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中國的三大,血性智慧!眾志成城,不死中國心

與鴉片戰爭的程度和目的不同,日本侵華本質上是欲吞併統治中國,奴役這片國土的人們,所以在認識到這個目的後,中國的抗戰體現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徹底抗擊。

由於國力,軍力和軍事裝備存在的巨大差距,在抗日戰爭前期和中期,中國人客觀上採取了守勢。在守勢階段,起碼又有三大“血性智慧”去抗擊,去削弱瓦解日本的攻勢。

所謂血性智慧,是建立在不得已,甚至是先犧牲自己的部分利益去換取戰略上的有利態勢,慘痛又令人敬佩。

正面的抗戰與轉移,以空間換時間

抗日戰爭中,中國的三大,血性智慧!眾志成城,不死中國心

早期的山西忻口戰役

日軍機動化程度很高,從東北華北往南打,從上海登陸往往西打,以及此後的佔領供廣州,登陸廣西欽州等等,都反應了其快速機動的特點。日劇所到之處,無論是中國大城市,中國大兵團,都會被日軍佔領和擊潰(山西、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等)。

認識到差距,中國採取了分步抗擊、瓦解削弱日軍兵鋒的策略。

從山西抗戰、上海抗戰,中國就開始陸續利用局部的抗戰時間,轉移戰略物資到中部(先是武漢)和西部(雲南和重慶), 保存了實力,保存了反敗為勝的資本。正是中國的地大,中東部平原,西部高山高原地勢條件,讓中國的抗戰得以揚長避短,得以有戰略縱深去拖延消耗敵人,同時壯大武裝自己。

此外,為了遲滯日軍進攻華中,中國不得已炸開了黃河花園口,造成災難淹沒黃河沿線(主要是河南一帶)的同時,讓日軍的機械化部隊陷入河澤,無法按照原計劃快速推進到華中,起碼換取了2-3個月的轉移和繼續準備抗戰的時間。

敵後抗戰的“虎口掏心”

抗日戰爭中,中國的三大,血性智慧!眾志成城,不死中國心

百團大戰

日軍佔領東北後, 還有一支部隊在堅持抗戰——東北民主抗聯。

日軍佔領華北後(尤其是山西河北一帶),除了佔領大城市以及部分縣城,並沒有對鄉村進行有效佔領控制。

八路軍採取了堅持開展艱苦卓絕、缺乏物資後勤保障的山地敵後游擊戰,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不斷襲擾削弱日軍。

1,讓日軍佔領的地方,並沒有效連接,只是一個個點,並沒有形成面,到了後來的百團大戰,八路軍襲擊破壞敵軍的交通和物流(補給),八路軍已經具備與華北日軍持續抗衡的能力。

鼻子底下,虎口掏心,讓日軍這隻吃人的惡虎陷入被動困頓,得不到充分的給養和擴大實力。而中國軍隊自身在廣闊的山地,農村遊刃有餘,充分襲擾削弱敵人,可謂具有智慧的一招。

2,堅持鄉村作戰,發動了更為廣闊的人力兵力,當時的鄉村才是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尤其是北方的村落,人口普遍比南方村大很多多很多。一個北方的村,動輒數百上千人,這是南方的村數十一百來人相去甚遠。

敵後抗戰,積累了大批北方和南方過來的青壯兵力和人才,不斷削弱了佔領日軍的實力,也牽制破壞了日軍的以戰養戰的目的。

出川出外作戰的“兵員勝利”!

抗日戰爭中,中國的三大,血性智慧!眾志成城,不死中國心

電視劇川軍血戰到底再現了可歌可泣一幕

中國除了面積大,具有戰略縱深,可以利用打擊侵略者外,還有一個大優勢:人口多,兵多!

如果兩個國家戰爭,就算戰損比是20:1,如果弱國有2000萬部隊,也會消耗強國的100萬部隊!如果強國人口少,到了後期就會陷入兵員短缺的問題,讓戰局發生傾斜。

中國的抗戰恰恰是這樣換來的,用無數鮮活的軍民生命(數千萬),不斷去搏殺掉日軍的兵力(近百萬日軍被中國軍民消滅或造成傷亡),讓日軍的精華陸軍在中國大陸消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籍貫四川軍隊的出川抗戰!他們的足跡遍佈了全國的抗日戰場,幾乎所有的對日大會戰中,都有川軍將士的身影。他們以劣勢武器,無數次與裝備精良的日軍進行殊死決戰。根據統計,川軍在抗戰時期的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傷亡總數的1/5!

近8年時間,四川一直承載著各種超負荷的負擔。四川人民卻始終毫無怨言,一邊節衣縮食、勒緊褲帶支援政府抗戰,一邊含淚把近300萬子弟再送前線……

出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

抗日戰爭中,中國的三大,血性智慧!眾志成城,不死中國心

遠征軍

在抗日戰爭中,出師緬甸也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一環,消耗了日本陸軍精銳的五十六師團(盧溝橋事變那個師團)的10萬駐緬甸日軍。雖然派出去的10萬遠征軍傷亡很大,緬甸和滇緬公路也一度被日軍全部佔領控制,但到了1943年,在盟軍支持和留在印度的中國軍隊6萬人配合下,中國第二次入緬軍規模擴大,東西夾擊在2年內,徹底擊敗了緬甸日軍,迎來了入緬作戰的最終勝利!

結語:有人說日軍的最終失敗,是蘇聯紅軍出擊東北和美國在太平洋島嶼戰爭(島嶼作戰,美軍損失也極為慘重,由此看出中國抗戰的不朽與功績)的結果。其實要不是中國軍隊已經在抗戰初期的貢獻,日軍起碼有百萬部隊和巨大的佔領基地去維持擴大戰爭。無論是對蘇聯和對美國,那都是付出高昂戰爭代價的。

抗戰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事情太多。三大血性智慧,是中華民族慘痛的一頁,這種血性的智慧是中國人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也為我們未來提供了強大的寶貴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