四句流水账,最后一句竟是“振兴中华向前冲”,如果说是喊个口号也就罢了,把这样的东西也看做是诗,写的这么任性,这么不管不顾,真让人哭笑不得。



第三个,现在的人国学储备不够充足。这实际上是写古诗词的“硬伤”,试问现在热衷于写古诗词的人有几个是中文专业,有几个是家学熏陶,又有几个经过系统的写作训练,我不敢说没有,但从一些人的水平来看,古文短板还是很突出的。我不是说不是科班出身就不能写古诗,只要你喜欢,谁都可以写,但你起码得把格式韵律什么的搞清楚吧,要不可真是揣着糊涂装明白,无知者无畏了,徒有其表,徒留笑柄。既然是想写古诗词,那就要按照古诗词的写作要求来,起码得多读多背一些经典,多少有些意境,有点美感,这是对读者的最大尊重。现实当中,让谁都看不懂的“打油诗”大行其道,而且在平台上自娱自乐式的“互相唱和”,互相吹捧,是对古诗词的误读,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不负责任。毕竟,现代人,写不了古诗词,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是瞎写、乱写,可是要被历史打脸的。


风雨寒江

首先,是真读懂唐诗宋词了吗?

没有看鉴赏,你看懂了唐诗宋词的章法,用字用韵的好处了吗?看懂了是怎么突出主题的吗?看懂了是为什么要那样分层次了吗?显然是没懂的。不然也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了。

拿着鉴赏词典,拿着别人的赏析说自己读懂了唐诗宋词,也无非就是看懂了人家的赏析。给一篇不署名的符合格律的诗词,指不定还不能分辨是古人和现代人写的。

所以,不要说自己看的懂唐诗宋词,看不懂现代人的诗词,提出这个问题就证明欣赏水平没有入门。


第二,现代人写的古诗词反而更好懂。

我是指符合诗词这一特点的作品。那些糊里糊涂写一通不符合格式,没有格律,没有押韵的不算。

现代人使用的语法更偏近现代文而非古文。如果连现代人写的符合要求,能称之为诗词的东西都看不懂。那还是只能说明不懂装懂。

第三,确实有写的谁都看不懂的

确实有写的谁都看不懂,这里教大家一个判断好坏的方式。把一首词里的所有意象,环境,人物,在脑海里幻想一边。试试看根据这首词的描述,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影”如果能流畅的构想出来,则是好的,反之七零八落,不和逻辑的,就是坏的。

现代人写诗词看不懂的原因大多就在这里了。乱凑诗句,乱用语法,毫无逻辑。不过能看出这些东西来,也需要一定的功底。


最后在申明一点,不要觉得看了古诗词的鉴赏就觉得看懂了古诗词,给你一篇无鉴赏的,让你说说好坏,不见得你能说出什么一二三来。


无聊到巅峰

我以为有这几种原因:

一.用字不准。有的作者不知道字的意思,平仄格律都没问题就是意思不沾边,自己也不清楚便写上去了,会让读者产生歧义,所以读不懂。

二.不被人理解。总会听到有人说,你不理解我!他不理解我!有时候两口子都会不理解。更何况诗人的心境,有时候你是无法理解的!只能等本人解释,不跟你说你很难明白是怎么回事!

三.今人喜欢用典和生僻字。诗人用典无非是想来丰满诗的意蕴;有人喜欢用古字代替简体字,大概是觉得只有这样才高深莫测吧!或者也有可能是为了押韵平仄之类的!

四.诗家语。中国近体诗兴于唐,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唐诗,很多人都在模仿唐诗,包括用词什么的,觉得这样比较有韵味!古时文言和我们现代的白话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对如果文字功底不好的人理解大概有点麻烦,所以也会造成不理解的情况。

五.格式的考虑。因为近体诗对平仄和格律要求的比较严格,诗人会在用字时来配合,被逼无奈甚至会用不沾边的字,也会产生歧义了。

这是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有帮助。


浩淼处人

假如真能读懂唐诗宋词,就基本(我是说基本)能看懂现在人写的古诗词。

所谓“看不懂”,大致的意思是看不上、不屑看,这就是心理作用了。这个要分主观和客观来说:

