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解决国内各工厂服务业面临的人手不足问题?

北京不冷东京热

如果仅靠正式员工的话,已经难以负担起目前日本的服务系统。从80年代末期的泡沫经济以来,日本雇用模式中的一大特点就是正式员工数量的急剧减少,和派遣员工、临时工的大幅上升,所谓的非正式员工的比例甚至一度占比高达四成。可以说,他们很大程度上支撑了现在日本服务业的运转。不过一旦遭遇不景气和经济危机,这些非正式员工就会成为首先被裁员和牺牲的对象。这一点鲜明地反映到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日本社会中,许多人无家可归,在公园过年(年越し)。这也直接导致了自民党选举版图的变化,和劳资关系的严重恶化,最终导致麻生太郎的下台。

挖掘新的劳动力

弥补不足,急需的就是开源。日本的各种便利店、居酒屋、咖啡厅、餐饮店中,打工、兼职的学生绝不在少数。学生们靠打工赚点生活费,否则根本无法应付一个月的生活支出,而小店也依靠这些学生维持运营。

另一个群体就是家庭主妇,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有不少家庭主妇开始走出了家门,从事一些简单的服务业工作,这也符合安倍所提倡的“女性活跃社会”的构想。毕竟,在主要经济体中,日本女性的工作比例还是极低的。

还有一个群体就是老年人,很多老年人面临生活的窘迫和孤独,也重新开始投入工作之中。我依然记得高田马场附近一家Lawson百元店的收银员,两位老爷爷老奶奶头发花白,讲话和收银都颤颤巍巍,依然每天还值着通宵的夜班。每次去店里看到他们俩,总担心不知道他们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

最后一个就是引入外国的劳工。不仅包括中韩这两个最大的移民来源地,还包括大量的东南亚劳工。印象中,牛肉饭连锁店中,似乎总能碰到来自柬埔寨、越南、缅甸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人。

使用新技术

在日本的许多购物商店、餐饮店、便利店、KTV,乃至医疗行业当中,都大规模地引入了机器人使用。如下图寿司店的自动点餐排号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的引入,省去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也成为店铺本身吸引人的卖点。每年在日本都会召开国际机器人大会,公开一些最新的成果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比如代替护理人员的机械手臂、陪你聊天的智能机器人。

产业的海外转移

这一点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非常明显,日元汇率的波动使得许多出口导向的企业把工厂搬到海外,间接导致了日本所谓的“产业空心化”趋向。但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在地市场廉价的人力资源。不过,近期随着海外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这些企业也有着慢慢回归日本本土市场的趋势。恐怕,和人手不足相比,产业的不平衡是更大的问题。和服务业相比,这些日企回归所带来的日本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再一次振兴,才是解决目前劳工市场难题的良药。


姚锦祥YAO

日本目前面临着严重的人手不足,主要原因是少子高龄化,劳动人口越来越少。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2017年7月日本的有效求人倍率为1.52倍,简而言之就是2个劳动人,有3个工作等着他,所以日本的大学生现在变得特别抢手,以前经济不景气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但现在是还没毕业,就有公司前来抢人,所以日本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企业明明已经内定,但撕毁内定协议重新选择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在重视忠诚度的日本来说,非常罕见。因为大学生就业情况改善,安倍说这是他的功劳,所以安倍的支持率一直比较高(除了极特殊时期)。

那么,大学生变得抢手,再加上少子高龄化,现在日本面临的一个情况就是,总有一些企业找不到劳动力。看下表。这个数据是日本银行发布的,由回答‘劳动力过剩’的企业比例,减去回答“劳动力不足”的企业比例,负数就表示“劳动力不足”。2017年是 -28,表明不少企业都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许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企业,很多都是餐饮业,或者工厂里从事机械单调劳动的工种。虽然工作很无聊,但一旦少了劳动力,对企业正常运转,就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此,日本人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机械自动化”,简而言之就是机器人。

(1)吉野家是日本著名的快餐品牌。这家企业最近就在各门店导入了自动洗碗机和臂膀式机器人。自动洗碗机经过改良,从以前的洗一次碗要2小时,缩短到了现在洗一次碗,只需要30分钟。

另外,臂膀式机器人的作用主要是根据各个碗的大小,进行拜访。把人从这种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但节省了劳力,还可以让人去做更高级的工作,比如调理。

(2)机械类企业导入机器人

像吉野家这样,越来越多的日本机械工厂类企业也在导入更多机器人,有的是代替了机械重复的工作,有的是反而监督人类(比如通过感应器以及监视器),看人类哪个环节做错了,或者做慢了,影响了整体效率等,然后生成改正意见,反向督促人类提升。

机器人会不会抢了人的工作,随着日本工厂现场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舆论都在担心会不会影响日本的就业情况。实际上这在世界上来说也是一个话题。

但日本专家认为不会,认为机器人是把人类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让人有更多时间去做更有意义,更具创造性的事情。

你觉得说的有理吗?


