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統計,未來3年“就業形勢最好的5個專業大類”

高考倒計時,剩下的時間不到一個月,相信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會不知不覺緊張和激動起來,除了緊張興奮之餘,更多的是會考慮到填報學校和選擇專業的事,填報學校是跟分數相關的,但是專業卻是可以提前關注的,畢竟關係到未來職業的選擇和方向,究竟要選擇什麼樣的專業,能在畢業之時不愁找工作?就業統計,未來3年“就業形勢最好的5個專業大類”,看看有沒有你的專業,同時也給即將進入大學的學生一個好的參考。

1. IT行業類

IT作為一種新型產業,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國家更是大力扶持,當前,我國正在深入推進“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人工智能等重大國家戰略,更是特意強調IT行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隨著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IT行業人才需求量在逐年擴大,據國內權威數據統計,我國的信息化人才總需求量高達1500萬---2000萬人。其中,軟件開發類、網絡工程類等的缺口最突出。以軟件開發為例,我國軟件人才需求以每年遞增20%的速度增長,每年新增需求將近百萬。具體專業可參考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與計算工程、移動互聯應用技術、電子商務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專業。

就業統計,未來3年“就業形勢最好的5個專業大類”

2. 人工智能類

在國家推行各高校“新工科”專業建設中,人工智是排在了顯眼的位置,其實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它是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門新技術科學。它是許多高新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人工智能類專業包括智能、通訊、數據、心理、哲學等眾多學科,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每天都在使用人工智能了,只不過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今日頭條”APP的推薦算法屬於人工智能的範疇、谷歌廣告採用了人工智能算法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投放、甚至們每天上下班打卡所用的人臉識別系統、手機自動修圖軟件都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現在我國的人工智能人才非常短缺,未來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根據BOSS直聘發佈的《2017春季互聯網人才趨勢報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相關崗位出現全行業滲透,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其中,缺口較大的是搜索算法,供給量只能達到需求的44%,還有56%的缺口。推薦算法的缺口比例為50%,算法研究員的為43.9%,圖像算法的為43%,深度學習的缺口量排在第十,為33.8%。具體專業可參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通信工程、應用數學、統計數學等專業。

就業統計,未來3年“就業形勢最好的5個專業大類”

3. 機械製造類

隨著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機械設計製造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帶來了機械製造技術的深刻變革。特別是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的的深刻變革和發展。當代先進的設計製造技術,致力於運用先進設計製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複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製造。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命脈,沒有強大的製造業,一個國家的經濟將無法實現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機械類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裝備部”,是與製造業結合最緊密的專業。國家經濟要發展,就離不開機械製造類專業人才。具體專業可參考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機械類滲透到汽車、建築、數控、智能控制、機器人等專業。

就業統計,未來3年“就業形勢最好的5個專業大類”

4. 大數據類

大數據是眾多學科與統計學交叉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面對海量的數據,更需要對於含有信息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處理。大數據涉及數據挖掘、雲計算等數學、計算機、統計學等學科知識,它的使用範圍幾乎覆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大數據本質上是高科技的產物,它使人類對數據的挖掘和利用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據權威統計,未來3-5年大數據人才缺口將達150萬,而未來中國基礎性數據分析人才缺口將達1400萬,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崗位與大數據關聯密切,涉及大數據崗位平均薪資最低都在1.5w以上。具體專業參考大數據技術與應用、雲技術與應用、數學等專業。

就業統計,未來3年“就業形勢最好的5個專業大類”

5. 移動通信類

隨著寬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第三代移動通信、第四代移動通信、物聯網等概念、應用的興起,新興的市場正等待專業人才的開拓。5G時代即將到來,在行業以及技術層面的巨大變革之後,行業面臨新的人員需求和新的人力結構要求,尤其是爆發了對於應用性實用人才的大量需求。工信部2017年1月發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十三五”期間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年均增速定為13%以上,到2020年,產業業務收入突破8萬億元。具體專業參考通信技術、移動互聯應用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等專業。

就業統計,未來3年“就業形勢最好的5個專業大類”

以上專業大類,校企合作所共建的專業優勢明顯,專業學生直接對口企業的行業技能需求進行培養,結合校企“雙師”共同培養,專業畢業生更易受就業企業所青睞。以世紀鼎利合作辦學為例,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智能製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領域,依託產業深厚的資源,響應國家深化“新工科建設”,教學培養採用鼎利教育UBL3.0人才培養模式,將真實的產業項目引入教學,踐行學中做-做中學,能高品質就業推薦,能高薪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