一、主观:文人相轻,看别人的作品总觉得到处是毛病,先从格律找硬伤,再从境界找瑕疵,实在找不到就说“看不懂”。

歌曲《天路》,我们开始听也就一般般,后来知道背景的时候,哭倒很多人。别人的作品,自有其创作背景,什么都不清楚就下定语,是一些伪文艺爱好者的通病。

二、客观:前面有老师已经说了,历史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沉淀下来的,自然都是精品力作。而现在人别说不是像古人那样的生活背景,就算回到古代,也未必都是文豪大家,何况古瓶装新水总会有时代的印记。

因此,客观上说,确实不会像古诗词那样古色古香。


长虹伊人

谢“边陲后主”邀答。

题主之问,一言以蔽之:今人之诗词,不及唐宋前贤之作也。

细而分之,不及有五:

一、因文化之断层,于今真懂诗词者,少矣。君之所见,今人之作——不懂,而乱写者多也,概占泰半;略懂,而滥写者众也,又占余者泰半;纵余少许尚佳之作,但因诗词已非主流文体,未得流行,故不常得而见也。

二、君之所见,唐宋诗词,是已经时间之沉淀,去芜存菁,乃中华文化之经典浓缩。以传统经典PK常见之今人俗作,有如田忌赛马之以上马对下马。俨然必胜之局也。

三、因唐宋前贤经典之名,心而慕,口而惟。未读而先生敬意也。纵有不解之典,不识之意,亦不难觅得各代解读。而今人之作,其名未显,其句未彰,遇不解,亦难于考求也。

四、今人之作,虽佳者亦难企及李杜经典之高。然则若以全唐诗四万九千余首视之,再试想其散佚不传之泛泛之作,今之上马,未必尽不如唐宋之中下马也。

五、唐宋诗词之华彩,源于普及之广也,科举应试,为政为文,不得不习。而今之高考,“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已然非必擅之科,必会之技也。故古今诗之不及,非智之不及,惟势所导也。

然则,欣见近来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文化之复兴,传统诗词热日益升温,爱好者如雨后春笋,诗词大会、诗词大赛方兴未艾,蔚然成风。似吾等志于传播传统诗词之美者,不乏其人。假以时日,跑出更多可比肩唐宋中马乃至上马之作,也未可知也,亦诚可期也!

愿共勉之!


一水诗塾

唐诗宋词是在一定文化环境,和政治因素产生的中华文明的财富!在唐宋鼎盛期间,诗词作为考试的必考科目,到宋末文天祥改革科举的考试科目以后,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诗词的衰落和断代传承,逐渐也受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们作者的文化底蕴,写作走向,以及对韵律和诗词理解!从文天祥以后就难得再有很好的古诗词。以后元曲,清小说的繁荣发展,更是体现诗词衰败断代的现象。我暂且只能肤浅的理解现代诗词不如唐诗宋词原因,可能韵和律传承和精髓我们还是没有学到。其实我们的现代诗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股清流,不必拘泥于过去文学的几种形式,百花齐放才是我们这个美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诗和远方还有亲爱的家

看不懂就对了。

旧酒瓶里可以装新酒,也可以装水。

或者其它不明液体。

你能读懂唐诗宋词,说明你有欣赏水平。

看不懂,只能是“古诗词”本身的问题。

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才是好诗。

让我们纸醉金迷的古诗词,如果味同嚼蜡,我们还会爱她吗?

面对一堆整齐的积木,敢说看不懂的人,才是真正懂诗的人。


生死有多远

写不出好诗是水平问题,好为人师爱对别人说三道四是素质问题,凡有真才实学的都很谦虚谨慎,决不会随便评价别人。很讨厌一些自认高明的人的夸夸其谈,故弄弦虚,写的诗不知自已能否看懂。


手机用户50984907012

现代人写古诗词不如古人。其因有三,一是古今语言语音变化很大,今人写起来难关重重。二是今人没人把写古诗词当做主业,放的时间少,练习少自然质量低下的多特好的少。三唐宋两朝几百年,人无计其数出现的名家曲指可数。今人多少人多少年能出一位尚不可知。当然不及李杜了。


夕阳红

因为现在有的诗写的连诗人自己都看不懂,因为蹩脚词汇在里面,让人读不懂,

这样认为自己的诗词高大上,

殊不知这样下去:你的诗就是鸡肋。

这样写诗不如不写。

个人观点:这样的诗少一些更和谐!

诗是让人读的,如果读不懂,那就是写的人有毛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