北京不冷东京热

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提前说明白的就是,日本并没有解决人手不足问题,现在日本人手不足问题非常深刻,现在正在寻找解决人手不足的方法和突破口。

所以下面所介绍方法多是采取实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因提问者问题十分广泛,笔者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回答。

  1. 背景介绍

上图是日本专业从事调查研究的公司给出的人手不足预计推移图,按照日本人口推移趋势,同时参考日本0.8%的经济增长率进行的就业人数推移预测。

▲“因店员不足,闭店中”的告示

2025年,大约有583万人的人手不足缺口,其中,服务业和情报通信业缺口482万人,零售业缺口188万人,农林水产业缺口57万人,运输业缺口49万人,建筑业缺口39万人,金融保险房地产行业缺口31万人,电力水力行业缺口2万人,制造业增加19万人(具体为何增加,是因为制造业施行的人口不足对策十分奏效,就是提问者所说的各工厂,后面笔者会以例子介绍日本制造业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政府行政增加245万人。


2.主要对策

此点主要对策为日本施行人口不足对策的主要方针,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四条可以参考。

(1)促进日本女性劳动者参与工作,打造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

(2) 引导日本年轻劳动力参加社会基层工作;

(3)引入外国人参加日本劳动;

(4)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减少人工;


3.具体实例

株式会社コヤマドライビング スクール

所在地:東京都渋谷区神泉町11-1

创业日期:1957年

资本金:5,000万日元

人数:559人

事业概要:其他服务业(驾照培训中心)

主要方针:(1)促进日本女性劳动者参与工作,打造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

采取具体措施:

(1)环境上

从公司环境上建立女性更衣室,厕所等设施,是女性工作更加自由。

(2)政策项目上

a,成立现代职业女性委员会,让有孩子的母亲和准备要孩子的女性能够有交流的空间和平台;

b,为了使工作和家庭互不影响,采取更加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比如一天8H缩短为6H(时给工资稍微提高,整体降低)等制度。

c,在公司官网公开女性职员反馈渠道,让更多的应征者看到工作时的状态。

d,为女性建立职业规划,该公司提出2020年女性干部达到50%的目标,教育培养女性职员。

東洋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所在地:東京都立川市柴崎町2-3-17

创业日期:1976年

资本金:5000万円

人数:155人

事业概要:软件开发,系统维护,APP开发,RFID事业

主要方针:

(1)促进日本女性劳动者参与工作,打造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

(2) 引导日本年轻劳动力参加社会基层工作;

(3)引入外国人参加日本劳动;

(4)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减少人工;

采取具体措施:

a,加大活用女性社员,对应短时间请假如看护孩子等;

b,分散业务量,如2.5人份的业务量招聘3人女性进行对应;

c,解决外国人在日本住房问题(外国人在日本租房很难,手续比较多,而且初期费用非常高,笔者初期费用花费了将近30万日元,约1.8万RMB,才找到心仪的房间);

d,建立不因国籍和性别产生差异的升值和薪资制度,确定明确标准,公布所有员工;

e,定期举办交流会,增加员工与社长见面机会。


接下来介绍工厂制造业解决人手不足问题的方法,笔者以大型造车厂为例进行介绍。

(1)工厂环境改革

说起制造业,给人的印象就是“体力活”,“休息少”,所以日本大型制造工厂长期进行5S管理,整改劳动环境,建立安全舒适的工厂。建立柔软的休息制度,笔者所知的S公司,采取一天8H,时间由工作人员自己确定;

(2)工厂人才管理

想要解决人手不足,最重要的就是留住人才不流失,在确保环境的同时,需要给就业人员技能提升的机会。T工厂采取认定制人才岗位制度,定期召开选拔考试,符合岗位技能的人才能够加薪升职;

(3)导入AI和TI技术

作为最根本解决人手不足的关键,就是导入自动化生产设备和AI生产线,打造人机共存的生产车间。

(4)加快人才教育

工厂人才教育三点方法如下:

  • 建立合理教育体制,教育新入人员能够马上成为即战力;

  • 让员工理解工厂方针,采取自发型人才教育方式;

  • 使员工尽快融入工厂,建立不辞职的体制。

采用PDCA方式确认教育成果。

综上原因,也是日本制造业后续能够摆脱人手不足的关键几点。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多数行业人手不足问题依然深刻,是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之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政策更多的方式提出以便解决人手不足,在笔者看来,解决最关键就在于“以人为本”,让员工感到公司的温暖和关怀,我想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该公司的。


如有问题,欢迎在评论中讨论也可私信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