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搶開「機器人」專業

大學搶開「機器人」專業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麗 王崗) 2018年高考落下帷幕,正在緩解考試壓力的眾多“00後”們除了期待自己的高考成績外,也馬不停蹄地開始將“選專業”提上日程。

根據教育部日前發佈的《關於公佈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記者梳理發現,862所高校新增專業2311個。最熱門專業當數“大數據”,包括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在內,共有近三成(250所)高校開設,佔新增專業數的10.8%。

新增熱門專業TOP15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250

機器人工程 60

商務英語 44

數字媒體藝術 41

網絡與新媒體 37

健康服務與管理 35

物聯網工程 27

金融工程 26

數字媒體技術 24

機械電子工程 23

軟件工程 23

助產學 22

電子商務 20

翻譯 20

學前教育 20

高校數(所)

梳理

佔比超一成

高校“搶”開大數據課

記者梳理發現,全國高校中共有862所新增專業2311個。其中“大數據”最熱門,共有近三成(250所)高校開設,佔新增專業數的10.8%;此外,北航、北工大等60所高校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增的165個語言類專業中, 77個為小語種專業。其中,北京外國語大學“一口氣”新增14個小語種專業,分別是比斯拉馬語、達里語、德頓語、迪維希語、斐濟語、庫克群島毛利語、隆迪語、盧森堡語、盧旺達語、紐埃語、皮金語、切瓦語、塞蘇陀語、桑戈語。

記者瞭解到,這次新增的專業,包括新增備案專業和新增審批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與“機器人工程”均屬於本科專業目錄中的特設專業,是高校自主根據本校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結合社會需求,自主開設,只需向教育主管部門備案,教育主管部門不進行審批。

冰雪專業“新”

“智能製造”緊跟潮流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一些“大熱”專業外,今年多所高校新增招生專業,且均與當前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密結合。

如哈爾濱體育學院增“冰雪運動”專業;北京體育大學就備戰冬奧會、冬殘奧會,專門成立冰球運動學院、國際體育組織學院等,據該校招生與就業處副處長孫鵬宇介紹,該校還成立了冰雪產業管理實驗班,組建了體育賽事資源(節目)製作人才培養實驗班和體育賽事解說培養實驗班,全方位培養體育保障人才。

此外,多所高校也緊跟潮流開了“智能”專業,如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新增“智能醫學工程”專業;同濟大學、上海大學等新增了“智能製造工程”專業等。

北京林業大學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今年為美麗中國建設新增兩個專業方向:“一個是以綠色發展方式為導向的專業方向‘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森林康養方向)’,一個是綠色生產方式為導向的專業方向‘林產化工(生物質能源科學與工程方向)’。”

分析

避免一哄而上

專業特色應論證

就此,記者採訪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他表示,用“大熱”來形容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專業,一點也不為過。

熊丙奇稱,我國高校從2015年起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當年,有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大學成為首批獲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獲批。此次250所高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幾乎是前兩次獲批高校的8倍。在過去三年間,我國已有283所高校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增設速度要慢一些,但從2015年只有1所學校開設,2016年24所高校開設,到此次有60所學校開設,也勢頭迅猛。目前,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的高校已經有85所。

雖然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專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有各種利好,產業人才需求旺盛,國家也大力支持,熊丙奇告訴記者,但高校在開設相關專業時,還是應結合國家的人才政策、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就本校開設這方面的專業,有無現實條件,怎樣進行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形成專業特色等進行論證。“培養滿足產業發展,推進產業創新的人才,但不能一哄而上。”熊丙奇分析稱。

北京部分高校新增專業

專業名稱 授予學位 修業年限

北京大學 人類學 法學 四年

中國人民大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理學 四年

清華大學 交通工程 工學 二年

北京交通大學 網絡與新媒體 文學 四年

北京林業大學 物聯網工程 工學 四年

北京師範大學 環境生態工程 工學 四年

中國傳媒大學 新媒體藝術 藝術學 四年

中國礦業大學 機器人工程 工學 四年

自主權下放

期待高校更好表現

熊丙奇同時還表示,一些被社會輿論、公眾認為的“熱門”專業,從社會需求和就業角度看,卻是“大冷門”,畢業生就業狀況可能並不如預期。比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佈《2016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名單顯示,175所高校撤銷576個學位點,其中,有35個軟件工程學位點被撤銷。引起廣泛關注。因為我國高校的軟件工程專業,是從2000年前後開始發展的,2001年,經批准,全國成立了35所示範性軟件學院。到2016年,軟件工程專業達到563個。

毫無疑問,高校軟件工程專業為國家、社會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促進了產業發展。但也不可否認,有的高校的軟件工程專業,是低水平重複設置,缺乏特色和質量保障。當前我國培養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人才,和近20年前,培養軟件人才有諸多類似,不同的是,國家進一步下放高校的自主權,而更注重通過制定戰略規劃、優惠政策等,來引導高校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因此,我們期待高校能表現地更好。”熊丙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